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中的自保之道:筏基施工爭議與我的心路歷程
在專案管理的世界裡,我們時常面臨各種挑戰與衝突。其中,最讓人感到無力的一種,或許是當我們發現問題,卻無權介入或改變時。最近,我在一個筏基施工的爭議中,深刻體會到這份掙扎,也藉此機會重新思考了「專案中的自保」這門學問。
筏基爭議:當責任歸屬變得模糊
最近,顧問在另一場專案中點出一個爭議:筏基(建物的地基)出了問題,業主將責任推給營造與監造方。這件事讓我感到困惑。從我的理解,筏基的施工應該嚴格按照設計圖進行,怎麼會出錯?
經詢問後得知,問題的根源在於設計圖。據營造廠說法,業主的需求在過程中有所變動,導致筏基設計需要調整,但這個變動卻可能沒有被妥善紀錄與溝通,最終導致施工與原始設計產生差異。然而,責任的歸屬在此時變得模糊不清。
無力介入的現實:界線在哪裡?
面對這樣一個棘手的問題,我內心其實很想介入。我希望將這個問題反映出去,讓相關人員正視它。但很快,我便意識到這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
首先,我並非此專案的負責人,也無權直接處理。當我試圖向負責人反映時,他們正忙得不可開交,根本沒有時間好好聽我說。在兩天的時間裡,我幾乎說不上一句完整的話。即便他們聽了,也無法保證會向上呈報。而我,更是無法直接接觸到上層的決策者。
這件事讓我清楚地看到一個殘酷的現實:在專案中,我們能影響的範圍,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小。試圖去推動一個超出我們權限的事情,不僅是徒勞,更會消耗寶貴的時間與精力。
智慧的放手:專案中的自保策略
在經歷了這段心路歷程後,我領悟到,在專案中保護自己,並非是袖手旁觀,而是要將精力集中在自己能控制的範圍內。對於筏基的爭議,我能做的只有以下幾點:
確保施工依據最新圖面:在我的監造職責內,確保筏基的施工是根據最終簽核且有效的圖面進行,這是最基本的職責。
履行監造職責:嚴格把關每一個施工環節,確保品質與圖面相符。
留下完整紀錄:將所有溝通、變更、簽核的過程,以及觀察到的問題,都詳實記錄下來。這些紀錄不僅是我的工作證明,更是未來若有爭議時,保護自己的重要憑證。
其他超出我掌控範圍的事情,例如釐清責任歸屬、推動高層決策等,我選擇先放下。這並非妥協,而是一種理性的放手。
控制與放手的哲學:保護自己,專注當下
這次的經驗,讓我對專案管理有了更深的體悟。它不只是一門解決問題的技術,更是一種心態的磨練。這就像人生一樣,我們無法控制所有事,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應對。
學會辨識自己能影響的範圍,並在有限的範圍內做到最好,是專案管理中的一種智慧。當我們試圖去控制超出權限的事物時,只會帶來焦慮與無力感。反之,當我們專注於自己的職責,並留下清晰的紀錄時,我們不僅是在對專案負責,更是在對自己負責。
留下紀錄,不是為了抱怨,而是為了保護自己,並為未來的決策留下清晰的軌跡。 這是我的心路歷程,也是我學到的寶貴一課。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