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手藝

之間
·
(修改过)
·
IPFS
·

為日記本包了書皮,天青色上印著重復的雙生玫瑰,被細細的白圓圈框著,日復一日,越過去越褪了色。很適合用來做似水流年的日記本封皮。

包書皮,總是想起媽媽來,大概因為這是她唯一能夠教會我的手藝。媽媽會裁衣、織毛線衫、穿珠編織、打中國結,烹飪自是不用說。我唯一學會的只有包書。

每次折得稍偏了些,角落翹起,書脊不貼,便有點心虛,彷彿能看見她狀似無意地瞥過來一眼,臉上包容的笑意,忍耐著不出手。


家裡的一個定理是,姨媽比媽媽手巧得多,而媽又比我手巧得多。長大以後我發現幾乎所有的女兒,無論在哪方面(烹飪也好、針黹也好)但凡手巧一點,總有一句口頭禪:「我媽更厲害!」


於我,確實是的。我手太笨,拿著食物都能掉下半個去。但於別的女兒而言,「不如母親厲害」則大多是偏見,不過是年歲的關係。青年中年的母親,手還能不比幼年少年的女兒好?於是女兒形成了一種眼前總有座大山的印象,母親總是比她好。

其實到女兒青年的時候,手藝已經和當年同齡的母親不相上下了,然而回憶里的「好」,總是更好些。而現實的母親又已老了,她當年的盛世就更是一種無法複製的讓人遺憾的絕唱。


說了這麼多,彷彿在為天下的「女兒們」打抱不平,也許只是因為這兩日想起小時候,在陽光明亮的大客廳里,常見媽媽鋪滿了一地的暗金色紙板,半透明的蟬翼乳白紙小心覆在上面。她跪在地上,我趴在她旁邊,地磚清涼。低低望過去,看見她兩只手指捏著纖薄的白粉片,輕輕勾一道痕在底紙上,泥金色托著淡白的線,勾勒出紙上的一幅平面女體。那是我見過最優雅的作畫,比握毛筆都優雅得多。

她自己裁衣服,放在小店鋪里賣,而我始終沒有學裁衣,其他她所擅長的手藝也大多沒學會。


小時候我有一件又一件的洋裙,荷葉褶邊的大片領子,寬絲帶在腰後綁一個端正的蝴蝶結。那些小洋裙不是她做的,但這幾年想起來,很嚮往,往後這些年也再沒見到過,想問媽媽會不會做成人版的。但她一定笑著擺手:「不會!自己出去買。」她現在忙著學英文、學跳舞,偶爾對著我吐一句英文,花朵般一個字一個字綻放開來,慢得簡直富有藝術性。我笑著說聽懂了,她便很開心。

我的英文並不好,卻也成為了她面前的山——年歲的關係。


於是我知道,童年那些在她庇蔭下的日子,確實成為無法複製的絕唱了。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之間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冷水

兩代女子

耳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