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移居日本兩年半之後

jezZ!e
·
·
IPFS
·
做個階段性的小結。

簡短介紹一下,在LA上學加工作共四年多後,2022年底來東京工作(說來慚愧,雖然一直想要全職畫畫,但仍然還是需要上班維持生活)。最近突然很多美國的朋友來找我諮詢在日本工作和生活的感受和建議,所以想乾脆一起總結一下,也算是自己的一個階段性記錄。

旅行隨筆想要之後慢慢寫,這裏主要收集了一些朋友們共有的問題,希望我的個人視角可以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會日文嗎?

不會。現在依然只是生存水平。學過一點後來放棄了,因為意識到想要熟練使用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練習,以及體會一些文化裡微妙的部分,對於很懶的我而言有點麻煩。但作為華語使用者的好處是工作和生活裡只需要閱讀的部分可以透過漢字部分猜測大概,結合上下文也就差不多了。日常對話超出我能力範圍(aka大丈夫,謝謝)的時候就直接用手比劃加上google translate(例如剪頭髮,去區役所辦事等等)。根據經驗,即使這樣也比強行跟日本人說英語要方便。

為什麼要去日本?

之前來旅遊就很喜歡了,一直有長期旅居這裡的夢想。

當時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已經三年多沒回國了,於是更加難以想像繼續留在美國的話要面臨的每年長途飛行且最多回國一次的痛苦。畢竟研究生才出國,認同方面還是跟國內更靠近些,也比較依戀家人。

對於一直留在美國沒有太大興趣,即使在LA生活也相當無聊,和朋友的日常活動除了吃飯爬山就是在沙灘上躺著。所以想趁此機會推自己一把,多嘗試不同的生活。

找工作需要會日文嗎?

最好是。會日文確實機會會多很多很多,尤其是偏向business和stakeholder management的職位。其次在實際工作場合裡,雖然我以全英文的身份被招了進來,組裡的人也都能說英語,但要對接組外不會英語的日本人(大多數)的場合還是很多的(公司是日企)。不過無論如何,不會日文對於想要好好在日本發展career的人來說確實是個很大的劣勢,很快就會碰到天花板。但如果只是想有份工作好好生活就另當別論,或是偏技術型就著重發展自己的長板。不過我想,真的很在意career的人也不會來日本了吧。日本在技術方面確實比較落後,跟他們某種層面上的死板守舊、系統僵化以及變更成本大等等都有關係,這裡就不贅述了。

日本職場如何?

和美國太不一樣了。但我不傾向於評判哪種更好或更壞,畢竟存在即合理,換一個角度看也挺有趣的。總之一句話,日本人多的team自然比較日式管理,外國人多的team就會比較casual。至於職場霸凌聽過其他team的故事,我自己應該是沒遇過,而且感覺其實現在日本公司裡manager對於パワハラ(power harassment)和セクハラ(sex harassment)都比較敏感,一旦被舉報還蠻麻煩的。希望朋友們真遇到的了話可以熟練運用,反手就是一個report hr。

工作方式上也有很多不一樣,至少以我有限的經驗感覺,大家追求的不是KPI不是發展也不是效率,是一種你好我好的團隊氛圍。喜歡單打獨鬥孤軍奮戰一個人往前沖、追求個人成長和表現反而會被認為是aggressive。有價值的項目也不能主動爭搶,還要照顧其他team和leader的感受。平衡好大家的關係、拿捏好分寸彷彿才是最重要的事。我雖然沒有很強的上進心,但看著也挺哭笑不得的。

交友如何?

想說我在日本把全世界的朋友都見了個遍。無論是美國的還是國內的,大家都太喜歡來日本旅遊了。在當地的話,華人很多,也有很多興趣愛好小組,各種活動非常豐富(見朋友也不需要開車一小時)。我因為喜歡看live之前參加了一個野餐也認識很多做音樂做攝影的朋友。感覺在這裡大家的工作生活更多元化,不像美國可能因為簽證原因我認識的還是做tech/finance等佔大多數。

個人的話,因為我自己有在畫畫(ig@itscrispycactus)之前還在考慮要不要在日本上個美術學校,想認識更多做藝術的朋友。許個小願望,希望有一天可以辦展!

美國和日本的生活對比?

對我而言,相較於美國最大的優點那當然是:安全,乾淨(街道和廁所),禮貌/有邊界感(i人友善)。

想當年每次上街都要經過八百個滿身大麻味的神誌不清流浪漢(以及他們在路上隨機散落的「地雷」),還會時不時沖我一通亂喊「nihao」「こんにちは」⋯⋯住在downtown有一陣子常往窗外一看天上一排直升機地上警車成群,不知道又發生了什麼事(真是GTA原型)。時不時還有些電影在樓下拍攝,什麼火災車戰現場和中世紀穿越佈景都是見過的(well這部分其實算是wild但是有趣的)。

當然住在其他城市/區域就是不同的體驗了,朋友家在Irvine,每次坐火車去找她(想必讀到這也看出來了本人不會開車,不然也不會住downtown),倆人就是走走海灘爬爬山扔扔飛盤吃吃火鍋歲月靜好。

不過現在想來都像是上輩子的事了。

印象最深的一刻是兩年前夏天剛搬完了家,午後躺在地板上看著陽台外晾曬的被單在風中飄動,周圍安靜得出奇,那一刻我才發現原來生活是可以這麼安心的,也才發現自己的心竟然一直緊張了那麼久(相信在美國留學打工的大家都能體會)(不過當然這種安心也沒有持​​續很久,畢竟生活裡的各種煩惱還是會接踵而至的)。

另外尤其是工作和簽證的穩定性(日企正常不會裁人,工作簽證更不是問題,條件滿足想申請永駐也不難,就是現在申請人多等的時間會比較長),離國內距離近經常能回家也給我了很大心理上的安全感。

住房方面,在DTLA奢侈了一把租了兩年多巨大的1B1B(房租也是漲得讓人心驚肉跳),現在住二十幾平米的小木頭房(房租即使漲的話也比較少),但每個空間都被合理設計完全利用了,幸福感反而有所提升,這才意識到其實一個人根本就不需要那麼大的空間。

食物方面,雖然有點想念in n out和正宗tacos burritos,但在日本各個菜係都一應俱全,日本飯雖然翻來覆去就是壽司拉麵燒鳥啤酒烤肉,但有非常多中餐泰餐法餐意大利菜等等,多的是有腔調的cafe bistro,而且店主都會認真經營打扮(這確實要誇誇日本人的職業精神),隨手拍拍都很好看,肚子和情緒價值都被被餵得飽飽的。啊但是有一點,水果貴且種類少,隨手一大袋車厘子和大葡萄的生活一去不復返。

其他就比較個人 - 喜歡城市,喜歡散步,喜歡四季分明,喜歡看展看演唱會(真的看了很多台灣香港大陸樂隊的live,還有椎名林檎藤井風等等),此外公共交通方便,國內旅遊發達等等。雖然兩年多過去該玩的也都玩了稍稍厭倦,不過這裡在我心中仍然是最宜居的地方之一。

——

最後只想說,做決定的那刻我也很掙扎,要告別好朋友和熟悉的環境,尤其剛來的時候也有很多不安受挫不適應、權衡比較甚至後悔的時刻。

但做選擇的當下,最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到底最想要什麼,想賺錢想追求career還是想離家人近過更安穩的生活等等,都沒有不對,相信自己的感受。大家都喜歡比較,但其實根本沒有哪種生活比較好,也沒有統一的答案。

這幾天一直想起當時很焦慮的時候一個朋友跟我說的話:照顧好你自己的心,這才是最重要的。

人生就是取捨,但每條路上都有風景也都有風雨,無論做什麼選擇,記得享受當下。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旅・居

謝謝你。

jezZ!e🎋 畫畫小說 📍東京 - 美國移居日本第三年 - IG @itscrispycactus
  • 来自作者

美國移居日本 - 熱海篇

美国移居日本 - 文化衝擊篇

七日書
0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