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懂得反省的就不是 NPD

果也
·
·
IPFS
NPD(自恋型人格障碍)和“高自恋”不是一回事。只要一个人还有反省能力,他大概率就不会达到人格障碍的程度。真正的 NPD 因为虚假自体过强、真实自体过弱,几乎不可能接受自己有问题,更谈不上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反省”就安全。高功能自恋同样会反复伤人。健康的关系不是靠给别人贴标签,而是靠守住自己的边界:在屡屡受伤前或早期就离开。

这是由定义决定的呀。

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为什么小狗不是小猫。

当然即使是从定义出发,这个问题也具备一定的讨论价值,我们在讨论NPD之前还是要回归定义。

DSM- V中说,自恋型人格障碍至少具备5条以下特征:

  • 他们对自己的重要性和才能(夸大)有夸张的,毫无根据的感觉。

  • 他们专注于无限成就,影响力,力量,智慧,美丽或完美的爱情幻想。

  • 他们相信自己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只应该与最高水平的人交往。

  • 他们需要无条件的敬佩。

  • 他们感到自己有特殊地位。

  • 他们压榨别人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 他们缺乏同理心。

  • 他们嫉妒别人,并相信别人嫉妒自己。

  • 他们傲慢自负。

如果他们有持续稳定的反思能力,他们通常很难满足五条以上的诊断标准。或者说,只要还有能力反省,他最多就是个高自恋者,而不至于发展到人格障碍的地步。

自恋是一个很常见的事,所有人都有,只不过健康的人拥有的是健康自恋,而不是依靠虚假膨胀的假性自体来维持自恋需求。从健康自恋到病态自恋到人格障碍程度的自恋,它是一个谱系。如果已经达到人格障碍,说明他自己的防火墙系统和杀毒系统已经失灵,没有办法从生活经验和反馈中获得成长和迭代,而他的虚假自体过于强大、真是自体过于弱小他永远不会接受自己有问题也就谈不上改变,这写特质极大程度地损害了他的社交和生活质量,这是人格障碍。

而大多数人碰到的,是高功能自恋或者没有到达人格障碍的低功能自恋,这些人有的也有反省能力但自己处于一种不愿意去改变或者改变无力的状态,他们同样会造成人际关系的伤害,但不不代表他们一定就是人格障碍。

遇到npd的幸存者要搞清楚两个概念:

1 你被伤害了不代表对方一定是npd,能达到人格障碍的人其实没那么多,更多的处于高自恋区域。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去拯救他。

2 临床确诊和网上帖子说的npd大概率不是一回事,医学确诊更严谨,而网上的npd大概率是高自恋的区域。

会反省不等于他不会伤人,这不能作为一个能不能处的依据。

在真实的关系里还是更应该去看见真实的自己,去了解自己的需求,守护好自己的边界,离开屡屡侵犯你的底线的关系。

至于对方是不是npd,不是你该关心的事。健康的边界感和人际关系模式,应该在受到伤害前或者初期就离开这段关系,而这个时候,是没办法断言对方是不是自恋者的。

灵感来源:www.zhihu.com/questi...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身心灵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果也果也|创作《失恋者的自救日志》,分享有毒人格、亲密关系与自我疗愈的文字,愿你在阅读中找到温柔与力量。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没有天赋,也能靠热爱写作吗?

非线性思维与表达落差:从 INFJ 的“发呆”说起

为什么老一辈带孩子看起来轻松,而现在的父母几乎要被压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