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
6 篇文章
果也

炒股是年轻人的自恋粉碎机

很多人劝年轻人不要炒股,但我认为年轻人更应该用小钱去股市“交学费”。炒股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照镜子。股市能快速粉碎一个人的自恋,让你在真实的涨跌中体验贪婪、愧疚、后悔、自责等强烈情绪。比起理论性的鸡汤,这些体验更能帮助人认清自己。只要记住三条底线:不用杠杆、不动用10年内需要的钱、只用亏光也无所谓的闲钱,炒股就是…

果也

为什么说懂得反省的就不是 NPD

NPD(自恋型人格障碍)和“高自恋”不是一回事。只要一个人还有反省能力,他大概率就不会达到人格障碍的程度。真正的 NPD 因为虚假自体过强、真实自体过弱,几乎不可能接受自己有问题,更谈不上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反省”就安全。高功能自恋同样会反复伤人。健康的关系不是靠给别人贴标签,而是靠守住自己的边界:在屡屡受伤前或早期就离…

果也

理想化咨询师,是来访者最危险的盲区

很多人以为,心理咨询师如果“自己有病”,就不配为他人服务。但真正影响咨询效果的,不是咨询师是否完美无缺,而是他们是否能在关系中稳定地接住来访者的不安与攻击。一个曾经深陷困境、又成功走出来的咨询师,或许比从未坠落的人更懂你痛苦的坐标。期待完美咨询师,其实是来访者自身自恋的投射;而一个能在“不完美中共处”的咨询关…

果也

讲感情不是错,但不分场合地讲感情是一种自恋

很多人面对职场、社交或亲密关系的失落时,会悲叹“人和人之间果然只有利益”。但问题的关键从来不是“有没有感情”,而是你是否清楚:在什么场合做什么,是“应该”的,而不是仅仅“我能”。本文从情感咨询出发,分析“非黑即白思维”与“受害者叙事”背后的自恋机制,指出成熟的善意不是泛滥的好心,而是识时务、有边界的自我负责。

果也

喂流浪猫不等于善良:自恋式感动与现实责任

你以为你在救猫,可能在杀鸟;你以为你在行善,可能在承担法律责任。关于城市生态与责任感,需要的不只是爱心,还有边界与知识。

刷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