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個獅子一樣的壞人
我自認為是個善良的人。
儘管如此,我其實並不稀罕成為別人眼中的好人,尤其在某些時候,做一個壞人的衝動,總在心裏翻騰。好像一隻翻出網羅的活魚,一個勁在地上撲騰,雖然也躲不過最後那一刀,但誰能讓它不撲騰嗎?
說到好人。
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們這個社會並不鼓勵做好人。
或者說,我們在所有光明正大的地方,都寫上勸善的格言,可無論是法律,還是更加陰暗的月球背面,都預設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壞人。
如果一個人能夠安安心心做一個好人,而且做好人還有奬勵,越是高階的大官豪富,越是接近一個完美的好人,那該有多好。然而沒有這樣的好事。真相信好人當國的,總是要敗給人性。所以老子才說,小國寡民最好。為什麽這麽少的人,才能實現他的理想?很簡單,越小範圍的人群,做一個好人的回報越多。好人在熟人社會,可以無往而不利——注意,不是別人眼中的「好人」,而是你自己知道「我在做一個好人」。
如果要講下去,幾乎每個大家庭的成員,都該說來話長了。
一個人什麽時候變成大人,往往取決於他經歷了多少經驗和教訓。相對於學習知識,學會將自己和社會都安排妥當,就要難上許多。因為學習本身,是有一個客觀的標準,並且總會有一個誠實的人來做你的反饋。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我們需要做的,無非是一種重複之上的創造。
社會學堂,則大為不同。你可以無往而不利,也可能在某些事上接連栽跟頭。要想輕鬆些,往往只能讓以後的自己還債。做好人正是如此。之前還看到一個小的感慨,是某人說了一個處世的小技巧。
具體來說,就是在和一些陌生人相處的時候,可以先給出小的善意。
比如說遞顆煙,或者送一瓶水;這時候,就要好好觀察,對方是什麽反應。有的會不好意思,那麽就可以進一步釋放善意,然後形成彼此友好的互動;有的則不以為然,那就要小心啦,特別是對一些更江湖的職業,立即收起自己的善意,嚴肅、針鋒相對,各種能夠震懾對方的手段,都可以施展出來,這樣才能不被當作「冤大頭」。
我看了以後,一下子就想起從前遇到的某些人。
但我并沒有如這條人情世故那樣,就把所有的錯歸給對方。其實這一條,不正是一些經典小說的場景嗎?那些以為自己給出了很多,於是就聲色俱厲指斥主人公不懂感恩的配角們,所持的理由,不也正是如此嗎?
所以,這一條提醒,是「术」而非「道」,是針對一個非常具體時間里的具體人,而非是針對一群人裏的一群人。
對我而言。我並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好人,當然也不能說我是一個壞人。就像大部分人對自己的定位,好人太遠,壞人太近,不遠不近,差相彷佛。這個世界,畢竟不是地獄。沒有人真心覺得應該做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因為真有這樣的異種,他們也不會認為自己做的壞事,就是壞事,更不會說自己是一個壞人。
一方面,用好壞區分人,太過漫畫風。另一方面,卻是好壞之下,反而剝離了太多語言的修飾油彩。這就像一個武俠小說里的木偶人,只因為外面涂了一層油彩,再寫上最粗淺的武功,就讓人難以察覺這油彩下的那高深武學。與其說,不能用好壞來區分一個人,倒不如說,我們總是期望一勞永逸地定義一個人。
商業談判專家,最明白這一點。
做一個好人,需要給出本錢;做一個壞人,則早已沒有了本錢。
正如大草原上的捕獵者,獅子、鬣狗、獵豹、食腐鳥……每一個種類,都是食草動物的天敵——壞人!
但它們並不是人,不是髒話,而是它們確實不是人。
某種生活實用哲學這樣說:方便的東西,必定會有不便之處。
同時,另一種近乎玄幻的找草藥原理,就是毒藥的附近,一定會有解藥。
壞人是什麽?
好人是什麽?
不妨,在壞人身邊去發現好人;然後再從好人身邊,得到壞人的氣味。
做一個獅子一樣的壞人,小心翼翼,仿彿一隻大號的老鼠。因為我們內心向善的本性,總會躍躍欲出,我們會遺憾地丟失獵物,但也會安然面對這場失敗。因為你不知道,到底未來的自己,會為這場前途未卜的狩獵,給出怎樣的回應。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