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地圖的旅途上,活出屬於自己的形狀

困兒
·
·
IPFS
·
兩年前的我還在迷霧裡跌撞,努力假裝不疲倦,卻早已心力交瘁。後來,我放下了「應該」成為誰的念頭,開始壓花、做首飾、參加市集,只為安靜地活著。沒想到在一次次的選擇裡,我慢慢活出了屬於自己的樣子。或許正如 讓-保羅·薩特 所說:「存在先於本質」——我不是找到自己後才開始生活,而是先活著,再慢慢成為自己。

原來兩年時間默默無聲之後,我已在英國經歷了很多。很久很久沒有在這裏打字,查看自己兩年之前的文章,也給自己嚇到了。

給大家一些事情上的更新:
在我不上載文章後,我開始上了一些短課堂,但是在英國他們很注重學歷,所以沒有正規的進修這樣找工作是真的挺困難的,然後我再次開啟了自己在香港時的小副業,做一些押花首飾。一開始的時候,只是為了讓自己心靜下來才壓的花,但是後來發現這好像真的可以成為一個營生的手段,然後就開始不斷的參加不同的本地的市集。然後漸漸地我發現我好像不需要找工作了,我好像慢慢地行出了自己的路。那種感覺有點像 讓-保羅·薩特 所說的「存在先於本質」,不是先找清楚自己是誰,才開始活;而是先活着,先選擇,再一步步活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本質。

心態上的轉變:
有些時候回想起兩年前的那一種抑壓,抑鬱也不禁哭起來。感覺自己在沒有什麼能量的時候,依然習慣了成為幫助別人的人,看起來不疲累,心裏已是千瘡百孔。這兩年,我的心態真的已經改變了很多,我沒有了以前那一種希望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好,不用擔心我的心情,需要別人擔心的時候,我好像能夠比較能夠說出口,然後對一些錯意理解我的人或是理解錯誤的人,我也會即時解釋,經過了無限內耗後,我選擇了不再內耗自己。
這種坦誠,像是 索倫·齊克果 所說的「單獨者」的勇氣:不再用他人的目光定義自我,而是勇敢承認自己的脆弱與真實。即使世界荒謬無序,我也願意誠實地選擇自己的姿態。

現在我不敢說自己長進了許多,借一句毛不易的歌詞「因為能困住我的事情還有很多」。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夠再推開幾多隻門,多試幾多新聞鮮的事物,但是我真的很感恩,自己能夠不小心地把生活,活成了現在有自信有朝氣的樣子,這真的得來不易。或許這就是 阿爾貝·加繆 所說的「荒謬中的反抗」吧:即使人生沒有預設的意義,我也願意投入地活、熱烈地創作,用每一次選擇證明我的存在。

外國的月亮沒有特別圓,香港那時的問題在英國也是舊酒新瓶,資源錯配,懲罰努力的人,可能在這邊更為嚴重。但是作為一個移民的人,會更加懂得在這個世界入面安身立命,知道自己能控制的範圍有多少,把不可控的和自己切割開來。或許轉了一個生活環境,我的人生比較存在主義吧,像 馬丁·海德格 所說的那樣,意識到自己總有一天會終結,反而讓我更珍惜當下的每一次選擇與行動,哪怕世界冷漠,我也要親手給生命上色。

經歷了這麼多,我沒有那一種我要在英國留一輩子的心態,反而很想像他們一些人一樣遊歷不同的國家,為生命的畫布添加一道又一道的色彩,想像一下生命的經歷那麼豐富,好像是在 迪士尼樂園 玩盡了每一個關卡一樣。或許活着不是要找到一條「對」的道路,而是把無數未知的道路走成屬於自己的故事。

我也不知道未來可以怎樣,但是因為現在的心態很有趣,真的很想開一個channel去表達一下現在做手作,種田,天天創作不同的食物的感受。即使未來是未知的,我也願意用現在的每一刻去擁抱這份不確定。或許這就是我這幾年最大的收穫吧:明白了生命沒有預設的答案,也無需活成誰口中的樣子。與其等待意義,不如親手創造意義;哪怕步伐很慢,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前進,用自己的色彩填滿這段被稱為「存在」的旅程。

*這篇文章是我先打好基本內容,再請 ChatGPT 幫我加入一些 存在主義 的引述。

現在的生活大約如此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困兒以文字了解內心,穿越轉化,成為了解自己及世界的工具。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關心情緒病人,到我自己也情緒病了嗎?

[相愛 13 年的相處小總結]

[內心整理短文]直視內心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