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是年轻人的自恋粉碎机

果也
·
·
IPFS
很多人劝年轻人不要炒股,但我认为年轻人更应该用小钱去股市“交学费”。炒股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照镜子。股市能快速粉碎一个人的自恋,让你在真实的涨跌中体验贪婪、愧疚、后悔、自责等强烈情绪。比起理论性的鸡汤,这些体验更能帮助人认清自己。只要记住三条底线:不用杠杆、不动用10年内需要的钱、只用亏光也无所谓的闲钱,炒股就是一场低成本的自我成长实验。它提醒我们:空想无用,唯有行动的决定才会带来真实的结果。

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问:年轻人为什么一定要去试试炒股。

从心理学来看,人成年以后,阻碍人发展的最大绊脚石,是自恋

人一自恋,就会塑造一个虚假而高大的自我,自己骗自己,然后阻绝了认识真实自我、进步的可能。

自恋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身体,也会影响社会关系和亲密关系,自恋程度高的人,家庭关系几乎都是一地鸡毛,而且其后代也更容易继承延续家族传递的创伤,造成一个人即使天赋不错,也容易高开低走的悲剧。

而股市,是自恋粉碎机。

一个人,所有的自负、自我欺骗、谵妄,在真实的交易面前,都会被教做人。

在股市里,自恋的结果是持续亏钱。

在和平年代,大多数普通人是没机会去经历非常强烈的贪婪、懊悔、愧疚、自责等情绪的,而股市,全部都可以给。

一个人可以以非常小的代价,比如,哪怕就买个一两手,千把块钱,就可以把这些平时比较陌生的负面情绪感受个遍。

在股市,可以花小钱、可控范围内体验强烈的情绪。

同时,在学习股票的同时,需要看新闻,需要关注经济,需要对各类变化敏锐,这种实际操作学到的东西,胜过所有鸡汤。

这是一场认知的校准和持续的反思。

我炒股10年,什么做T做反了,抄底抄在山腰上,被炒高的垃圾基金买在山顶,股市里常见错误我全都犯过。股市我权当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投入不多,不管亏还是赚,实际数值都有限,所以比较佛系,常常忘了看盘,但即使这样,还是免不了有情绪波动。有时候我会在亏损10%纠结要不要跑路,结果因为一个犹豫,忘记了,几个月去看,跌了超过50%,那就摆着算了;有时候会因为赚了30%,想着该走了,又贪心,想着再等等,结果也是忘了,几个月再去看,曾经到了50%,现在跌回原价了。就这样看着自己买的股票坐过山车,不断地学习,做决定、犹豫、和马后炮的区别,然后慢慢地,在交易里越来越不会被情绪牵着走,也越来越明白,要活在当下,不能因为之前的成败而膨胀或者瞻前顾后。

股票的K线向人生一样起起伏伏,但只有做出有动作的决定,才有用,其他,都是空想。空想的意思是,账面上的繁荣和亏损都是虚的,只有当你做出了买或者卖的动作,最后获得的这个结果才是真实的。

自恋之于人生,就像虚假狂往上冲的K线,很多人的人生,都被“为了满足自己的自恋”所绑架,浪费了最容易出成果的人生阶段,错过了好的人,最后在自恋培养的一堆烂毛病里获得一个破败的身体,和骂骂咧咧的晚年。

但是,年轻时候如果不以赚钱为目的,用不会影响自己生活的零花钱去股票市场照照镜子,现实会粉碎所有华而不实的思维误区,而带你看真实世界。

当然,我会觉得,投入多少也很重要,

对我来说,炒股就像一面镜子,我赚的多的时候,一定是我心情愉悦、谦虚、从容的时候,我要什么时候飘了、或者身体能量低了,股票亏损马上就可以提醒我。当然,我这样小打小闹地玩,和目标为赚大钱的人不一样,投资策略也不一样。

但既然题目涉及的是从没炒过股的人,我觉得花小钱玩一玩,作为一个成长的参考路标,也不错。炒股对年轻人来说,不一定以赚钱为目的,这是一种低成本地认识自己、锻炼心性的方式。赔自己能接受的钱,换来更清醒的人生,不亏。

灵感来源:年轻人为什么千万别炒股?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时事・趋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果也果也|创作《失恋者的自救日志》,分享有毒人格、亲密关系与自我疗愈的文字,愿你在阅读中找到温柔与力量。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没有天赋,也能靠热爱写作吗?

非线性思维与表达落差:从 INFJ 的“发呆”说起

为什么老一辈带孩子看起来轻松,而现在的父母几乎要被压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