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物語》(日‧藤原成範,1135-1187年) 中文譯本
《唐物語》(日‧藤原成範,1135-1187年) 中文譯本
(轉載)
第1話 王子猷住在山陰這個地方...
從前,王子猷住在山陰這個地方。他不為世俗的營生所束縛,只是將心思澄淨於春花秋月之 中,度過了許多歲月。
每當觸及事物,他都是個情深義重之人。在一個月光清澈而令人感到寂寥的夜晚,他獨自醒 著,或許是難以排遣心中的愁緒,便撐著高瀨舟,隨心所欲地去尋訪戴安道。路途遙遠,天 色漸亮,月亮也已西斜,或許是覺得未能如願,他什麼也沒說,便從戴安道的門前折返。有 人問他:「為何如此?」他只說:
本想與你一同賞月才匆匆趕來,豈料竟會遇見旁人?
說完便回去了。由此可知他對風雅之事的執著。
戴安道住在剡縣這個地方。他是王子猷多年的好友。也是個同樣心思澄淨之人。
第2話 元和十五年秋 白樂天無罪被貶...
從前,元和十五年秋,白樂天無罪被貶至江州。次年秋,夜裡在江邊送別友人。
松風、波濤聲,滲入身心的夜晚,愁緒的淚水難以抑制,夜色漸深,月光澄澈地灑滿天空, 看著月光隨波蕩漾,他心中思緒萬千:「我並非孤身一人沉淪於此。」人們也心緒低落地在岸 邊行走,此時遠處傳來琵琶的各種樂聲,合奏之狀,世間無與倫比。聽到琴聲,難以抑制心 中奇異的感受。
他心想:「除了漁夫和武士,誰還能如此多情?」於是循著聲音尋問:「是何人?」對方答 道:「我是商人的妻子。從前,我十三歲時學會琵琶,技藝超群。曾在御前演奏一次,便獲 賜百件禮物。又因容貌出眾,見者聞者無不傾心。然而,春去秋來,容貌衰老,不復當年, 世間漂泊之力盡失,無可奈何之下,便與商人結緣,成為此地之民。商人無情,對我愛惜甚 淺。因他不重視我,故他出門後,我便懶於歸家。歸家遲緩,他卻也並非不等待。如此這 般,我只是守著空船,獨自看著秋月令人感到寂寥。」
白樂天說:「我聽到琵琶聲,愁緒更深。又聽到這番話,更是心有戚戚焉。我和你愁緒的心 情不也一樣嗎?你定能明白那愁緒無盡的感受。我自去年秋天起,便辭官離京,沉淪於此。 又臥病在床,起居不便。本來,這寂寥的海邊,除了波濤風聲,再無他人往來,只聽到風吹 蘆葦上葉的聲音,以及遠處人們呼喚船隻的聲音,卻從未聽過樂聲。今夜,聽到你的琵琶 聲,簡直就像聽到天籟之音。」
聽到這番話的人,無不流淚。其中,白樂天一人,衣袖似乎都已濕透。 往昔之事若不盡情道來,淚水又怎會沾濕衣袖?
這個人,或許是覺得世人的心都已混濁,感到「憂愁」,便獨自澄淨心靈,從不將足跡留在 京城。
第3話 賈氏其人容貌醜陋...
從前,賈氏其人容貌醜陋無比,卻娶了一位美貌的妻子。
這位女子,不曾想竟與如此醜陋之人結緣,心中悔恨不已,卻也無可奈何地度日。她不論好 壞,一概不言,也從不歡笑,終日鬱鬱寡歡。男子對此感到無比「憂愁」,心想「要讓這女 子開口說話,露出笑容啊」,然而三年過去,卻始終未能如願。春天,他們一同出遊野外。 一隻雉雞停在沼澤邊,這丈夫因擅長弓箭而聞名,便立刻將這隻雉雞射殺了。
女子見此,忘卻了多年的厭惡,讚嘆並露出了笑容。丈夫見狀,感到無比欣喜,心想: 若非野澤之雉,我怎能聽到妻子三年來的言語?
聽到這番話,萬事萬物都變得美好起來。
第4話 梁鴻與孟光相伴而居...
從前,梁鴻與孟光相伴而居,度過了許多歲月。
這孟光,容貌醜陋無比,見者無不心神迷亂。然而她卻將丈夫視為無可替代之人,敬愛有 加,甚至超越了想像。每日早晚,她都手持飯匙,將飯盛入食器中,舉至眉間,恭敬地奉 上。如今,這便傳為「舉案齊眉」之禮。
即使容貌不佳,只要心無二志,又何足掛齒?
若心意不淺,即使容貌不似美玉、花朵,也絕非可惜之事。
第5話 相如其人貧困潦倒...
從前,相如其人貧困潦倒,無可奈何,但他通曉萬事,才學無雙,尤其擅長彈琴。
他來到卓王孫家中,在月光皎潔的夜晚,通宵彈琴。卓王孫的女兒卓文君,對他心生憐愛, 常讚賞不已。文君的父母雖然厭惡相如,但或許是被琴聲所感動,文君最終與他相會。女方 父親家財萬貫,不知世間貧苦。然而,他卻認為女兒與這窮困之人相伴是件極為不悅之事, 儘管不知女兒的去向,卻也絲毫不以為苦,就這樣度過了歲月。
這丈夫在前往蜀國的路上,經過一座名為昇遷橋的橋。他走過橋時,在橋柱上寫下:「我若 不乘坐大車肥馬,便不再渡此橋。」發誓後便隱居於蜀國。
之後,他如願以償地功成名就,便又渡過了這座橋。妻子多年來與他同甘共苦,如今終於有 了回報,親疏遠近的世人無不羨慕。
我沉心寫下的誓言,竟成了通往雲端的昇遷橋。
心志堅定,不自暴自棄之人,古今皆受讚揚。
第6話 石季倫其人財富無數...
從前,石季倫其人財富無數,不知世間貧困。他在金谷園中聚集了五百名舞姬,日夜歡樂不 休。
其中有一位名叫綠珠的舞姬,在眾人之中尤為出眾,石季倫對她愛惜有加,視若珍寶。如此 度過歲月,當時執掌政權的孫秀,每每聽聞綠珠的絕世容貌,便懇切地希望能夠親近她,最 終按捺不住,將心意表露出來。石季倫心想:「即使身陷困境,也絕不能心軟。」孫秀因其好 勝之心,召集兵馬,壯大聲勢,破壞了石季倫的心願。
此時,綠珠正身處高樓之上。石季倫跟隨孫秀而去,兩人目光相接,石季倫說:「是為了 誰,才變成這樣?」綠珠感到無法忍受,便從樓上跳下,欲以身殉。雖然有許多人勸阻她: 「難道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嗎?」但她終究沒有聽從。
與其苟活於世,不如瞬間死去,生命又有何可惜?
她如此決絕,其心志之高潔,實難以言喻。
第7話 宋玉其人容貌才學無雙...
從前,宋玉其人容貌才學無雙,世間無人能及。
在他居住的東鄰,也有一位世間無雙的美麗女子。這女子對宋玉心生愛慕,難以抑制,日夜 在東牆邊窺探,然而三年過去,宋玉連看都沒看她一眼,她便因相思而憔悴,最終沉浸在無 盡的淚水中,未能與宋玉相會。
相思成疾,三年已過,花容月貌,再無人能與之相比。
或許並非無情,只是他心性過於高潔,不願讓人為他所困,又或許並非如此,其內心實難揣 測。
第8話 眄眄與張尚書結緣多年...
從前,眄眄與張尚書結緣多年,從未有過絲毫違逆心意之事。春花秋月之夜,他們一同觀舞 聽歌,除了玩樂,再無其他事務。
然而,世事無常,人生老病死皆難預料,這丈夫竟意外地去世了。女子為此悲痛欲絕,淚水 終日不乾。她容貌、品性皆屬罕見,名聞天下,從皇帝開始,好色之徒紛紛向她求愛,她卻 感到無比「憂愁」。秋夜,看著皎潔的月光,首先想到的便是往昔的景象:
與你共賞之月,光芒是否更勝從前?如今只剩寂寞秋夜之月。
她心中思緒萬千:「生命雖有盡頭,但如此苟活於世,何其悲涼!」
如此度過歲月,燕子樓內荒蕪不堪,床榻旁顯得格外寂寞,她親手裁剪縫製的唐衣,一件件 觸碰著身體,卻已沒有了往日的芬芳,淚水更是止不住地流淌。
每見唐衣,怨恨愈深,只因它隔絕了昔日歲月。
如此度過了十二個春秋,最終也去世了。
第9話 張文成其人風姿綽約...
從前,張文成其人風姿綽約,清秀俊逸,好色多情,世間女子無不為之傾倒。
當時,有一位深得皇帝寵愛的皇后。她在眾多妃嬪中,各方面都出類拔萃,因此這男子便不 由自主地陷入了相思之中,覺得活著也沒什麼意義。如此這般,他日夜思念,難以自持,卻 連個可以傾訴的人都沒有,他摘芹菜,臥於地上,多年過去,或許是天意,皇后竟無意中得 知了他的心意。皇后雖然對他心生憐愛,但因身不由己,無法排遣愁緒,日夜難安,不知何 時,她竟在夢中與他相會,解開了衣帶。
血淚沾濕衣袖,難以自持。然而,唐國的習俗,若此事傳揚出去,即使是位高權重的大臣, 也會立刻被處死,因此他們再也無法相見。皇后雖然對他無限憐愛,但雲中鵲橋斷絕,連傳 遞書信的途徑都沒有,這男子甚至羨慕起七夕之夜的牛郎織女,只有無盡的淚水不斷流淌。
然而,他卻沒有急於將心意表露出來。沒有人問他「是否在思念什麼」,就這樣度過了歲 月。他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書信,呈給皇后:
相思成空,只餘悔恨,相會之緣,何其短暫。
這封信便是《遊仙窟》,流傳於世。皇后每每看到這封信,都覺得自己會因此而滅亡。這是 唐高宗的皇后,武則天的事情。
第10話 德言與陳氏結為夫妻...
從前,德言與一位名叫陳氏的女子結為夫妻。她容貌秀麗,品性合意,兩人情投意合,度過 了許多歲月。然而,世事無常,天下大亂,無論貴賤,所有人都躲藏在山林之中。親兄弟姐 妹也四散分離,各自逃難。在這之中,德言對離別的惜別之心超越常人,便與妻子秘密地結 下了誓約。
「你我二人,不知將去向何方,待天下太平,或許還能再相見,到那時,我們如何才能得知 彼此的境況呢?」女子說著,便將她多年來珍藏的鏡子從中間掰開,兩人各執一半,約定每 月十五日到市集上尋找另一半鏡子,若能找到,便能相見,得知彼此的境況。說完,兩人痛 哭流涕,含淚而別。
之後,這丈夫思念妻子,難以自持,虛度光陰,心中苦悶難抑:「她是否已移情別戀,忘記 了我們的誓約?」
破鏡重圓,昔日誓言,如今影蹤何處?
他如此思念,此時,一位容貌嬌豔、光彩照人的女子,或許是因其美貌而受寵,被當時的親 王無限寵愛,度過了許多歲月。雖然境況已與從前大不相同,但她仍心繫舊約,每月到市集 上尋找另一半鏡子,心中只有昔日的誓言,終日鬱鬱寡歡。最終,她與持有另一半鏡子的人 相遇,兩人得知了彼此的境況。
女子聽到這番話後,心中倍感苦惱,神色異常,親王察覺後,感到奇怪並詢問她。女子雖然 心知肚明,卻也支吾了片刻,但親王再三追問,她無奈之下,便將實情和盤托出。親王聽到 這番話,淚濕衣袖,心中無限憐愛,便以隆重的儀式將她送回昔日丈夫身邊。德言見狀,心 中無限歡喜,淚水卻先奪眶而出。
誓言無悔,中川之水,再次澄澈。
親王的仁慈,甚至超越了那些捨棄富貴、不忘舊約之人,實屬世間罕見。
第11話 秦穆公之女弄玉...
從前,秦穆公之女弄玉,在秋月皎潔無瑕之夜,心境澄澈,完全不為世事所擾。又有一位名 叫簫史的樂師,在秋月清澈而令人感到寂寥的黎明時分,吹奏簫聲,其哀婉動聽,無與倫 比。
弄玉或許因此而心動。她主動與簫史相會。世人雖然對此感到驚訝和非議,但他們卻絲毫不 以為苦,只是兩人一同在台上吹簫,一同賞月,心無二志。
鳳凰這種鳥,飛來聽他們吹奏。月亮漸漸西斜,山邊越來越近,或許是他們心志高潔,簫史 和弄玉兩人便一同乘著鳳凰,飛向虛空。
心思澄澈如月,竟有人乘雲而去。
他們心境澄澈到足以飛向虛空,實屬罕見。又因簫聲動聽,而忘卻世人嘲諷,其風雅之心, 令人無限遐想。
第12話 男女相伴而居...(望夫石)
從前,有一對男女相伴而居。他們正值青春年華,對未來有著深厚的誓約。然而,這丈夫卻 意外地去世了。
之後,女子沉浸在淚水中,生不如死。雖然有許多人懇切地向她求愛,她卻絲毫不為所動。
每當聽到這些,她便只將亡夫的影子放在心上,片刻也不曾忘記,最終也失去了生命。她的 屍體化作了石頭。
誓言堅定,最終化作石頭。
這塊石頭,當地人稱之為「望夫石」。她那一心一意的堅貞之心,實非世間凡人所能及。
第13話 堯帝...
從前,有一位名叫堯的皇帝。他的政治清明,萬事昌盛,世人每每提及盛世,首先想到的便 是他。
有兩位皇后,娥皇和女英。她們的心意,無論哪一位都勝過對方,難分軒輊。她們就像花朵 和紅葉一般,情深意重。
如此度過了許多歲月,然而世間終有盡頭,皇帝在湘浦這個地方去世了。 之後,兩位皇后流下紅色的淚水,思念著故人,籬笆上的吳竹也被她們的淚水染成了斑駁。 思君之心深重,連竹子也為淚水所染。
古人的情深意重,何其深切。
第14話 陵園宮中被囚禁之人...
從前,陵園宮中囚禁著一位女子。她肌膚如玉,容貌如花,世間無雙。年少時,她深受女御 寵愛,入宮後,親疏遠近之人皆認為她勝過楊貴妃和李夫人。然而,許多妃嬪卻對她心生嫉
妒。
或許是因此怨恨,她因各種莫須有的罪名而沉淪,被囚禁在陵園這座深山宮殿中,日夜思 念,憔悴不堪,容貌也已不復當年。
她的父母雖然為活著卻無法相見而悲傷,卻也無法相見。宮殿深處終日寂靜,風聲、蟲鳴 聲,無不令人思念。如此這般,漸漸到了春天,四面山野霞光繚繞,野地裡的蕨菜在朝露中 萌芽,令人心曠神怡,然而對她而言,卻是令人羨慕的景象。花香瀰漫,她獨自一人在床榻 上,心緒難寧,只有朦朧的月光灑入,卻無人問津,只有淡淡的影子,就這樣度過了日夜。 春去夏至,秋天也已來臨。
看著各種盛開的白菊在夕露中濕潤,便想起昔日重陽宴會之事,淚水更是難以抑制。 每見白菊,淚水沾濕,花兒也思念昔日嗎?
這女子被囚禁在山宮之後,曾侍奉過三代皇帝。
第15話 漢武帝李夫人去世後...
從前,漢武帝李夫人去世後,他思念悲傷,歲月流逝,卻絲毫沒有減輕。
當年,李夫人生病時,皇帝曾親自前往探望,但她卻始終不肯相見。皇帝感到「奇怪」,便 詢問原因,李夫人說:「我侍奉陛下時,從未有過絲毫違逆。又因陛下情深意重,我心中也 無怨恨。然而,我如今病重,容貌已變,雖然有罪於陛下,但並非沒有其他想法。陛下對我 的恩寵,就像紫草的根莖一樣深厚,只要陛下心意不變,我便能得到憐愛。然而,若我如今 的容貌,讓陛下心意改變,那麼我便會因悲傷而淚流不止,因此我不敢讓陛下看到我衰老的 容貌。」
皇帝聽到這番話,心中悲痛萬分。即使她化作夜半的煙霧升騰,又怎能不思念她的舊緣呢? 他只願今生能再見她一面,再三懇求,但她最終還是沒有聽從,便去世了。皇帝心中怨恨深 重。
他在甘泉殿中,描繪了李夫人昔日的容貌,朝夕觀看,但她卻不言不笑,只是徒勞地耗盡了 皇帝的心力。
畫中人影,徒增悲傷,問之不語,唯有嘆息。
他又焚燒召魂香,徹夜等待,九重錦帳內,隱約可見,夜燈微弱,漸漸夜深,風聲蕭瑟,夜 色寂靜,他心想:「莫非是反魂香顯靈了?」然而,李夫人的身影,若有若無,如夢似幻, 轉瞬即逝。等待許久,卻只是一瞬,就像剪斷烏黑的髮絲一般。
他背對燈火,隔著帳幔,卻無人應答,反而更加傷心。
第16話 同一位皇帝,不知是誰...
從前,同一位皇帝,不知是誰,無限珍惜此生,渴望長生不老。他命幻術師尋找蓬萊不死 藥,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玩樂,也希望能藉此長生於世。
大凡人所求所願,必不落空,此時,有一位名叫東方朔的人,因在仙宮犯錯,暫時被貶入人 間。皇帝將他召至身邊,凡是心中疑惑之事,都先向他請教。
此時,宮中飛來一隻黃色的麻雀,其顏色奇特,與尋常麻雀不同。皇帝問道:「平日裡不曾 見過這種鳥,這是怎麼回事?」東方朔奏道:「陛下喜好長生不死之道,因此西王母這位仙 女,特派此使者前來告知,她將前來拜訪。」皇帝聽後,欣喜若狂。他問道:「我該如何準 備,才能迎接她?」東方朔說:「宮中應保持清靜,打掃庭院,焚香,並準備各種床榻。」
如此,到了約定的時間,皇帝心急如焚,將東方朔藏在床邊,暗自等待:「現在了嗎?現在 了嗎?」八月秋夜,月光皎潔,香風輕拂,晴空萬里,一片紫雲飄來。雲中降下百餘位非凡 之人,光彩奪目。
第17話 漢高祖皇帝與呂后...
從前,漢高祖皇帝在位,呂后是東宮惠太子的母親,她對太子的心意,比任何人都顯得深 重。
皇帝因偏愛異母的趙隱王,欲立其為太子,呂后見狀,心中感到驚訝和憂慮,便召來陳平、 張良兩位臣子,說道:「如今有如此大事,我該如何平息這份怨恨?」兩人聽後,心想:「確 實如此。」便答道:「即使不能成功,我們也會盡力謀劃。」說完便回去了。
之後,這兩人也為世間將要大亂而憂慮,各自謀劃。他們心想:「商山之中,有四位賢人隱 居,不應皇帝召喚。若能說服他們出山,輔佐惠太子,或許能讓皇帝感到羞愧。」於是便前 往商山尋訪。
四人見到他們,驚訝地說:「你們為何來到這般偏僻的地方?」他們說:「世間將要大亂,我 們也深感憂慮,因此想隱居於此山。然而,世間的興衰,全憑皇帝的心意。」其中一人笑著 說:「你們能來此地,讓我感到羞愧,實屬難得。然而,若讓你們空手而歸,也未免太過無 情,因此今日我便不顧後果,送你們一程。」他們聽後,無限歡喜,便帶著四人前往東宮。
他們立刻被任命為學士,並詳細教導惠太子應對進退之禮,惠太子對他們無限信任。
如此,到了次年新年,惠太子入宮,這四人也隨行,他們舉止優雅,氣度不凡。皇帝和侍從 們都感到奇怪。皇帝問道:「這是誰?」隨從奏道:「這是平日裡召喚的商山四皓。」皇帝聽 後,心中感到畏懼,驚訝不已。因此,皇帝對四皓說:「我從前就想將國政交給你們,但你 們卻不肯聽從。然而,你們卻追隨年輕的惠太子,這讓我難以理解。」四皓奏道:「陛下雖然
英明神武,平定天下,治理國家,但卻有輕視賢人、傲慢自大的過失。惠太子雖然年輕,但 聽聞他心性賢明,仁慈禮儀,因此我們前來侍奉。」皇帝心想:「惠太子比我更賢明嗎?」便 打消了立趙隱王為太子的念頭。如此,呂后、陳平、張良以及世間之人,都感到心安。
趙隱王的母親戚夫人,因怨恨皇帝而嫉妒呂后,呂后對此感到更加憂慮。此時,皇帝去世, 東宮惠太子即位,萬事皆如其所願,但呂后因多年的怨恨,很快便將戚夫人逮捕,剃髮,毀 容,使其慘不忍睹。皇帝雖然感到悲痛,但卻無可奈何,他多次勸諫:「這樣不好,這定會 違背先帝的心意。」但呂后卻絲毫不為所動,皇帝只能痛苦地度日。呂后甚至想殺害趙隱 王,皇帝便日夜守在趙隱王身邊,寸步不離。
皇后因無隙可乘而感到不安,便勸皇帝喝下毒酒。皇帝心知肚明,說道:「我先喝。」皇后便 慌忙將酒收回。她如此秘密地謀劃,但不知何時,她竟派了兩三位力大無比的宮女,將臥在 皇帝身邊的趙隱王殘忍地殺害了。皇帝雖然感到驚訝,但卻無可奈何,只能作罷。
此時,戚夫人於月色朦朧之夜,心中悲痛萬分,或許是想起了往昔的景象,便無意中吟誦了 一首詩。有位耳尖之人,聽到後便向呂后告發:「有這樣的事。」呂后聽後,恨意更甚,便將 戚夫人的手腳砍斷,並在屍體上塗漆,將其浸泡在污穢的溝渠中,使其慘不忍睹,令人不忍 直視。之後,戚夫人化作厲鬼,不久便將呂后殺死了。
在此之前,商山四皓見皇帝心意已定,便告辭回到原來的住處。世人便以比喻讚揚他們: 「世間遭遇旱災,草木枯萎,土地龜裂,生靈塗炭,然而一場大雨過後,四方樹梢潤澤,田 間稻葉也結滿露珠,之後八重雨雲便會回到山中。」這話說得確實如此。
又如周文王在位時,賢人公望被皇帝召見後,因官位顯赫而欣喜,再無歸隱之意。
堯帝曾三次召見許由,欲將帝位禪讓給他,但許由卻說:「我聽到了污穢之事。」便在穎水洗 耳,這聽起來有些可笑。
又有一位名叫巢父的人,牽著牛過河,他說:「我洗耳的水,難道會被污穢嗎?」便遠遠地 避開了。這也顯得有些可笑。
又有一隻汲水用的葫蘆,掛在竹製的門上,每當風吹過,便會撞擊門發出聲響,他卻說: 「真吵!」便立刻將其打碎了。
聽到這些,雖然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商山四皓卻有情有義,助人之心深厚,比任何人都更 令人喜愛。
清澈洗耳之水,誰說污穢?
第18話 唐玄宗皇帝在位時,天下太平...
從前,唐玄宗皇帝在位時,天下太平,風不鳴枝,雨不違時,百姓皆以天下太平為榮,除了 賞花玩月,再無其他事務。皇帝或許是因沉迷於美色,無暇顧及政事,便將萬事交由左大臣 處理,自己也漸漸怠慢了政務。
在此之前,元獻皇后、武淑妃等皇后,皆是世間無雙,情深意重之人。她們去世後,眾多妃 嬪中,再無一人能合皇帝心意。因此,皇帝命高力士到京城外尋找,最終找到了楊家的女 兒。她的容貌,就像秋月從山邊升起一般,她的姿態,就像夏日池塘中初開的紅蓮一般。她 一笑百媚生,令人心神迷亂。她完全不似凡人,就像天人暫時下凡一般。
因此,皇帝立刻在宮中挖掘溫泉,讓她沐浴。她出浴後的姿態,令人心疼,薄紗衣裳,顯得 更加沉重。她的神情、步態,都與眾不同,氣質高貴,又帶著幾分思慮。皇帝每每見到她, 都感到無比欣喜。她不僅容貌出眾,舉止優雅,世間無雙,而且通曉萬事,處處多情。她還 能洞察皇帝的心思,因此皇帝對她的無限寵愛,世人皆認為理所當然。
他們同車同榻,形影不離。三千位妃嬪,爭相侍奉,但皇帝卻連看都不看一眼。他只將她一 人,日復一日,視為無可替代之人。
他們前往驪山宮,演奏霓裳羽衣舞。舞袖隨風翻飛,玉飾紛紛墜落庭院,堆積如山,令人覺 得極樂世界的琉璃寶地也不過如此。大凡驪山宮秋夜之人,無不為之傾心。春天則隨春日遊 樂,夜晚則嘆息夜短。
如此,他們日夜不分,除了這些,再無其他事務,因此皇帝對國政的清濁,也毫不知情。所 有因楊貴妃的寵愛而忘卻世間疾苦,驕奢淫逸之人,數不勝數。天下百姓,無論貴賤,都對 她心悅誠服。見者聞者,無不羨慕讚嘆,難以言喻。因此,生女兒的人,都歡喜地將女兒視 為珍寶,心心念念著能像楊貴妃一樣,這也有些可笑。
又,皇帝的弟弟寧王,也常伴左右,日夜與他們一同玩樂。這位親王將琉璃玉笛藏在帳中, 楊貴妃無意中吹奏起來。皇帝見狀,說道:「玉笛非主人不吹。然而,你卻因受寵而逾越禮 數。這難道不是亂象嗎?」皇帝的臉色因此而大變。
因此,楊貴妃心中或許感到無比痛苦。她剪下一縷鬢髮,獻給皇帝:「我的肌膚、頭髮,不 都是陛下的恩賜嗎?然而,我如今違背了陛下的心意,理應伏罪。」她哭泣著說道,使者也 感到無比尷尬,將此事奏報皇帝,皇帝心中慌亂,不知所措,但很快便將她召回,心想: 「世間竟有如此情深意重之人。」從此,皇帝對她的寵愛,比往日更甚。
初秋七夕之夜,他們前往驪山宮,羨慕牛郎織女永不分離的誓約,並感嘆世間別離之易。他 們發誓:「即使形體在六道輪迴中變換,相見之緣也永不間斷。」
容貌雖隨世事變遷,誓言卻永不朽壞。
他們如此說著,手牽著手,淚流不止,連後世聽聞之人,也為之動容。
如此度過歲月,右大臣楊國忠,是楊貴妃的兄長,執掌國政,但他屢屢違背民心,積怨甚 深,世間怨聲載道。其中,楊貴妃的養子,左大臣安祿山,與楊國忠爭權奪利,心中怨恨甚 深,卻無人能制止他。因此,他立刻召集十五萬大軍,最終將楊國忠殺死,天下大亂,一片 喧囂。
宮中也深感恐懼,皇帝便逃往外地。東宮、楊貴妃隨侍在側。楊國忠、高力士、陳玄禮、韋 見素也隨行。如此,他們退往蜀國,皇帝心想:「無論是怎樣的荒野山林,只要有這兩人, 此生便無所遺憾。」然而,隨從們的神色卻出乎意料地變了,顯得有些尷尬,皇帝感到奇怪 並詢問。
陳玄對東宮說道:「楊國忠亂政,民心盡失,因此陛下今日才會遭遇此事。不如殺死楊國 忠,平息民怨。」東宮同意了,楊國忠便在眼前被殺死了。
皇帝雖然感到驚訝和悲痛,但之後欲繼續前行,士兵們卻圍攏過來,說道:「或許還有其他 亂源。」此時,皇帝得知楊貴妃難逃一死,便用衣袖遮住臉,什麼也沒說。楊貴妃心想,無 論世間有怎樣的險惡,只要能與皇帝相伴,便無所畏懼,然而她卻意外地命絕於此,離別的 淚水,比鮮血還要紅,她無可奈何地看著皇帝,回眸一笑,那姿態,無可比擬。比被露水打 濕的石竹還要嬌弱,比隨風搖曳的楊柳還要柔美,她與太液池的芙蓉、未央宮的楊柳相通, 卻無情地在路邊的寺廟中,被白綾纏頸,最終香消玉殞。連無情的草木也為之變色,連無情 的鳥獸也為之流淚。
萬物皆變,唯有綠色天空與四方樹梢不變。
隨侍在側之人,無論有情無情,無論剛強柔弱,都淚流滿面,不知所措。皇帝心中想著: 何必雕琢玉殿,野地才是露宿之所。
只有衣袖下,血淚不斷流淌。
皇帝或許是心神恍惚,在馬背上顯得搖搖欲墜,隨從們便簇擁著他,緩緩前行。士兵們因糧 草耗盡而疲憊不堪,對皇帝的忠誠也並非堅定不移,陳玄禮也感到無法挽留。
如此,益州運來無數貢品,堆積在皇帝面前,皇帝分賜給侍從們,說道:「我因不知國政清 濁,才遭遇此亂。我一人之故,與親兄弟分離,捨棄性命,你們卻仍追隨我。我並非草木, 豈能不報答你們?請你們收下這些東西,各自回鄉吧。」皇帝的衣袖上,比秋草還要濕潤。 聽到這番話的人,都忍著淚水說道:「我們將追隨陛下,直到生命盡頭。」
如此,日漸黃昏,皇帝身邊寂寞,心想:「不知她在中陰之境,是否一人迷失在黑暗中?」 心中思緒萬千,悲痛難言。夜漸漸破曉,皇帝出發,有明月西斜,聽到遠處雁鳴,心中一片 昏暗,不知將去向何方。
蜀山險峻,雲中棧道時斷時續,皇帝走過時的神情,旁人看了也難以忍受。百官人數衰減, 昔日威嚴的旗幟,也被雨水打濕,露水浸透,面目全非。隨侍在側之人,無論何事,都感到 心緒低落,深山之中,鳥聲寂靜,臨時搭建的宮殿簡陋不堪。只有月光,再無其他光亮,雖 然淒涼,但若非此時此地,這樣的居所,或許也別有一番情趣。每當此時,皇帝便會想:
「昔日與楊貴妃在九重錦帳中,枕席相伴,衣不蔽體,我當時在想些什麼呢?」這確實是人 之常情。
如此,東宮繼承了皇位。他除去了心懷不軌之人。平定天下,迎回太上皇。雖然他奏請: 「應與太上皇並列宮中,共同處理政務。」但太上皇因思念楊貴妃而無心政事,待天下太 平,心境平靜之後,他的悲傷便更加深重,無可排遣。
時光流轉,世事變遷,歡樂盡頭,悲傷來臨。池塘中的蓮花在夏日盛開,庭院中的樹葉在秋 日凋零,每當此時,皇帝心中便感到無比悲傷,難以排遣。他曾前往楊貴妃去世的野地,看 到淺茅原上風吹過,夕霧如珠般散落,便覺得她雖然逝去,卻仍有餘韻。他感到自己快要斷 氣了。
曾與你共疊的衣袖,如今已腐朽,不知何處野地,露珠凝結。
他如此思念,忍著淚水歸去,那虛弱的姿態,簡直難以言喻。
尋訪別離之路,歸去時任由馬兒前行。
春風吹拂,花朵綻放的清晨,秋雨紛飛,樹葉凋零的夜晚,宮中荒涼寂靜,各種野花在庭院 中盛開,各種紅葉在台階上散落堆積。昔日侍奉楊貴妃的宮女們,在月色皎潔的夜晚,思念 故人,淚流滿面,彈琴撥琵琶,衣袖濕透,令人心疼,連旁人的衣袖也為之濕潤。她們片刻 也不曾入睡,夢中也難以相見。夜裡的蟋蟀,在枕邊鳴叫,淚水更多,夕陽下的螢火蟲,在 水邊飛舞,心中苦悶難抑。牆邊殘燭,光線微弱,昔日與楊貴妃一同起居的床榻,也積滿灰 塵,舊枕舊被空無一物,卻也無人能觸碰。
如此過了兩年,一位名叫幻術師的仙人前來,說道:「我得知陛下對楊貴妃的思念無限深 重。六道輪迴中,沒有任何地方是找不到的。我願前往尋找她轉世之處,然後回來稟報。」 皇帝聽後,無限歡喜,心中的思念也立刻減輕了。
幻術師升入空中,潛入地下,無所不至地尋找,卻毫無蹤跡。他乘雲繼續向東飛去,在海中 有一座極高的山。山上有玉台、黃金殿宇,屋簷相連,屋脊相接,其景象完全不似凡間。 又,其中有許多仙女在玩樂。他來到此處,敲響玉門,一位非凡之人出現,與幻術師相見。 幻術師聽到對方說:「楊貴妃轉世的蓬萊宮就在這裡。」心中無限歡喜,便說:「我是唐玄宗 的使者。」對方說:「楊貴妃正在休息,請等天亮。」說完便回去了,幻術師心中不安,獨自
站著。傍晚的風無聲無息,波濤上遙遠地映著夕陽,或許是時機恰好,他感到悲傷和寂寞, 漸漸夜半,看到花門上白露密布,便吟道:
黎明未至,花門露重,無端淚濕衣袖。
如此,天亮日出,楊貴妃出現了。黃金簪子光彩奪目,玉飾閃耀。她與幻術師相對,一時說 不出話來,首先感到淚水盈眶。幻術師的衣袖也濕透了,過了許久,楊貴妃說道:「自天寶 十四年以來,我心中思念陛下,苦惱無限。雖然轉世到如此美妙的地方,但因誓約深重,我 心中仍牽掛著留下浮名的故鄉。」她如此說著,其姿態仍似霓裳羽衣舞。幻術師得知皇帝的 心意,便將實情和盤托出。
兩人互訴衷腸,幻術師欲歸去,楊貴妃便折斷黃金簪子,說道:「將此物獻給陛下。」幻術師 收下,心想:「黃金簪子並非稀世珍寶。當年,她們定有不為人知的誓約,我願將此事稟報 陛下。」楊貴妃聽後,臉色大變,淚水更多,顯然心中思緒萬千。她說:「昔日天寶十年秋, 在驪山宮中,牛郎織女相會之夜,長生殿內寂靜無聲,夜色淒美,皇帝對我說:『在天願作 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除了陛下,再無人知曉此事。這誓約無限深重,因此我們必定 會轉世到人間,再次相見,親密如故。我早已知曉此事。思之悲傷,思之又何嘗不歡喜?」 她如此說著,其內心難以抑制的思念也表露無遺,馬嵬坡道旁,她當時覺得是永別的夜晚, 那份怨恨,如今仍歷歷在目,就像梨花帶雨一般。
光芒閃耀的玉容,淚水沾濕,仍有昔日之感。
幻術師歸來稟報此事,皇帝心中思念日甚,或許是覺得她轉世之處遙不可及,那年夏天四 月,他便去世了。
不知玉台何處,你已化作夜半煙霧。
這不僅僅是皇帝一人如此。人非草木,皆有情。從古至今,無論貴賤,無論賢愚,無人能逃 脫此道。一旦進入此道,便無不迷失。然而,若不為情色所動,大凡世間萬物皆如夢幻。八 苦難逃,厭惡也無可厭惡。天上之樂雖無限,但五衰難免,不足以願求,即使轉世也無意 義。只應一心厭惡三界,願求九品。若願求極樂,卻仍留戀世間,便如同解纜卻不開船。若 不願求極樂,便如同背轅而駕車。
若厭惡此世,願求極樂,渡過苦海,到達極樂之國,毫無疑問。切勿返回難以脫離的惡道, 應前往易於到達的淨土。
第19話 朱買臣住在會稽...
從前,朱買臣住在會稽。他家境貧寒,無可奈何,但他讀書學習從不懈怠,閒暇時便砍柴為 生,以此謀生。
如此度過歲月,他的妻子或許是難以忍受貧困的生活,便說:「你我不如分開,試試各自的 生活。」她如此細語,朱買臣便說:「難道就這樣過一輩子嗎?今年請你再忍耐一下。」他百 般勸說,但妻子終究沒有聽從,當年便離去了。
丈夫雖然思念悲傷,卻也無可奈何,到了第二年,皇帝聽聞他才華出眾,便任命他為該國的 太守。他初次到任時的景象,言語難以形容,令人讚嘆。然而,他心中仍牽掛著昔日的妻 子,便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卻始終沒有找到相似之人。
他出遊狩獵時,看到一位衣衫襤褸、形貌淒涼的貧賤女子,手肘上掛著一個籃子,邊走邊採 菜。他心想:「這人的姿態真奇怪。」仔細一看,竟是昔日的妻子。
他心想:「難道是我看錯了?」便仔細觀察,發現確實沒有任何不同,心中暗自悲傷,便叫 她過來。女子心想:「我沒有做錯什麼,為何會遇到這種事?」她感到害怕和困惑,但朱買 臣卻細說了昔日之事,女子聽後,感到驚訝,看著丈夫,不知作何感想,便痛苦地煩惱起 來,天亮時便斷氣了。
若能忍受苦難,便能與你一同錦衣還鄉。
心志短淺之人,無論何事,都會留下遺憾。錦衣還鄉,說的便是此人。
第20話 晉景公...
從前,晉景公在位。他的臣子趙朔執掌國政。有一位名叫屠岸賈的人,或許是心懷嫉妒,總 想著要除掉趙朔,便尋找他的過失,捏造罪名,向君主進讒言,欲將趙朔治罪,但君主卻不 予採納,屠岸賈心中憤恨不平,日夜難安,或許是覺得難以平息,便將趙朔及其兄弟全部殺 害了。
其中,趙朔的妻子,多年來與他相伴,卻倖免於難。此時,她身懷有孕,躲藏起來,心中無 比悲傷。杵臼、程嬰兩位臣子,對君主忠心耿耿,便秘密地將她藏起來撫養,心想:「如果 生下的是男孩,便能為父親報仇。無論如何,一定要讓他平安長大。」然而,敵人卻聽聞此 事,感到驚訝,心想:「一定要找到他,將他殺死。」
因此,這女子雖然躲藏起來,卻如願以償地生下了一個男孩。杵臼、程嬰無限歡喜,卻也無 可奈何,只能親自將他藏起來撫養。此時,敵人屠岸賈聽聞此事,便強行搜捕。母親心中無 可奈何,便將孩子藏在褲子裡,教導他說:「如果你是能繼承父親事業,侍奉君主之人,即 使年幼無知,也請不要哭泣。如果此時子孫將要斷絕,便請你立刻哭泣。」她心中如此想 著,深深地躲藏起來,孩子果然沒有哭泣,敵人便找不到他,回去了。
母親心中無限歡喜。然而,她卻嘆息道:「這份愁緒,永無止盡。」程嬰對杵臼說道:「將這 孩子平安撫養長大,繼承父親事業,與捨棄性命,哪一個更難?」程嬰答道:「死很容易。 平安撫養長大卻很難。」杵臼說道:「你的恩情比我深。即使是容易的事,若我先死,之後你 便能完成難事,為君主報仇。」說完,便抱著幼小的孩子,隱居在深山之中。
程嬰向敵人告發,謊稱:「我知道你們要找的孩子在哪裡。我願將他交出來,請賜我黃金千 兩。」敵人聽後,欣喜若狂,立刻賜予黃金千兩。程嬰雖然感到有些可笑,但還是帶路前
往。杵臼抱著孩子,一臉驚訝地坐著。敵人見狀,立刻欲將他殺死。
杵臼大聲喊道:「程嬰啊,你真愚蠢!你忘記了昔日的恩情,即使不能一同成為人,又怎能 為了千兩黃金,而殺害一個孩子?如今我將要死去,並非沒有理由。然而,這幼小的孩子, 又有何罪過?請讓他活下去!」然而,兩人卻立刻被殺死了。之後,程嬰便將真正的孩子帶 走,藏在山中。
第21話 平原君聚集三千門客...
從前,平原君聚集了三千門客,對他們憐愛有加。他的愛妾在高樓上遠眺,看到一位跛腳之 人,爬行著去汲水。他的雙膝比頭還要低,不像人樣。世人見了都覺得可笑,這位女子便毫 無顧忌地笑了起來。
跛腳之人聽到笑聲,便向平原君抱怨:「我患此病已久,並非今日才被人嘲笑。這完全是因 為君主寵愛美色,輕視門客。如果你不願捨棄我,便請殺死嘲笑我的人。」平原君雖然說 「我會平息你的怨恨」,但這件事卻難以實現,之後歲月流逝,三千門客漸漸減少,平原君 便對他們說:「我沒有任何過失。然而,你們卻心懷怨恨而離去,這讓我難以理解。」
其中,一位特別了解情況的人,奏道:「君主欺騙了這位跛腳之人。這難道不是發生在我們 身上的事嗎?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又怎能信任君主,為君主捨身效力呢?」平原君聽後,不 顧多年的情誼,立刻將這位女子殺死了。跛腳之人見狀,心滿意足。其他門客也恢復了原 狀。
誰曾想,一句笑語,竟會散落在黃泉路上。
用一位美貌女子來換取一位跛腳門客,這也太過無情了。大凡如此,唐國的習俗,即使是卑 賤的武士,一旦說出口的話,皇帝也不會違背其心意。
第22話 楚莊王召集群臣...
從前,楚莊王召集群臣,徹夜玩樂。在他身邊,有一位深受寵愛的皇后,有一位臣子暗自對 皇后心生愛慕。
燈火被風吹滅之際,他拉住了皇后的衣袖,皇后心中無限憤怒,便伸出手,抓住了這男子的 帽帶,說道:「有這樣的事。快點燈,找出沒有帽帶的人。」君主本來就憐憫他人,情深義 重,便在燈火熄滅之際,說道:「在座的各位,請將帽帶取下。之後再點燈。」這男子聽後, 淚流滿面,心中歡喜。如此,燈火通明,但所有人都沒有帽帶,因此也看不出是誰。
然而,這男子心想:「我該如何報答君主的恩情?」此時,君主被敵國攻打,處境危急,這 男子便一人奮不顧身地戰鬥,君主因此而獲勝。君主感到意外和奇怪,便詢問原因,這男子
哭泣著說道:「昔日,皇后抓住我的帽帶,我心中感到無助之時,君主卻不分青紅皂白地替 我解圍,我至今難以忘懷。」
若無情之言,今日生命又怎能延續?
君主聽到這番話,心想:「果然,人還是應該有情有義。」
第23話 後漢荀爽其人有位聰慧美貌的女兒...
從前,後漢時期,有一位名叫荀爽的人。他有一位聰慧美貌的女兒。她不僅容貌出眾,才學 也無雙,無所不能。因此,她的父母對她寵愛有加,無微不至。
因此,無論貴賤,所有人都對她心生愛慕,懇切地向她求愛。其中,一位名叫隱瑜的人,或 許是心滿意足,便與這女兒結為夫妻。丈夫情深意重,將她視為無可替代之人,這確實是情 理之中。三年過去,歲月流逝,她對丈夫的愛意也愈發深厚,兩人之間許下了許多誓約。此 時,這男子卻因病重,不久便去世了。女子感到生不如死,悲痛欲絕,似乎生命也將隨之逝 去。旁人看了也感到心疼。
歲月更迭,但離別的淚水卻從未乾涸。父母心想:「如何才能找到忘憂草的種子呢?」但卻 毫無辦法。此時,同村有一位名叫郭奕的人,在世間地位不低,當時也頗受重用。這男子多 年來相伴的妻子意外去世,悲傷漸漸平復,他便對這女子心生愛慕,難以抑制,情不自禁地 表露出來。因此,她的父母便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這女子感到悲傷,雖然再三懇切地拒絕, 但對方卻說:「難道你不知道違背父母之命是天大的罪過嗎?即使你心中不願,又怎能違背 父母的心意呢?」她聽後,心想:「與其違背父母之命,不如嫁給他。」便無奈地出嫁了,前 往新丈夫家中,淚水卻從未乾涸。
然而,當她靠近丈夫家時,她改變了容貌,露出了歡喜的神色。她下車,緩緩走進屋內。帳 前燈火通明,她坐了下來,看著周圍的一切,心中無限歡喜。然而,每當她開口說話,卻感 到羞恥和拘謹,一時無法靠近。她感到畏懼,過了許久,鐘聲響起,鳥兒也鳴叫起來,這女 子便裝作有事,帶著一兩個貼身侍女,走進了側門。之後,她痛哭流涕,對侍女說道:「我 思念昔日的誓約,片刻也無法忍受。然而,我害怕違背父親的罪過,才無奈來到這裡,但活 著卻與兩人結緣,這是不合情理的,難道你不知道我已是生命盡頭了嗎?」
即使違背父母之命,又怎能忘記昔日誓約?
「『生時同床共枕,死後同穴歸塵』,這誓言即使在中陰之境,也會銘記於心。我又怎會忘記 呢?」她說完,美麗的眼角流下紅色的淚水,就像八重紅梅在春雨中濕潤,久久不散。
如此,過了一會兒,或許是她已下定決心,便用手指擠出鮮血,在側門上寫道:「將我的屍 體,葬在隱瑜墓旁。」她寫到一半,因有人來了,便慌忙停筆,只寫了兩三個字。她解下自 己的腰帶,纏繞在脖子上,便去世了。
紅色的淚水,就像墨水一般,卻未能寫完。
過了一會兒,她便斷氣了。侍女抱著她哭泣,卻也無可奈何,天亮後,男子進來看到,不知 作何感想,便昏厥過去,久久不能起身。
當時的人們都為之哭泣。這女子是穎川荀爽的女兒,南陽隱瑜的妻子。現在的丈夫是太子師 郭奕。
第24話 上陽人被囚禁在上陽宮中,度過了許多歲月...
從前,上陽人被囚禁在上陽宮中,度過了許多歲月。
秋夜春日,日夜更迭,除了風聲、蟲鳴聲,再無其他聲音。即使是風中搖曳的紅葉,百鳥鳴 唱的鶯聲,對我而言,也感到無情。夜雨敲打窗戶的聲音,更是讓愁緒倍增。
秋夜難以排遣,窗外雨聲更添愁緒。
這女子,昔日入宮時,容貌華麗,或許是因此而與楊貴妃爭寵,一生都在空寂的床榻上度 過,花容憔悴,烏黑的頭髮也變白了。
第25話 漢元帝皇帝...
從前,漢元帝皇帝在位。三千位妃嬪中,有一位名叫王昭君的女子,她的容貌比任何人都華 麗。許多妃嬪心想:「如果這個人能得到皇帝的寵愛,我們便會失寵。」便對她心生嫉妒。
此時,匈奴的王前來進貢,說道:「三千位妃嬪中,請賜我一位。」皇帝因事務繁忙,無法一 一親自挑選,便命人將妃嬪的畫像呈上。或許是有人教唆,王昭君的畫像被畫得醜陋不堪, 匈奴王便將她帶走,歡喜地回到自己的國家。然而,她思念故鄉的淚水,比路上的露水還要 多,與親人離別的悲傷,比深山還要遙遠。
如此,她只是哭泣,卻也無濟於事。
雖知世事無常,卻仍依賴鏡中之影。
即使是無情無義的武士,也因其美麗的容貌而寵愛她,甚至超越了該國的習俗。然而,自從 她離開故鄉京城,至今淚水從未乾涸。
這女子只依賴鏡中清晰的影像,卻不知世人的心已混濁。
第26話 潘安仁其人風姿綽約...
從前,潘安仁其人風姿綽約,清秀俊逸,其容貌就像閃耀的玉石一般。
他描寫秋天的悲涼,作賦,處處多情,世間女子,無不因其名聲和容貌而心生愛慕,思念之 火從未熄滅。
他乘車行於路上,路邊的女子,或許是情不自禁,便摘下橘子枝,扔進車中。人多如此,以 至於車中堆滿了水果。
盼能相遇,唐車滿載橘子。
第27話 京城有位女子...
從前,京城有位女子。她被父母精心呵護,不讓她受到任何風吹草動。漸漸長大成人,父母 便為她的婚事而操勞。這女子聽後,卻感到不悅和厭惡,父母為此而抱怨嘆息:「如果我必 須走這條路,我寧願出家,染衣,不問世事。」她如此真誠地說著,連親戚也為此而抱怨嘆 息。
然而,她心意已決,便帶著一位乳母的女兒,不知去向何方。這位乳母的女兒也十分可愛, 她不顧自己的身份,與女子同心同德,一同住在鳥聲寂靜的深山中,各自搭建茅屋,相伴而 居。這女子的父母,只憑著對女兒的無限思念,翻山越嶺,尋找而來。
他們見到女兒,淚流滿面,但女兒卻絲毫沒有回家的意思。世人皆為子女而操心,因此父母 便為她準備了各種生活用品,但她卻說:「真煩人!」又說:「我要換個地方,躲起來。」之 後,便任由她們兩人,再無音訊。
如此,她們在深山中澄淨心靈,度過日夜。一隻斑點狗,十分可愛,不知從何而來,停在乳 母的女兒家門前。她們便餵食它,撫摸它,漸漸地,這隻狗便對她們產生了依戀。在無聊之 餘,她們便將狗抱在懷裡,愛撫玩弄,度過日夜。然而,她卻感到心中煩亂,思緒萬千,便 將心事向這隻狗傾訴。或許是前世的緣分深厚,這隻狗的思念之情,讓她感到無比驚訝和心
痛。
如此,她來到主人的住處,將過去和未來之事,向主人傾訴。此時,她穿著一件薄如蟬翼的 夏衣,乳母的女兒肩上卻有許多狗的腳印,這女子看到了。她問道:「這是怎麼回事?」乳 母的女兒心中感到尷尬,便支吾其詞,但對方再三追問,她無可奈何,便說:「請你偶爾來 看看我的住處。」對方感到「奇怪」,之後便經常來窺探,發現她無法忍受,便與這隻狗同床 共枕。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