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午後,途經溫州街——讀李渝《溫州街的故事》

蔡牧希
·
·
IPFS
·

讀李渝《溫州街的故事》,得在一個閒散的午後,漫漫踅步拐過泰順街,也許路過一叢豔豔的九重葛,一旁的矮磚牆上有貓,安靜躍入鄰家的夢。這些日常的細節與其他,字字行走為雋永為溫州街的故事。

從〈夜煦〉開始,敘事者不斷地自我的辯證,滔滔成為青春最悄然的雄辯。雖有一輩子無法被治癒的敏感,卻能學著看一片海,學習寧靜與呼息。若無法探究憂鬱的源頭,末了被天使擁抱的甜蜜也無須追究——青春原是沒有道理的藍。

〈煙花〉則透過音樂這條主線,細膩描繪一個女孩從青春到中年的人生軌跡,展現了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

女學生阿蓮對音樂老師戴敏愁的仰慕,開啟一連串的追尋之路。戴老師曾說「一點前途都沒有的」,這句話如同預言般貫穿全文。阿蓮赴美留學追求音樂夢想,卻屢次無法通過琴試,最終不得不轉系。與此共鳴的悲劇亦有愛情的破滅。

李渝的七篇小說與兩篇散文,如細針來回縫補著我們殘破的現實。也許我們都曾胸懷大志,都曾心向遠方,最後還是回到童年的那條街上,在《給愛麗絲》裡如夸父追逐著日,一點一點拼湊成細節之流,潺潺流過街角的夢。

聯合文學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