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迹拓谱》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转天夜里,我和白露去了甘长顺。
这家店在旧时代就很有名。
白露调出仿生人服务生的信息,发现负责人归属字段已经从私人企业转为“联邦下属模块编号613-餐饮群”,不由得轻声咂了一句:
“诶,果然连这家也收编进去了。”
白露有点感慨,一边刷信息一边喃喃自语:“这家是为数不多能留下来的老店了……现在还有人愿意为这味道花钱,也是挺倔。”
这家店,是那种联邦直接买断的保留制老铺。
意思是店铺本体、食谱、品牌,全部被联邦收购,纳入由超级智能运营的饮食子系统。它不再隶属于哪位旧老板,只是一段被数据封存的消费怀旧层。
她说得很对——人确实变了,连味觉神经的参考编码都变了。
新时代早就被超级智能写出了上万种新口味,精准演算营养支线、调味曲线和对每种生理体质的可适排异指数,远远超出旧人类时代能靠经验排布出的味道排列组合。
我们平时吃的,也早就是那种新时代出品的机构体系分配店。
干净、美味、且——完全免费。
甘长顺这种老店如今能留下来的,通常有两种形式:
一种像现在这样,由联邦清算食谱研发归属,全盘接管;
另一种是加盟制,即联邦提供供应、运营、品牌维护,原店主保留部分股份,由联邦定价,只允许低CZ币启价——大多是0.01 CZ,只能象征性循环。
上一代人,多少是眷念这些的。
然而问题也就在这儿。
你继续经营这种店——是收美元呢?还是冒着没人买单的风险收CZ币?
你用美元,意思不大;那只是国家给你的社会货币配额,人人都有,基本花不完,店主赚取美元也没意义;
但你若标上CZ币这几个字,就要接受现实:
几乎没人愿意把宝贵的货币,花在一碗“听说当年好吃”的东西上。过去的美味,超级智能所创造的食谱都能全面覆盖,而且免费。
白露说她能理解这些:“毕竟很多人活着的一部分就留在吃过的东西里。”
但我知道——
这些人里真正还舍得拿着CZ币走进这类老店的,已经不多了。
所以联邦不打压,只保留。愿意做就做,不阻、不奖、不干涉。
80亿人里,这种怀旧场景就像旧时代公园里最后一张公用躺椅,已经不为实用,只为不要说“全没了”。
她今天想来,我就陪她来。
前台点单时,一个光盘提示框跳出来,显示“由联邦文化遗产整合处存档”。
她歪头笑了笑,说:
“点这个,就算捐给文明记忆一顿饭呀。”
我没说话。点了俩。
今天吃咸的。
我们坐在包厢里,她顺口提起另一家店:“说起来,那家火锅粉店老板,二十年了,还是没申请联邦加盟吧?”
我点了点头。
“我记得他还说,自己的一辈子心血,不能只换区区一百个CZ币。”
白露轻笑了一声,“可他那句逞强,我一听就知道他快撑不住了。”
那是一家彻底独立的旧店,既不加盟也不愿卖断。
店主被系统标记为“独立型商户持续运营”编号074。
店主买了个仿生人,用光了自己账户上最后的CZ币。
那仿生人的型号非常旧,只能运行最低级AI框架——约等于2027年智能水平,无法调用超级智能,也无法与盘古对接。因为它要使用的,不是联邦的归档食谱,而是他自己写下来的配方。他将秘方视若珍宝,不允许仿生人在与盘古连接的情况下为他配置汤底。
店面原来需要六名员工维持,如今这个仿生人一人能包圆,却注定是闲着。生意冷清得一周不开张,靠情怀吃饭,全城也没几个愿意把CZ币花在一碗火锅粉上的人。
他嘴上说得硬,心里我早读出来了。他其实早就想把店卖给联邦,只是不愿被说服。他说“三十年经营叫一辈子”,但如今的“一辈子”早不是过去那种尺度了。
以前人能活七八十岁,三十年算得上全部努力;
现在人类都是永生,“三十年”在一个系统主体或新时代普通公民面前,只是一次异地长调任务的时间跨度。
从心智解构上讲,他一直站不住。只是迟疑着看着那仿生人,一天又一天把自己锁进那家连日不开张的旧店罢了。
最大的损耗不是食材,而是他那只能用于这家小铺的仿生人能力——连帮他照料起居都不行。
App接口限制,神经无接入通路,没有家庭服务模块。他花的是全部代价,却只换来一个权限受限、用途单一的仿生人壳体——站在那儿,不离岗、不动弹,除了守着店铺几乎什么都不能做。
这是他个人意志与时代算法,进行的一次惨烈但毫无意义的对抗。
类似的现象并不常见,有些老板仍在咬牙“留点尊严”。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亏的是连锁反应——
一开始是店里留牌,再就是人手系统缩编,还得决定收什么币。
收美元?他也不缺。
收CZ币?更难,没人肯把它交给旧记忆的一锅汤底。
他早已理清了账本。只是无法按下那个“出售”键,将自己的全部过往降级为一段低效的历史数据。
这不是个例,还有那些坚持留地产不转让的人,也是一种。
金条、珠宝、翡翠、古董——这一类资产早就在“银河连通后物质非稀缺化”结构中完全贬光了。
旧日的奢侈品,其身价不过是靠“采不出、提不快”支撑起来的一道假想线。现在线断了,一切贵重之物便沦为普通材料。
唯一还有点意义的,是地产——土地。
但也只是“还没完成自我觉醒”的形式上有所价值而已。
地球上的地产,在大多数结构中都已被联邦纳管调配:
不是因为强权接管,而是人们自己想脱手。
越是占得多,占得久,占得深,“哪块地不是沾着别人的血,靠着当年多少场饭局拿下的?”
一个家族的“干净地皮”,可能背后是十方不干净的钱。
哪怕有一寸土地看似毫无瓜葛,他们也清楚——若家业含毒,必存在因果。因为家业结构越庞大,污点的蔓延性越强——一块臭肉,就足以污染整锅汤。
真正的改正方式不是藏起来,而是交出去。
现在的大环境是:
银河资源平摊,AI能力全面赋能,一个人就能完成一家旧公司千人的事务结构。
要开发星球?CZ币换几十平方公里并不难;但人人都知道,拥有地 = 需要管理它,
真正自由的人,从不被土地拴住。
所以如今的地球地产,
大多数都选择主动折换成了零碎CZ币。
即使刑责未满的人,也选择脱手。
这时代里最不保值的,是过去人以为永远不会缩水的“地”。
“老婆,我们生个孩子吧。”
她顿了一下,先是抬眼,又像反应滞了半拍,好像一时没明白我这句话是真心的,还是在说别的意思。
“啊?你、你怎么突然……”白露语调发虚,但最后几个音节狠狠压了回来,像铆钉卡进了旧齿槽:“你现在在说什么?”
她忽然身体一紧,像是没准备好和这样的句子打照面——不是惊喜,而是措手不及。
“你二十年如一日地说自己精神状态难以承担育儿责任,说我们还有上万年的时间,把这区区几十年当成云层前的狂风期;你说,任务完了以后,我们去边远星域开垦世外桃源,把属于我们的第二人生一砖一瓦搭起来……”
她重复了我过去说过的那些理由,语速不快、不重,只像是在确认——你真的不要那个答案了吗?
我收回视线,语调不重,但那句话一出口,就像门被彻底关上了,无法再退回去。
“你先把思扬关掉。”
沉默只有一秒:她伸指,轻触耳背,一道信息默然切断。系统内联断开,意识即刻回归封闭场。
她没有问“为什么”。她知道——关闭思扬,意味着接下来这段对话,就不会被记录、不会被谁打断,也不会传出去半个字。
我看着她,语调没有起伏:
“我是说——如果我出了什么事,将来还有我们的孩子陪着你。”
她的眉骨瞬间抽动了,冷静中削出一丝无法接受的窒息感。
“你什么意思?”她反问,“你又不是在执行银河边界的开拓任务。就算真上了探索舰、遇到最极端的意外,我们这个时代有实时记忆备份,最多不过掉几秒钟的触觉副本,怎么会有你说的‘不测’?”
她说得没错。
这个时代,几乎没有“真正的死亡”。
只要你的记忆还在上传轨道、云端还有接收回应,就不算真正“失联”。 哪怕你真在星际断点处卡住,所谓“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丢失那么一瞬而已,而不是你就真的消失了——这正是超级智能给予人的最大保障。
可我摇了摇头,只说了一句:
“你把头凑过来。”
她犹豫了一下,盯着我看,很明显在试图分辨我这话是情绪突发,还是另有含义。但她没有问,最终还是配合地往前倾过来。
她走近,在两人之间的气息交汇点。
我也倾身,将额头抵上她的额头。
那一刻,我整个人完全沉进去,像把意识全部拧紧,用尽每一条神经去维持单点的安静。呼吸停下来,肩背发热,直到那层全频段信号阻断层悄然成型,把世界隔在外面。
压强调为“空气墙”模式。静默、无光波、无法穿透。
下一步,我接管了她的大脑。
我是她唯一允许以这种方式进入的人——我们曾在多个层级上互建权钥。
和李晋那次不同,这不是信息传输,而是我亲自接上她的大脑,不是配对通道的互译。这是一次「完整意识输入」:她的大脑被置于一种不具决定权的接收层,像一个收音机被调到了唯一频道,只能听、不能说,任由每一道信息一声声灌进来。
她的意识没断,但什么都做不了。现在,她只能看着我动手,全身每一个反应都不再归她支配。
系统中称这种状态为【意识被动监听】。
我从我的大脑主区调出一整段密封的数据 ——
这不是任何机构的档案,不曾提交至审查总署,不存在于Jesus,也不挂载于梦露的分析层。
那段信息,从始至终,只存在于我自己体内。
它包括我正在追查的对象、这个人如何“结构性地不存在”于任何公开因果链里;
包括我如何一步步操作了大面积的搜索扫描、有意规避委员会监管、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连接中启动封闭数据库;
包括我为何必须为一种“不可能出错的系统”做最坏的准备;
甚至,还包括了我对死亡这件事所做的私人估值:
——不是“我会死”,而是“如果有一种存在将我整个从系统逻辑中擦除,使我不再被记录、不再被找回、不再被回放”——那才叫真正的不测。
我将这所有信息,构造成一束压缩逻辑——
像一根五千兆赫兹的脉冲针,锚定在她的意识最深层【静止细胞带】,那个即便在思想沉默之海也不会溶散的位置。
然后,将它扎了进去。
下一秒,我对那段记忆施加了一道封锁规则。
唤醒逻辑:
l 唯一触发:由我亲自再发动一次「意识对接 + 远程接管 + 接触确认」。
永久封存条件:若我被系统标记为【不存在】,
亦即——
l 在所有人类的记忆中无”张扬“;
l 在物理现实中无迹可寻;
l 甚至被从所有时间因果记录上剔除;
l ——如此,则该记忆永远深封,不得解压。
不是为了保密——是为了保护她。
如果我消失,说明这场行为抵达了系统的隐晦区域,任何与我有关的痕迹都可能成靶。
我必须确保,她不会因为知道这段本不该存在的内容,而被系统注意到,成为接下来的调查线索。
封锁完成。
那段记忆不会消失,只是不再具象。
她不会记得“张振山”。不会记得我加密过哪个编号、扫查过哪一座城市、捕捉过多少个ID。
她失去了所有细节,却获得了一种难以忽略的感知维度——
她知道,我一定交代过她这些;
知道我走到这一步时,是已经无路可以更安全地保存自己;
知道,她的那一声沉默——就是她的许可。
她站回位子时,眼神无凌乱,也无动摇。
好像刚才那几秒,从未曾发生。
但我知道,那段不能言说的“我们之间的知情”——已经固定在了她体内,决不会消散。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