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天氣晴朗?
2025.10.7~10.8/學校
每天早晨,坐在蒲團上,
操作著熟悉的步驟。
探索著當下真實的感受—
是昏沉?是妄念?
是逃避內心剛挖出的糞石?
還是那些在念頭間閃爍的短暫清明?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若能練習不評價,接受每一刻的自己,
是否就能接近本來面目?
近來打坐常在一開始就直接使用默照,上座就開啟「只管打坐」模式。
或許基礎功不夠紮實,這條船駛得不是很穩定,
不時驚覺,身已在陌生的國度。
在法師的建議下,重回初學模式,
按部就班地放鬆、調息、數息、隨息止觀。
參禪修中的「鬆」,並非攤在蒲團上的懶散。
回到數息法,心緣繫於呼吸上。
感受氣息吐出的溫度,在那微微的鬆弛感中,把數字送上去。
偶而,數字等不及呼吸就先跳出來;以前,這種急促常讓我緊張。
經過這些年的練習,現在已能抽離這股情緒,重新感受到呼吸的頻率,回到當下的節奏——
「吸~吐~1、吸~吐~2⋯⋯」。
內心沉靜下來時,不需尋伺,就能清楚氣息進出的間隙,安撫內心深處的不耐煩。
原來,隱藏在急躁背後的,是對完美的執著,以及恐懼失去當下平穩的不安。
對於空性,我僅止於文字的理解。
消除我執、轉識成智,不知道還要幾個阿僧祇劫?
但至少在煩惱與雜念消散的時候,能一窺心中的天空晴朗無雲,無邊無際,與宇宙相連。
之前的人生太匆忙,塞滿了工作,
以及為了消除壓力的各種玩樂,
急促又空虛,愚痴地沈浮著。
感謝菩薩的引導,讓我藉著禪修,提升了生命的質量。
「徐行」,這個常在日本馬路上看到的警語,是我在禪修中的小悟。
它也成為下一階段的人生哲學—輕鬆前行,才走得遠。
老爺車,慢慢走沒關係的。
其實也快不了啊,急啥!
如何放慢腳步呢?就從沒必要的行程消減開始放下吧!
想要、需要與必要,這三者的分寸,我還得多練習分辨。
「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搞不好因此可以多活幾年啊~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