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所当然的孩子,到认真陪 Anna 喝酒
从小成长在一个大家庭,公公婆婆、伯父、姑姑都一起住。爸爸是家里事业成就比较好的那位,总是一副“大爱”的模样。好东西要分大家,挨骂的总是我和妈妈;好玩的永远先给堂哥、堂妹、弟弟、妹妹,才轮到我。
虽然一万个不愿意,但成长还是带着爸爸的影子:习惯把责任扛上身,成绩自然也成了家里最好的。爸爸也总是一副理所当然地说:“我的长子,本来就因该很厉害。”
我就这样,在“聪明、努力、乖”的人设中长大。谈不上压力,毕竟年纪小的时候,也觉得这是应该的。
初中成绩继续稳住,大家也都习惯了我这个“家族希望”。高一那年进了学长团,从小当老大的习惯让我当选全高一第一个队长。责任随之而来,团务忙碌,结果——留级了。
全家都懵了。我想转校,爸爸却说:“留级就留级,你不可能考不上的。”
妈妈问我:“那怎么办?”
我说:“怎么办?留级咯。”
留级那年谈了初恋。恋爱从17、18岁谈到结婚到现在44岁。那年我以为恋爱是全部,结果再度留级,被迫转校。这次爸爸说不出话了,妈妈哭着说:“你去外婆家住几天吧,不要让你爸看到你。”
18岁的我,从家里骄傲的高材生,变成要“跑路”的失败者。幸好后来找到平衡,学业回到轨道,大学顺利毕业,还拿了不错的成绩。
毕业后在香港找到工作,爸爸又开始讲话了:“年轻人要出去闯,不怕吃苦才会成功。” 又一次把荣耀摆在我身上,妈妈还是一如既往地傻傻期待着。
我再度扛起整个家族对“第一长子”的希望,在香港打拼五年。每年升职加薪,第二年女朋友也来了香港,然后,理所当然地——结婚、生孩子。
---
这整段人生就像是一场“理所当然”的旅行。
就连出轨也是。
跟出轨对象的第一次,她问:“我们这是一夜情吗?”
我说:“一夜应该不够吧。”
从一开始她说“我们都是成年人,在一起开心就好”,到后来的“我们以后要怎么办?”我背负着她的期待、家人的期待,其实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
有一天她说:“我们就到这里吧。”
心很痛。但说真的,本来只是一夜情就好了,只是自己不懂怎样停,才伤了大家。
---
后来生活开始忙碌,恋爱没再谈。只剩工作、家庭,还有偶尔的应酬欢场。
在那短暂的几个小时,PR小姐偶尔能给我一点“温暖”。虽然都说是欢场老手了,但有时还是会动点心。
最近认识的 Anna (Juice 事件簿|KTV 没有 Happy Ending,但我还是很快乐) 说:
“我不想再靠陪男人喝酒赚钱了,我也有我的梦想。”
她问:“你是认真的吗?”
我点头,“我的心是认真的,可是……”
写到这里,忽然觉得,也许从来不是别人对我寄予厚望,而是我自己把这些“应该”的期待加在自己身上。
弟弟妹妹不爱读书,爸妈也一样开心;
老婆也许只是习惯了从初恋走到现在;
出轨对象可能也只是想试试一夜情;
KTV 里的 Anna 也许只是没遇过愿意陪她喝一杯、认真听她讲话的客人。
也许我们背负的所谓“期待”到头来只是自己想太多了。
---
常听人说:“放下,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你。”
但人活在世,总也得背点什么责任吧,哪有那么潇洒。
现在你问我怎么活?
我想啊……就跟着感觉走。人生苦短,把该做的事做好,然后放松一点。
写到这里——完。
是时候要陪 Anna 喝点酒,谈个小恋爱了。Bye。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