全世界都在看着你,但没人认你是人

穆伈翎
·
·
IPFS

总有些人热衷表演。他们在英烈牺牲的消息下狂欢,配图、发言、转表情包,连标点符号都写着轻浮。他们不是看不见“缉毒警察”这五个字代表什么,只是觉得牺牲本身很好笑。他们笑得轻松,大概是因为,从未承担过任何重量。

他们很喜欢说“看国际怎么做”。可他们大概没想到,你最爱的那些国家,也容不下你这副嘴脸。


一、你笑得太大声,文明都听见了

缉毒警察的任务,写起来容易,干起来只有一句话——拿命换人。谁会愿意和毒贩正面交锋?谁愿意永远出门带枪、手机静音、住地保密?这种牺牲,换来的是成吨毒品的销毁,是普通人日常里的平静。

你没谢也罢,但至少可以闭嘴。你却笑着说“活该”,配图说“谁叫他爱管闲事”,转发的时候一串“哈哈哈”。你不是真的无知,你只是很确信没人会找你算账


二、你最爱的“国际”,其实也不认你

你常说:“看看美国。”“看看法国。”我们看了。

🇺🇸 美国:

试着公开调侃殉职警察试试看。你很快会收到社区举报、组织谴责,甚至民事起诉。很多州还有针对警察名誉的专门法案。你在国内靠截图“逃生”,在那里只是自投罗网。

🇫🇷 法国:

你觉得自己在讽刺制度,人家觉得你在亵渎尸体。辱警、侮辱死者都可能被提起公诉,还不用等热搜。

🇯🇵 日本:

你要是在网上说“谁叫他去死”,你不仅会被封号,还会被同事看到、被亲戚知道、被公司解聘。从此“没有社会信用”,不是说说而已。

你以为自己是“反思型公民”,但在别人眼里,你只是一个打着键盘、顺手践踏他人尊严的匿名号码。


三、截图举报不了,平台当然知道

当有人想举报原始发布者,却发现截图转发者才是唯一的举报入口;当“活该配图”比任何暴力语言都具侮辱性,却顺利躲过内容审查;当热帖删得飞快,而账号依然活跃——这不是偶然,是平台有意为之的“失能”。

不是技术做不到,是责任没人愿意扛。


四、不是你太前卫,是你太低级

你以为自己站在了潮流的上风口,其实只是蹲在底线上扔垃圾。真正的反抗,是对制度的质问,不是对逝者的侮辱;真正的表达,是为了推动改变,不是为了让任何人觉得你很特殊,特殊的不像人。

你不是被误解了,你只是被所有文明社会一致识别出来:不是异见者,只是不像人而已。


📎 附录|关于毒品合法化者的沉默与选择性失聪

他们最喜欢谈“进步国家”,喜欢引用几份“关于管制性毒品经济收益的研究”,说得仿佛毒品只是个税率问题。毒品合法化,在他们的语境中不再是公卫问题、犯罪问题、家庭破碎问题,而是“解放”与“自由”的某种指标。

但奇怪的是,他们总是在制度讨论中谈毒品,却在尸体面前选择沉默

  • 他们不讨论那个死在查缉现场的警察;

  • 不讨论染毒家庭失控砍死自己父母的少年;

  • 更不会提,一旦开放市场,毒贩会不会披上合法外衣,借“自由交易”继续鲸吞一代人的中枢神经。

他们只在学术会议上讨论“成瘾与选择权”,却不敢走进火化炉边看看那些没选中自由、只选中死亡的人。

他们说:“我们应向某些国家学习。”

可那些国家——

  • 开放毒品,却关押上万人因使用过量导致社会风险

  • 允许少量自用,却对因贩毒致人死亡者执行最严格惩罚

  • 鼓励药物替代治疗,却不允许你在英烈墓碑前嬉皮笑脸贴表情包

他们以为毒品合法化是一场理性社会实验,但遗憾的是——你可以合法吸毒,但你不能合法地侮辱一个为了阻止你滥用自由而死去的人。

自由从来不是靠减法获得的。如果牺牲可以被嘲讽,那你合法吸的每一口,只不过是吸在别人血肉之上。

哗众取宠的丑角
人ren和入ru差别大多了,可见其顺带侮辱了香港人


CC0 公众领域贡献宣告
已推荐到频道:时事・趋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穆伈翎你并非在活,而是在被定义。 思想主权早已被夺走,认知被殖民而不自知。 他人塑你之我,你便失我。 信与不信皆无妨,只问你是否开始怀疑。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少林幻灭:当一座寺庙成为资本剧场

诗集
3 篇作品

镰火与圣杯:献给黑夜里的造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