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重構生活 · 第五天

非升即走与青椒自杀

枯北
·
·
IPFS

中国内地大学的青年教师,被称作“青椒”,往往面临着“非升即走”的压力,即从讲师/助理教授开始,需要经过三至六年不等的考核期,如果没有成功晋升副教授,获得固定“编制”,则只能离开去再找工作。考核的内容有很多:论文发表、科研基金、教学与服务等等。

今年我感受到的焦虑是申请的基金没有中标,而现在对这一项目的考核越来越看重。我一度想着辞职不干了,但考虑到提前离职,可能触发一些“合同”上的隐藏条款,退还一部分工资(这在内地非常常见),为了钱,想想还是忍耐一下吧哈哈,反正明年还有机会。

虽然说考核内容确实在调整,但是现状是越调整,青椒的压力越大。

喊了几年破五唯的口号,“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现在变成了五项都全能才有竞争力。所谓“帽子”,就是国家给的一些人才头衔之类的,可以理解为迷你版本的“院士”,有了“铁帽子”才能稳定下来。

前几天,教育部等多个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开头便是“在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要强化高校党委对青年教师工作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师党建引领,强化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落实健全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这一连串的表述,未来尚不知会执行成什么样子,可以确定的是至少不可能真正“减负”。

每隔一段时间,青椒自杀的新闻便会充斥各种社交媒体,触目惊心到何种程度呢?也许不关注学术圈新闻的读者并不了解,科研教师自杀的数据已经足以做一篇研究发表:Suicides in China's scientific community: A call for a public health response。

文革时期,知识分子受到迫害自杀,暴力、语言羞辱是有形的,现在的青椒自杀,都是无形之手在起作用。吃瓜群众的“看客们”,从没学会过反思,从没想过改变,今天无形之手能把别人推向自杀,明天就可能把你我推向自杀。

我已经不觉得焦虑了,如果是这个时代和环境病了的话,那最好的办法就是保全自己,通俗来讲就是“苟”,苟全性命于乱世的苟。

昨天读到《小窗幽记》中的一段话,很适合拿来平复焦虑的心情,以后常拿出来,吟诵两遍,我相信有奇效。

“一间屋,六尺地,虽没庄严,却也精致;蒲作团,衣作被,日里可坐,夜里可睡;灯一盏,香一炷,石数声,木鱼几击;龛常关,门常闭,好人放来,恶人回避;发不除,荤不忌,道人心肠,儒者服制;不贪名,不图利,了清静缘,作解脱计;无挂碍,无拘系,闲便入来,忙便出去;省闲非,省闲气,也不游方,也不避世,在家出家,在世出世;佛何人,佛何处,此即上乘,此即三昧;日复日,岁复岁,毕我这生,任他后裔。”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枯北不合格的造论文手艺人。 跑步爱好者。 涉猎人文与社会科学各种文字的翻书匠,也算是研究者。 写作计划:生活杂感,读书笔记,影评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屏蔽他人的困境

喝酒白描

不要在大脑里批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