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书话1018》11—20

向明的一期一会
·
·
IPFS

《微书话1018》11—20

作者 向明

11

觉察出自传“掩”与“饰”的问题,我就不再看自传类的书了,代书的传记也一样,缺失公正诚实的秤。《乔布斯传》的授权作者(艾萨克森)最后一次采访乔布斯时,乔问:“我知道在你的书里会有很多我不喜欢的内容。”艾点头说:“肯定会是这样。”这一幕,就像是授权人与被授权人之间的高度默契。

12

很多经典文学作品均为无名氏所作,《三国》与《水浒》即为非原创的经典。明代藏书家郎瑛在《七修类稿》中写道:“《三国》《水浒传》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话本),故曰编。”《诗经》的编者是孔子,但孔子把口语类的民歌,硬是编成了书面语。简练有余,韵味不足,有功亦有过呵!

13

当今文学作品流行的穿越模式,不仅能回到过去,还会穿越到其他的时空。但物理世界的穿越,不仅需要想象,更需要一台能让人回到过去的时间机器。忘了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一句话:你身边有来自未来的人吗?意思是说,看身边有无来自未来的人,就可以知道,未来的时间机器研究并没有成功。 

14

《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一书中说:“大多数人遵守着他们各自社会中的不成文规则,自己却从未意识到这一点。”所言有理,尤其是“从未意识”之点破。比如,公务员从不会穿着睡衣上班,除非你是卡扎菲;比如,老家来的人会在街上,大声喊出你的小名(山里人隔得远,声音不大听不见),让你难堪……

15

图腾符号的最大特点,就是夸张与变形,以便让人大老远便能看到、便认得出来。壁画也一样,只不过是加上浓重的色彩而已。我们今天看到的未经修复的壁画,色彩早已经失真了。欣赏传统中国古画,也有这一问题,往往让不明就里的人,以为古人画画,只重视黑白之笔墨,不重视色彩似的。

16

据凯特·福克斯写的《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一书透露,在英国,有人参观过你的新家,如果认为“所有家具都是买来的”,那是一种很大的蔑视。因为上层阶级的家具是继承来的,只有暴发户才会买家具。我们“文革”破“四旧”,拥有老家具是要命的事。时至今天,许多贪官的忏悔也总爱说,我是农民的儿子!

17

饮食关乎水土,寒带地区的人需脂肪保暖,嗜油腻。天寒地冻,连舌头也相对麻木,其口味重,不咸没味道。典型如我国东北菜,丹麦之熏制、烤制、腌制食物。热带地区的人出汗厉害,舌苔厚,好辛辣风味。天气炎热,食欲大减,唯地产的咖喱等香料可杀出一条血路。印度、印尼、泰国和我国云南即为典型。

18

许多贪官的忏悔总爱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好在广大网友机智。大喝一声:我们没你这个儿子。拿农民说事,早已有之。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就嫌我们的红色武装割据是以农民阶级为代表,革命不可能彻底。但产业工人人数少是中国的国情,以至于今天,也没什么人喜欢自称“我是工人的儿子!”

19

穿着讲究与穿着得体是有区别的。讲究是为了“炫”,就像喷香的男同,非要让人注意不可,得体则是穿着与身份的相符。有明眼人指出,男人讲究穿着,会被视作同性恋;女人讲究穿着,则是较低阶级的行为表现。但也要注意到,穿着得体还是一个阶级概念,身处最底层的街头流浪汉,穿着一般都很得体。

20

时装民主化运动,让服饰失去了衡量阶层的功能。一个穿牛仔裤、T恤上班的年轻男士,可能是建筑工人,也可能是软件公司的总裁。中国古人的穿衣与佩饰,喜欢讲规矩、不僭越。西汉时,穷困潦倒的韩信,身装麻布衣服,仍“好带刀剑”。当他被逼从一屠夫胯下爬出来时,没准就觉得:士可辱,不可失佩剑呵。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向明的一期一会向明(本名谢向明),作家、诗人、媒体工作者。曾任某学术期刊主编,为福建省方志专家。在《中国青年报》《大公报》《深圳特区报》《北京日报》等副刊发表专栏文章,体裁包括随笔、时评、书评等。出版过两本个人诗集《痴情》(广西民族出版社)和《痴》(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微书话1018》131—140

书话
13 篇作品

《微书话1018》1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