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洲
话说微云来到这个诡谲的异世,已逾三月。过往的一切,仿佛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梦生生切断,只留下她这具名为殷燕燕的躯壳,以及一纸被外界称作“离魂症”的护身符。
约莫两月前,正是师尊姚思谦代天子巡弋荆国归来,她才得以从锁龙狱那段几乎要碾碎她心智的差事中脱身,被安置回了羲部深处的凌烟阁。
面对她的“失忆”之症,师尊并未深究,仅是温和叮嘱:“既已忘却前尘,便好好养病,以待来日。”
而微云假借这“离魂症”得以蛰伏于凌烟阁中,以一个局外人的冷静视角,事无巨细地观察着周遭的一切。三月光景,她已将这方世界的宏大背景、权力脉络,乃至各方势力的暗流涌动,如剥茧抽丝般,在脑海中大致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图景。
此方国度,名曰“中洲”。自高阳氏一统天下,至今已过两百余载。当今天子,姓姬讳无咎,继位堪堪三年。王朝传至此刻,已是风雨飘摇,大厦将倾未倾之际。天子囿于中洲一隅,而天下则群雄并起,割据为七国十郡。
中洲地处七国核心腹地,奈何天子式微,领地不断遭诸侯蚕食。直至姬无咎高祖在位时,方才勉强与各方诸侯世家达成平衡。如今的中洲,面积与现代的“坡县”相仿,俨然一个城市国家。天子的首脑地位,亦与教皇无异,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权力。
中洲最为重要的机构,便是“天官”。天官承载教化天下之职,其历史与王朝并立。王朝初建时,天官掌控天下智识,既是中洲大陆最高学术机构,亦是官吏预备学校,乃王朝正统入仕之途。
高阳氏问鼎天下之初,天子势强,诸侯世家皆需送嫡长继承人入天官为质,此举既彰显天子恩德,亦含羁縻之意。这些质子总角之年入天官,及冠之后方可返家。
天官下设六部:礼官、王官、理官、羲官、稷官和行官。天官六部各官的负责人尊称“宗主”,下设四部“掌教”做辅佐之用。
礼官掌皇家仪典、外交朝贡,人才选拔等要务,亦兼管修订王朝正统史书、礼法典籍。天官最高负责人为“官长”,通常由礼官宗主兼任,由此足见礼官部地位之超然。
现任礼官宗主,名唤姬承礼,字怀仁。他乃当今姬无咎的亲叔父,是先皇之幼弟,亦是皇室宗亲中难得的谦谦君子。
承礼宗主性情平和中正,醉心古礼考证与典籍编纂,据说因其在三年前那场腥风血雨的皇位争夺中,面对诸皇子的明争暗斗,他选择保持中立,令姬无咎不满,因此落选官长。这在重视血统的礼官部,无疑是平地惊雷,惊世骇俗之变。
王官,奉行王道,以培养中洲诸侯国继承人与具臣能吏为使命。七国十郡之质子皆在此研修王霸之业,同时,此部也为皇室培养监察使,巡游驻地,行监督纠察之权。
因是中洲未来继承人和管理者的孵化基地,王官内部宛如是一个微缩版的“联合国”,各方势力明争暗斗,暗流涌动,俨然是权力与欲望的修罗场。
质子们身系家国,去国怀乡,有如离根之木。他们远在中洲,对故国风云变幻鞭长莫及,而国中政治倾轧、兄弟阋墙,都可能轻易颠覆他们的未来,让他们前途未卜,归期茫茫。
正因如此,王官亦成为了整个中洲大陆的“信息集散地”,无论是朝堂更迭,边境摩擦,抑或稗官野史、贵胄密辛都能于此寻得端倪,此地亦是“传谣”与“试水”的温床。
尤为有趣者,乃此间未来继承人与同受王官培养、日后或将外派地方之监察使间,存有微妙之内斗与牵制平衡。
质子者,或以利诱,或施恩笼络监察使,以期获取更多情报或减轻未来之监督。而监察使则在王官中便已开始学习如何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为日后执行监督纠察之职积蓄经验与人脉。
微云初次接触这般场面,只觉这哪里是什么学堂,分明是古装版《甄嬛传》和《纸牌屋》的结合体,每一天都在上演“宫心计”,如有误入王官的现代社畜,恐怕是连个站队都分不清,活不过一集。
这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继承者们”,还没正式上岗,就得提前在“职场”里开始“内卷”,争权夺利,比她当年996都心累。她那点加班的苦,跟人家这动辄掉脑袋的宫斗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理智上,杨微云深知应远离这权谋倾轧的古代斗兽场,明哲保身。可情感上,她又觉得这般无聊乏味的生活,怎能轻易错过这古代版的“吃瓜”中心啊!而且这还是高端局,各种“贵族密辛”、“朝堂内幕”,脱离了现代网络那无处不在的审查与“口口”,劲爆程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突破次元壁的实时大瓜,让她内心深处的八卦之火熊熊燃烧,欲罢不能。
她甚至怀疑,自己的“离魂症”是不是也成了某个“试水”谣言的素材。
理官、羲官、稷官为学术重地:理官精于术,涵盖工程营造、水利交通、器物制作、冶炼开采;羲官长于占卜观星、天文历法与医药炼丹;稷官则独掌天下农事。
掌管理官者,乃宗主姒慎,字幼安。仅闻其姓,便知其出身不凡,乃前朝姒姓皇族之后。然其人素来神秘,行踪飘忽,常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仿佛一位隐世大能。微云只隐约听闻,姒家世代善堪舆,其先祖正是为中洲城“点穴选址”的上古先贤之一,据传姒家人似对天地山川的龙脉走势与气运流转,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洞察。
稷官宗主姜潮,字润生。只听闻这位肩负社稷农生重任的宗主,是个公认的老好人,其性情温和敦厚,待人谦逊,似无半点烦忧。
更令人称奇的是,他对诗文雅趣情有独钟,尤爱吟风弄月,精于宫体诗,观其文,字里行间尽是绮丽秾艳之靡靡。他平生之志,乃为编纂一本《金台绝唱》,立志罗尽天下宫体诗,成一家之言,创宫体诗之大成。
姜潮宗主常在公余之暇,邀三五文人雅士,或于月下抚琴,或于花间赋诗。他最喜流连花街柳巷,倚红偎翠,与红袖添香的佳人共赏词赋,其风雅姿态,与稷官简朴实用的职责,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行官为天官中的行政机构,负责天官各部日常事宜,人事管理、财物分配、安保刑罚。
总揽天官事务的行官宗主,乃是尉迟霏霏。她是越国女君尉迟薇的长女,也是此前探望微云的黄衣小姑娘尉迟依依的亲姐姐。
说起她出身的越国,素有 “越女国”之称。越女以秉性刚烈,言必信,行必果,果决刚毅著称。按照越女国祖训,唯有女子方可继承君位。
越女国开国女君,便是赫赫有名的女侠尉迟剑翘。尉迟家亦是累世的贵胄之家,然尉迟剑翘自小离经叛道,不喜闺阁之训,嗜读《刺客游侠列传》,因此立志当一名纵横天下的女游侠。她少女时期便仗剑游历中洲,独创一招“拈花一笑”,剑术之精妙,独步中洲,也足可见越女一族不凡的武力值。
说起这位现任的尉迟女君,便不得不提其独特的命名雅趣——因女君尉迟薇钟爱《诗经》中《采薇》一篇,故膝下两女一子,皆由此诗撷名。长女为霏霏,次女是依依,而其幼子,则名为尉迟迟迟。
尉迟霏霏在越国长到十二岁才来天官为质,虽然来天官开蒙较晚,然天赋过人,且文武双修,故而很快便在天官崭露头角。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位才学出众的越国公主,在学有所成后,却不知何故,执意不愿回国。凭借其过人的才干,她最终留在了中洲,一路高升,竟成为了执掌天官内外秩序的行官宗主。
而其妹尉迟依依,虽年岁尚幼,也早早传承了长姐的心意,并不打算回越国继承女君之位,是以仍在天官继续学业。眼见两位嫡出的女儿皆无归国之意,远在越国的女君尉迟薇,只能对着膝下那年仅五岁的幼子尉迟迟迟,徒增长叹。
天官号称揽尽天下英才,以中洲正统自居。其生源构成有三:除却皇亲宗室、王孙公子,主要以中洲各地选拔的优秀人才为主,辅以天官家生幼童。因天官以抚育教化、兼济天下为己任,亦是中洲最大的慈善机构。所谓“天官家生幼童”,便是各地监察使收养的孤儿,自幼送入天官培养。他们无父无母,受王室供养,成年后便是王室选拔派遣至各地的监察使君不二人选。
天官现任官长袁守正,字明道,原系羲官宗主。三年前,先皇驾崩前,他力主姬无咎为新君,曾言“日将升,月将没,其兆已成,主仁君之象。”新皇御极后,袁守正被破格提拔为新任官长,打破了百年来官长继立的定规,一时朝野物议沸腾。而殷燕燕此时所受惩戒,也好像隐约与此事相关。然天官上下对此讳莫如深,微云亦不得机会细细探查,此事暂且按下不表。
微云至此方知,自己如今名为殷燕燕,而非先前以为的“殷艳艳”。这份澄清,总算让她摆脱了那莫名的俗艳之感,也慢慢接受了自己这个新的身份与名讳。
羲官部的家生幼童皆以殷为姓,而“殷燕燕”之名,乃因其生于阳春三月,取自《诗经》“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意。新任羲官宗主,名唤姚思谦,字载道,原为羲官四部掌教之一。他与现任天官官长袁守正同为羲官老宗主许元敬之徒,更是从小抚育殷燕燕长大之人,与殷燕燕有着亦师亦父的深厚情谊。
“大病初愈”之后的殷燕燕,心如死灰,每天都要恨恨地在心底的小本本上为许悠然记下新的一笔。这该死的人设!殷燕燕,为何偏偏要生在羲部?
原身殷燕燕,号称少年天才,乃姚思谦亲传弟子。龟、筮、星、梦,无一不通,且精于义理、象数,更是羲部重点栽培的青年才俊。而她杨微云,不过是个现代社畜,一名UX/UI设计师。连个八卦图都瞧不明白,何论占卜、释经、稽疑?
倒不如生在其他部,学起来也知道从何入手,日后在此地做个技术官僚,也算有个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
从前在职场中,她总提醒自己不要有“冒名顶替综合症”(Imposter Syndrome),如今倒好,她成了个名副其实的赝品,每日只能对着八卦图望洋兴叹,被那卦名次序歌折磨得体无完肤。
这种生不如死的境况,让微云每日都在“奋起学习、通关离开”与“浑水摸鱼、躺平等死”的激烈碰撞中惶惶不可终日。她一时想,不如就此坐吃等死,期待许悠然的外挂解救;转念又想,既然来都来了,不如好好体验一番,权当是人生旅途最后的纪念品吧。
来都来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