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換線|哲學諮商課程(第9堂)

子非魚
·
·
IPFS
·
邏輯推理與批判思考

這堂課雖然是「邏輯推理與批判思考」,但老師採用了不同的方式進行引導。在提到場景重建中的「價值場景」時,老師以「孝順」為例,說明我們可以聚焦於「行為」或「受者」。也就是說,在這個場景中,可能聚焦的是「孝順的行為」、「子女」或「父母」,藉此拆解「子女應該孝順父母」這一價值場景。

我提出的疑問是:價值觀似乎只能以模糊、籠統的方式陳述;一旦加以拆解、具體化或量化,便容易產生歧見。例如,每個人對「愛」的具體實踐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如果不深入探討具體層面,大家反而能在模糊的層次上達成某種共識。說白了,就是「上堆下切」的概念。

另一個值得留意的是,當「應該」加上「價值觀」時,往往帶來兩種潛在問題:第一,是「現在沒做到」;第二,是「未來做不到」。例如,當我們說「我應該孝順」時,這可能意味著我預設自己尚未做到孝順,而又因為「孝順」缺乏客觀標準,所以無法確定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

老師回應確實有此問題,但在實務上仍可引導來談者朝向「正向價值」邁進。以我個人的理解,可將此視為「目標」與「方向」的差異:目標是具體可達成的,而方向則是籠統的,而價值觀所指涉的,即是這種方向性。

2025.08.05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