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归期时

拂锐
·
·
IPFS

等待归期也算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了。今天本来也即将在这种无聊中度过,却不想我看到了一篇文章——张爱玲的《忆胡适之》。之前,对张爱玲我是向来没有兴趣的,总感觉她的小说那种摩登都市里的纠葛不休的男女之情太过于“平凡”,除了《色戒》我常常回味,不过却是李安的那部电影。像是《半生缘》、《倾城之恋》,光是看书名,我便失去了几分的兴致,我心里对男女之情的想象总是令狐冲任盈盈式的,或是挪威的森林抑或失乐园式的。

不过看了她追忆胡适的文章,我还是感触良多。我之前竟不知她还有两部小说——《秧歌》和《赤地之恋》,略略检索才发现,它们是榜上有名的禁书(直到现在),皆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它们的作者刚离开大陆之时。我一直以为鼎革之后很难离开大陆,除了倪匡过于传奇的逃亡经历,张爱玲是我所知离开大陆最没有曲折的文化名人。仔细想想就知道这有多么不可思议,她既是大汉奸胡兰成的妻,早在抗战胜利不久就有了“文化汉奸”之号,也是李鸿章张佩纶的“封建余孽”。可想而知,如果留在大陆,她会面对怎样残暴的处境。而竟可以逃离清算,我想,这里面既有她的大福气,也得益于她敏锐的嗅觉。

于是,我便心血来潮,去探访了她的三处故居。我早先就知道她晚年是在洛城的,在学校图书馆也瞥见过她的名字,知道有个“张爱玲特殊收藏”存在,但也仅此而已。而她的故居我是向来不晓得的,心里也不抱什么期望,去了之后果然也平凡无奇,但是毕竟张爱玲住过之后便不同了,这些住宅便有了时空价值,它们好像是从时代的深处凭空出现一般,凭空出现来与我相见,来成为我、洛杉矶和张爱玲唯一的交集。

回家之后便开始查阅张爱玲的美国生涯,大致的感觉是低回婉转的。她来了之后便与一个比她大很多的左翼作家结婚,以写作为生。晚年的生活像是好了不少,凭借自己的能力总算有了立锥之地。但是翻着看着,我总觉得她的内心是孤寂的,是痛苦的,是愁云惨淡的,直到翻看至她寄给《中国时报》的那张拿着印有“主席金日成昨猝逝”报纸的照片,我不禁莞尔:这顽强的幽默感怎么会被华美长袍上的虱子恶心到呢?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拂锐想写一些纯文学 想写诗 想自由 https://q15036509999.wordpress.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既然青春留不住
5 篇作品

2024从未终结

纵横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