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木遊戲中的自我探索

蒲團桑
·
·
IPFS
·
在生命教育研究的課程中,藉著KAPLA小精靈積木遊戲,看到自己生存的慣性,以及在團體中角色的切換模式~

1. 原本是無預設的堆疊

第一個任務,做一個代表自己的作品。
自認是一個沒創意的人,毫無頭緒地開始了「創作」。
先完成底座限縮範圍,為了有點樂趣,
再加上每層擺法不能一樣的條件,看最後能完成怎樣的東西。

過程比意料中順利,沒有太多的猶豫停留,層層疊起、穩固向上。側面看有些微的歪斜,但俯視下有豐富的結構變化。我無法具象化給這個作品一個名稱,多看了幾次並回想過程,發現這猶如我個人的縮影。

不是離經叛道的人生,在眼前可選擇的道路中,總踏進世俗認定較冷門的路口。
內在是怪咖,雖有部分不可告人的暗黑,覺察後能自律規範,不會危害大眾。
曾在身上貼過很多標籤,又一張張撕除。感覺自己馬馬虎虎,卻常聽他人對我說「還不錯」,即使抱著些懷疑,聽了還是有點開心。

無預設的堆疊,無法歸納說明自己,所以重回校園找尋表達生命的方法。


2. 溫馨滿人間

第二個任務,將獨立的個體融合成一個小組團體,把散落在不同角落的四個獨立作品融合。方式有下列三種:

  • 把自己拆掉重組配合別人(one for all*)

  • 別人拆掉,到我自己旁邊重組(all for one*)

  • 大家一起重做一個。

我的作品沒有邏輯,打掉後重組麻煩。其他三位同學慈悲地主動表示,他們的作品簡單容易複刻,打掉移到我旁邊重新組裝即可。之後再用一個共同的意向整合起來,把上列的三項整合模式綜合應用。

在面對他人的善意時,我總是充滿感激以及些許的不好意思。所以在同學重建他們的作品時,主動協助並進行整合,提升完成的效率。

結果大家都很滿意。我在介紹作品時開玩笑說,主要含意是:「簡單的人主動去幫助複雜脆弱的人,這是一個充滿溫暖的世界。」
連接四個作品的線意外拼湊成一個心形,再加上建構的過程及整體外觀,的確貼切作品名稱——「溫馨滿人間」!

反思,如果今天配合當下狀況,需要重組自己的那部分。我是樂意的,不一樣也無所謂,萬物無常,何必堅持不變!

*補充:
「one for all、all for one」是動畫《我的英雄學院》中主角綠久與反派的能力設定。前者象徵利他與奉獻,後者則是吸取他人力量為己所用。如果把對立的邊界去除,融合起來,既願意為他人付出,也能接納他人的幫助,建構出和諧的關係!


3. 心靈地圖

第三個任務,將各組的作品整合成一個。
全班的大融合,我們腦力激盪,以不同的元素及概念來執行。
將積木排成彩虹、雲朵或飛鳥,連結成一個地球村。
每個個體或小組都保留原貌,細部來看又更加豐富。

站在台上俯瞰,感動又興奮,
猶如進入電玩遊戲,取得開啟完成的全景地圖,
紀錄著山川湖海、不同風俗民情的城市及村落,以及聯絡道路。
每個同學都是主角,已招募夥伴們,準備前進探索。

在這階段的過程中,我扮演什麼角色呢?
依據慣性,我大都是屬於沉默的大多數,
只要有人發號司令,就跟著一起做。
即使有不同意見,也不會表達,而這次已有些不一樣。

決定這個作品的名稱時,每個提議都會經過老師的挑戰。
一開始我一如往常是個安靜的參與者,
但當大家陷入一片寂靜時,突然有一種應該做些什麼,
讓這件事情有個突破的想法。
看著作品時,「光合作用」浮現腦海,這是個維持地球生命多重要的機制啊。
於是主動接起麥克風,表達自己的看法。
雖然投票時「光合作用」只有我自己一票,
但我完全無害臊的感覺,反而很開心——突破這個門檻了!

那一票沒有改變作品名稱,卻改變了我看待自己的方式。
「心靈地圖」是大家給這個作品的名字,
連結著保持禮貌距離的同學們,不再陌生~


4. 巨大的結構物

最後的任務,大家共同疊出一個半圓的結構物,而其中有一位同學坐在裡面。
堆疊的方式不難,挑戰很高~

班上唯一的法師同學——常順法師,自願擔任這個被包圍的角色。
猶如雲門舞集《流浪者之歌》的阿難尊者那個設定,
全程保持禪觀的狀況,知道清楚,但不能動!

其他同學則是分工進行,
有人擔任建築工人、有人遞送積木、
站在旁邊的同學則是監工,掌控工程品質及各處的速度。
中間雖有數度的部分倒塌(伴隨著尖叫),但還是在時間內完成了!

當大家一起翻倒積木讓法師脫離牢籠時,如夏天沖涼般的痛快~

最後的挑戰,是個群體的考驗。
在規範中,有著共同的目標,每個角色要能發揮自己被賦予的功能。
過程中,放下自我,追求和諧,這比做個人作品需要更謹慎。
在面對他人犯錯時,更需包容,或許是同學累了,需要有人換手接替。
進度及截止時間並非主要考量,責備無濟於事。

個人與群體,在自在與和諧中找到一個平衡的模式,是我在積木遊戲中的體悟。
過程中觀察到自己在不同模式中的應對及處事模式,也很開心地看到個人的些微成長!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蒲團桑中年大叔。 本來在大企業裡管安全,現在回到教室裡管妄念。 工程師變身研究生,只為深入佛學與生命教育的宇宙,試著在蒲團上找到人生下半場的方向—— 不只是活著,還能活得有點覺知,有點幽默。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

小參實記

心內天氣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