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 重構生活|Day4-選你所想,放手去做
寫一次你的選擇並不跟從主流,過程中克服自我懷疑的經歷。
這一題一時半刻還真是想不起來。跟隨主流,我的個性本身比較保守,害怕成為異類,會跟著多數人的決定而行。特立獨行,容易被針對,這時候要捍衛自己的力道根本也沒有,只能默默退縮回去。我覺得我會變成這樣。
大學讀歷史系算是不跟隨主流嗎?沒有讀熱門的商科,也沒有底子讀法律或醫學,很多人問過我是不是對歷史有興趣,以前回答得結結巴巴,現在可以比較明確地說:不完全是興趣,是覺得比較擅長,我比較沒有排斥感。
記得大一那時寫摘要,看到有如文字天書的理論頭都快炸了,之後的報告找資料,茫茫書海翻了一本又一本的史料書籍,還要到外縣市去找書,老實說那時候的日子滿難熬的。小大一的我就下定決心,有機會讀研究所的話,我也不選歷史所QQ
但有趣的是,因為大學塞得滿滿的學術訓練,有些思維已經內化成自然反應,這在寫作上尤其明顯。比如說,我會思考事件的連貫性,伏筆跟伏筆之間要怎樣自然融入,而不是突兀出現。歷史系的思維跟高中很不一樣,背誦在大學起到的作用非常小,若是不能活用理論,或是將事件連貫起來,寫申論題的時候就會陣亡。
話題好像扯太遠了。至於做選擇的時候有沒有自我懷疑呢?選歷史系的時候沒有,至少沒有轉系的念頭(應該也沒得去了吧),寫作N年了沒有什麼亮眼成績,我也不覺得自己不是這塊書寫的料,現在不會這樣想。
上回在Threads看到有串文轉貼聯合文學總編王聰威的話,簡單講意思是能否出書不要太糾結在這事上,很有才華的沒得出、表現平平的有出書機會,甚至底下的編輯會為了自己喜歡的作品出書跟主管吵起來等等,看到這些,心態又放鬆許多了,坦白說出書確實是個閃閃發亮的夢想,但想到後續的推書行銷還是要靠自己,這機會就隨緣去吧。
當律師的作家秀弘曾說,每一年他會把作品自印成書,不論有無出版,當成是收藏也好。也許我想要的只是這樣的感覺,看到作品印成書就有大大的滿足感,有沒有掛上出版社的名字,現在不會那麼強求了。
這題算是有回答到嗎?就算是有吧(敷衍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