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換線|焦點解決短期諮商模式訓練(第二階段)

子非魚
·
·
IPFS
·
進階訓練

這兩天上完「焦點解決短期諮商模式」的進階訓練,深深感受到它與一般諮商模式的不同。一般諮商多著重在「消除問題」,而焦點解決則強調「朝向改變」。用太極圖來比喻:一般諮商像是「擦去黑色」,而焦點解決則是「增加白色」。

雖然這個模式的理論與技術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卻相當不容易。原因在於我們習慣聆聽當事人陳述問題,而焦點解決要求我們去傾聽「當事人的期待」以及「他已經做過哪些努力」。這樣的轉換容易讓人感到分心,除了要避免被問題吸走注意力,同時留意能賦能的地方,還需要思考抱怨背後所隱藏的期待。

以下分享我課後和AI練習的一段模擬:

  • 當事人:「我覺得上司有時候情緒很差,會把氣出在我身上。有一次開會,他語氣很衝,我就忍住不說話,假裝很專心在筆記。他講完之後,我也沒回嘴,就讓這件事過去了。事後想想,還好我沒回,不然一定會吵起來。」

  • 助人者的回應提問:「你提到你『忍住』沒有回嘴,這表示你當下做了一個選擇。你是在什麼情況下決定這麼做的?這份能不被情緒牽著走的能力,對你來說有多重要?」

    • SFBT思維:將「忍耐」重新框架為「主動選擇」,讓當事人意識到自己並不是被動受害者,而是具備掌控力與行動力的人。

  • 助人者的回應提問:「你當時選擇不回嘴,這份智慧是不是讓你感覺更能掌控局面?如果你想繼續發展這種能力,你會怎麼稱呼它呢?」

    • SFBT思維:焦點不放在「避免衝突」上,而是將經驗轉化為「內在平靜」或「應對智慧」。透過命名,能進一步鞏固當事人的自我認同。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焦點解決的思考模式並不好掌握。若不夠熟練,容易讓當事人覺得被「硬套框架」、「話題偏離」或「誇誇台」。另外,在尋找「例外經驗」時,當事人的回應往往偏向「解決問題」的思維。例如,在上述案例中,當事人回答的「忍住不說話」,在一般思維下,這被視為一種解決問題(擦除黑色)的經驗。但SFBT卻將重點放在「忍住」這個行為本身,並重新詮釋其背後的積極意義。這種轉變思維確實充滿挑戰,也非常有趣。

2025.09.21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身心灵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