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ksmaxxing” 正在取代男子气概,成为男孩们的最新焦虑

BIE别的女孩
·
·
IPFS
在许多西方少男眼里,“性感男人” 有统一标准:干净的皮肤,高耸的眉骨,深邃的眼窝,微微眯起的眼睛,聚焦的眼神,有棱角的下巴,清晰的下颌线,凹陷的脸颊。身材上最好有发达的胸肌,宽阔的肩膀,腹肌和翘臀,最次也要能看出训练痕迹。

01 Looksmaxxing. 

n.&v. “指一个人努力提升外表的行为”

在许多西方少男眼里,“性感男人” 有统一标准:干净的皮肤,高耸的眉骨,深邃的眼窝,微微眯起的眼睛,聚焦的眼神,有棱角的下巴,清晰的下颌线,凹陷的脸颊。身材上最好有发达的胸肌,宽阔的肩膀,腹肌和翘臀,最次也要能看出训练痕迹。比如👇

你或许能从这几张照片中看出一些明显的共同点,比如他们的下巴都很方,眼睛都细长。没错,这就是正在席卷外网男青年的潮流长相:chiseled jaw 和hunter eyes。一个是角度适中且线条清晰紧致的下颌,通常伴随着凹陷的脸颊;一个指眼球藏在高耸的山根和眉骨之中,露出的眼白较少,整体眼型细长,眼尾微微上扬,看起来像猎人在扫描和捕杀猎物时的样子。

这两个特征不仅对下巴和眼睛有要求,还对脸型,五官形状和比例有要求。外网公认拥有完美 hunter eyes 和 chiseled jaw 的男星是 Sean O'Pry(Taylor Swift 《Blank Space》MV 男主角,传闻奚梦瑶的前男友)。

YouTube@Nero Angelo 对 Sean O’Pry 的面部分析

这种男模脸让欧美男明星欲罢不能。曾经走青春偶像路线的英国男星前One Direction 成员 Liam Payne 的脸最近都变方了。One Direction 出道时全员不到二十岁,靠年轻和活力在欧美地区风靡一时。单飞后,Liam Payne 虽然开始疯狂减重健身,想走性感熟男路线,但脸部线条一直很柔和。许多整容医生都猜他做了下颌填充手术,这种脸型目前在娱乐圈很流行。

Liam Payne 现身红毯时的长相(左)和他以前的长相(右)

这阵 “方脸长眼” 的风潮是如何从娱乐圈吹到西方少男身边的呢?大概要从 TikTok 上几个靠 “爆改自己,逆袭人生” 走红的男性博主说起。

Kareem Shami,一个在美国上学的阿拉伯人,TikTok 1.5M粉丝。他从大学开始健身,护肤,学习穿搭,花了不到三年时间,从一个脸上爆痘,没有棱角,没有肌肉的男孩变成了一个皮肤细腻,眼神犀利,下颌线明显,自信满满的男孩。2022年,他把这三年来陆续拍摄的照片浓缩在一个 Glow Up Transformation(TikTok 流行的短视频模板)里,一炮而红。

从左至右:2020年、2023年、近期在社交平台上的照片

“你是怎么练出下颌线的?” “你是练出了 hunter eyes 还是拍照时眯眼了?” 走红之后,Kareem 的视频下面总会有男性朋友向他请教 “变帅技巧”。如今他开设了网络学校,专门给网友提供颜值提升建议。

类似 Kareem 这样爆改成功的男博主在变帅后收获的粉丝、自信和女性网友的热情评论,让许多男网民,尤其是年轻男孩意识到了颜值提升的意义。他们在 TikTok 上积极记录为了变帅所作的一切努力与取得的成果,不忘加上 “looksmaxxing” 的标签。

根据西方媒体总结,looksmaxxing 还分为 softmaxxing 和hardmaxxing。Kareem 推崇的是前者,借助一些柔和好操作的方式提升颜值,比如健身,护肤,修护发质,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型和胡子造型,通过补剂和晒太阳来改善身体状态等。Hardmaxxing 指更加硬核的手段,比如整容或使用类固醇快速增肌。

两种操作的践行者都不少。The Guardian 采访了一位二十多岁英国金融男青年 James,他从2022年起整了鼻子,额头打了肉毒杆菌,前后在脸上花了一万英镑。今年他还打算整下巴,因为 “下巴是男人味的关键”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 hardmaxxing 手段在网上流行,比如用锤子敲伤自己脸上的骨头 —— 原理是受伤会触发骨骼的再生长,骨头会变得更大,显得脸更立体(?)。很多博主表示这只是年轻男孩之间一个公认的玩笑,没人会真的鼓励大家做这种事。但媒体和医生们都很紧张,担心心智还未成熟的未成年男生会信以为真。

还有人尝试 edgemaxxing(也叫做 edging),即通过自我控制来延迟性高潮 —— 据说这种行为能提高体内的睾酮素水平进而改善外形,不少男性在网上分享自己 edging 后的身材和外貌变化(有损健康,请勿效仿)。

 02 “帅,钱,女人,社会地位……”

为了变帅一掷千金的英国男孩 James 在16岁时开始格外关注自己的身材和长相,并因此接触了 looksmaxxing。该论坛里的年轻男性会分享自拍,让别人评论自己的外貌,互相提供改善建议。也是在这里,他从别人眼中发现了自己从未留意过的 “容貌缺陷”:脸太短,下巴太短,鼻翼太宽,眼距过大,发际线过高……“很多问题如果不是别人指出来,你永远都不会注意到。但是一旦你注意到了,就再也忘不掉了。”

论坛里经常对公众人物的长相展开讨论

Looksmaxxing 的相关论坛很多,我浏览了一个叫 Looksmaxxing Forum 的网站,管理者在介绍中写道:“如果你想变得更好看,吸引异性,变有钱,获得社会地位……那你就来对地方了。”

英国艺术家 Grayson Perry 认为,男性美容并非单纯为了好看,而是认为美容有实际作用。这一观点似乎在这里得到了佐证:通过颜值获得金钱,女人和社会地位。这种 “颜值即正义” 的观念又与 incel(非自愿单身)群体的观念之一不谋而合。

事实上,looksmaxxing 最初就诞生于 incel 社群(我们也写过中国式incel)。一部分 incel 认为自己不受女人喜欢是因为长得不够帅,用圈内话来说,就是没有 sexual market value(在两性关系中的市场价值,简称SMV)。他们总结出了一副自认为对女性有性吸引力的男性形象,并朝着这个方向改造自己,逐渐形成了最初的 looksmaxxing。Looksmaxxer(指践行 looksmaxxing 的人)很喜欢 mogging:比较自己与其他男性,看谁的 SMV 更高。可以理解为中文语境里的 “雄竞”。

我们在 TikTok 上看到的 looksmaxxing 只是这个庞大社群的冰山一角。打开一些论坛网站,你会看见它更黑暗的一面。有人吐槽这里充满言论恶意的 “怪物” 和 “种族歧视者”。很多人为了制造焦虑、抬高自我会故意给别人的照片打低分。沉迷整容的 James 也承认,这个社群的整体氛围的确 “很刻薄”,有很多负面言论或误导性言论,比如贬低他人,厌女。

如果说论坛里孕育的是黑暗的初代 looksmaxxing,那么 Kareem 在 TikTok 上掀起的则是一场净化版的,更贴合大众的 looksmaxxing 2.0。如今我在TikTok 上搜索 looksmaxxing 时,平台会弹出关于心理健康的引导与提示。

03 颜值焦虑的背后,是男人的失权感

虽然 looksmaxxing 还未蔓延至国内,但传统的男女凝视-支配关系的的确确在发生巨大变化。有两起标志性事件可视为转折点:2019年,蔡徐坤成为 NBA 形象大使,遭到虎扑用户大规模抵制;2020年,丁真走红引发许多男性不满。很多人对男性的破防大呼痛快:“作为女生,很早就能接受 ‘比我美就是可能比我过得好’ 这一现实了,男生们却刚刚开始。慢慢习惯吧,致那些普通且自信的男性 —— 欢迎来到真实世界。”

那么,“为了吸引女性全力以赴” 而与日俱增的男性外貌焦虑,是女性主义的胜利吗?在我看来,这一现象其实暗示着新一代男性在性别制度的变化下,正在陷入一种迷茫与困境。

热衷分析现代社会议题的 YouTube 博主 Kidology 认为,现代男性陷入焦虑和迷茫的原因是其身份感的遗失。他们生长在女性主义觉醒的年代,父权制度孕育出的男性形象被慢慢削减,而新的、被广泛认同的男性形象还未建立起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知道该向谁学习,而受到父母一辈信奉的男子气概的影响,又不愿意向熟人倾诉苦恼或寻求帮助,只好在一个个互联网社群中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

美国男性协会会长 Richard Reeves 也有类似看法:“男性一度拥有特权,这不公平,当你突然把特权收走了,他们肯定会出现一些错位感。”

发表过厌女言论的社交媒体名人 Andrew Tate 曾被免去职业拳击手一职,但他如今在美国男中学生之间备受欢迎,很多男孩把他的一些言论当成座右铭。Reeves 认为,这是因为 Andrew Tate 找到了社会痛点,即当代年轻男性的 “错位感”:他们生活在一个男性角色经常被抨击的社会环境中,他们想知道男性为何被频频挑衅,也想知道自己应该如何 “成为一个男人”,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男人。

对于这些问题,主流媒体和社会没能给他们提供答案,而 Andrew Tate 则给出这样的回答:你应该成为一个 “TOP-G(顶级黑帮)”,对自己狠一点,在涉及的每一个领域都做到顶尖,让别人心生畏惧。

除了 Andrew Tate 和 looksmaxxer 们,再没人能给男孩们出主意了。

Andrew Tate 在社交平台上分享 “鸡血” 一则 | 图源:X @Cobratate/News 18

Grayson Perry在《男性的衰落》一书中写道:“外面有大把可爱风趣、创造力丰富的男人,但媒体删去了他们的戏份”, 因为主流叙事体系(政府,媒体和商业运作)是由 “标准男性” 搭建的,这群男性是父权制度的制造者和运作者,隐身在权力和地位的顶端,永远是观察者。他们推崇利润、效率、自主和志向等功能性指标,并将之变成社会的运行标准,以及人格塑造标准。理性、竞争、支配等 “男子气概” 由此而来。

Grayson 还写道:“社会宣扬无用的理想化男子气概,男人对此满腔怒火,却很容易将矛头指向女人和女性主义者,而不是男性统治者。”

“标准男性” 永远身居高位 | 图源:《男性的衰落》

20世纪末,美国诗人 Robert Bly 曾对男子气概作出这样的批判:工业革命后,“父亲” 角色开始缺席子女的成长。他们早出晚归,被工作压榨,面对家庭易怒又疲惫。而 Robert Bly 给出的解决方式和今天如出一辙:鼓励男性向内挖掘,识别和面对自己的内在感受并互相支持。他带领男性静修、林中露营、互相拥抱、朗读诗歌,后来又邀请女性参与其中。他在试图重建全新的、无毒害的、对女性也对自己友好的男性与父亲形象(当然,也有人批判他的目光只局限于 Grayson 口中的 “标准男性”,是一场中产阶级男性的自我安慰)。

澳大利亚有一个 “Men’s Shed” 运动也在尝试解决男性情感孤立的问题。他们组织男性进行手工制作等活动,因为男性在干活时 “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袒露心声”,所以谈论起私人话题更自在 —— 嗯,确实没有想到男性对感情的封闭和逃避可以达到如此地步。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男性如此难以从男子气概里解放出来?为什么比起 Robert Bly 与 “Men’s Shed”,男孩们更愿意选择充满 incel 气息的 looksmaxxing 和教你斗狠的 Andrew Tate?一方面,主流社会确实还未建构与积累足够多的多元男性形象,另一方面,“标准男性” always on TOP 的局面仍未改变。对男子气概的不松手,其实是在拒绝权力的让渡。


参 考:

Grayson Perry: 男性的衰落

Advocate: What Is Toxic Masculinity?

BBC: Body anxious teens avoid PE, says report

BBC: Inside looksmaxxing, the extreme cosmetic social media trend

DW News: Why the political worldviews of young men and women are increasingly diverging | DW Analysis

Pew Research Center: Most U.S. Teens Se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s a Major Problem Among Their Peers

The Guardian: From bone smashing to chin extensions: how ‘looksmaxxing’ is reshaping young men’s faces

YouTube: Kidology - I interviewed an incel and looksmaxxer...and got interviewed right back.


BIE别的女孩致力于呈现一切女性视角的探索,支持女性/酷儿艺术家创作,为所有女性主义创作者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一起书写 HERstory。

我们相信智识,推崇创造,鼓励质疑,以独立的思考、先锋的态度与多元的性别观点,为每一位别的女孩带来灵感、智慧与勇气

公众号/微博/小红书:BIE别的女孩

BIE GIRLS is a sub-community of BIE Biede that covers gender-related content, aiming to explore th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emales. Topics in this community range from self-growth,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nd gender cognition, all the way to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art. We believe in wisdom, advocate creativity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question reality. We work to bring inspiration, wisdom and courage to every BIE girl via independent thinking, a pioneering attitude and diversified views on gender.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已推荐到频道:性别/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BIE别的女孩BIE别的女孩致力于呈现一切女性视角的探索,支持女性/酷儿艺术家的创作,为所有女性主义创作者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一起书写 HERstory。 我们相信智识,推崇创造,鼓励质疑,以独立的思考、先锋的态度与多元的性别观点,为每一位别的女孩带来灵感、智慧与勇气。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Medusa 当家皇后骑行教学:每个女人都要拥有一匹马

当中年妈妈开始追星:我要快乐,我很正常

“杨和苏嬷嬷”:厌女、泥塑与沟子文化三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