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小餛飩
今天的晚餐是麵條。吃的時候,想起白天在超市看到的餛飩。這裡的餛飩有點像上海大餛飩,但只有一半的大小。皮卻是一樣的厚,捏成元寶型。餡是純肉,調的時候應該放了不少胡椒粉。我猶豫一下,還是沒買。我喜歡吃薄皮餛飩,總覺得厚皮餛飩費牙口。
小時候,每天下午放學後,我總是騎車到巷子裡去吃餛飩。那會的都市化改造才剛開始,還有很多老房子,幽靜的小巷裡,總能在巷子的角落裡,找到挑擔的柴火餛飩。
我記得那時已經一塊錢一碗,在我幾歲的時候,只要兩毛錢。一碗餛飩大都在12到16個不等,看大小碗,價格不同,但都是現吃現包。
老闆用沾了一點肉糊的餡棒,在一疊厚厚的薄面皮上輕輕一碰,就粘起一張極薄的面皮。然後把餡棒在手裡翻兩下,面皮也隨之打兩個滾,再用另一隻手把裹了點肉糊的面皮從餡棒上捋下,順手將兩端輕輕一捏,一個餛飩就包好了。整個動作行雲流水,幾秒鐘一。
我每次坐下前,都會關照老闆一聲:不要放任何調味料,除了蝦皮。老闆一邊答應著,一邊開始包包。等包好,放到鍋子裡煮的時候,才開始燙碗、兌湯、放調味料,
有些講究點的小店,會用骨頭湯。雖然那幾根骨頭要供應一天食客的餛飩湯,但畢竟有點肉香。這種用扁擔挑著走街串巷的柴火餛飩,是沒那麼多花樣,湯都是用清水調製。不過,一定放的是豬油,畢竟基本上沒啥肉的薄皮餛飩,就指望這點油香提味。
別小看這一扁擔的餛飩攤,因為市口好,總是人來人往。老闆經常忙的忘了我的囑咐,按照正常的調味料幫我配好,直到餛飩入碗,她才想起我的特殊要求,然後抱歉地說:「不好意思,我忘記你不要放調味料」。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兩次,再往後,我一去,不等我開口,老闆就主動把各種調味料收起來,生怕再順手撒上。
放學後一碗熱騰騰的餛飩,總能撫慰我的飢腸轆轆。儘管都是湯水,但蝦皮的鮮和豬油的香,喝著還挺有滋味。一碗下肚,暖氣溢滿全身。那時下午也沒有什麼賣吃的地方,只有這種挑擔的柴火餛飩。
如今,那些小街小巷早已在城市改造中消失得無影無蹤。每次我經過那裡,看著整齊劃一的商業街,我總會想起,每天下午在幽靜小巷裡喝的那碗有著撲鼻油香,撒著蔥花的薄皮餛飩。
往事就像樹的年輪,用生活中各種不經意的場景,一圈圈的刻著我們的人生。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