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芝士治理:CSR 與監管的漏洞如何讓奢侈品牌醜聞漏網

doratsang852
·
·
IPFS
·
在 2024 年,Dior 的一家子公司被揭發只支付 €53 生產一個售價超過 €2,000 的手袋。儘管經歷了多次審計,卻沒有任何人發現。為什麼?答案就在一片瑞士芝士裡。
由 Gemini 生成的圖片

治理缺口的引言

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一位讀者指出了我的一句話:「與環境和社會部分相比,治理是最難評估是否正確實施的部分。」這促使我深入探討為何治理如此難以評估,以及奢侈品牌在未來應該聚焦在哪裡。

看不見卻是基礎的 ESG 支柱

治理是 ESG 中最不顯眼卻最基礎的部分。沒有強而有力的治理,ESG 承諾很容易瓦解。在涉及 Loro Piana 的勞工不道德醜聞中,核心問題是供應鏈缺乏透明度。奢侈品牌往往依賴多層間接供應商,使監督變得極其困難。

治理制定規則,確保環境與社會承諾不僅僅是口號。缺乏治理,就沒有問責,風險自然更高。

Dior 與 Armani 的真實案例

在 2024 與 2025 年,義大利當局揭露了與奢侈品牌 Dior 和 Giorgio Armani 相關的嚴重勞工濫用問題。據路透社報導,位於米蘭附近、為 Dior 生產皮具的分包商 AZ Operations,被控剝削工人,儘管同一年早些時候已通過了兩次檢查。調查顯示,審計忽略了惡劣的工作環境,暴露 Dior 監管上的弱點。

義大利反壟斷監管機構隨後調查 Dior 的誤導性道德聲明。調查於 2025 年 5 月結束,Dior 同意在五年內支付 €200 萬以支持反勞工剝削的行動。Dior 也承諾改善道德政策、加強供應商監控,並強化員工培訓。

Giorgio Armani 亦面臨相似審查。由於移民工人的惡劣工作條件,義大利法院對 Armani 的營運實施為期一年的託管。2025 年 8 月,義大利對 Armani 處以 €350 萬罰款,原因是其發表與實際供應鏈狀況相矛盾的虛假道德聲明。Armani 否認指控並計劃上訴。

供應鏈可見度的問題

這些案例凸顯了奢侈時尚普遍存在的問題,即複雜的供應鏈和大量分包商,使透明度與控制極度困難。奢侈品牌往往僅與第一層供應商簽訂直接合約,對更深層次的供應缺乏監督。據麥肯錫公司(2021 年)報告,僅有 15% 的服裝業高管能夠完全掌握第一層供應商的狀況,而在更深層供應商中,透明度更是急遽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開雲集團(Kering Group)與 Stella McCartney 採取了額外措施以提升供應鏈可追溯性和透明度。兩者都制定了明確的供應商行為準則,並與國際勞工標準(如 ILO 公約)保持一致。

當第三方審計失效時

許多公司依靠大型審計公司透過「第三方保證」的程序來審查並驗證其 ESG 聲明。這些檢查通常是預先安排的,讓供應商有時間隱藏問題,例如未登記工人。審計員往往也沒有足夠的時間檢查所有記錄或與足夠多的工人交談,導致嚴重問題未被發現。

關鍵問題在於,許多這些審計員的報酬是由被審查的公司支付的。這造成利益衝突,可能危及其獨立性。與此同時,真正獨立的組織,例如非政府組織或政府監管機構,往往能揭露更嚴重的問題。這正是義大利反壟斷機構在接獲關於 Dior 與 Armani 誤導性聲明的投訴後展開調查的情況。

治理失敗是 ESG 核心違規

Dior 與 Armani 案例清楚顯示了 ESG 治理的失敗。治理包括公司如何管理風險、執行道德標準、確保透明度以及監督運營。發表誤導性的勞動條件聲明,並未能監督分包商,皆顯示監管薄弱與風險管理不足。

這些醜聞也提出了重要問題。為什麼只有真正獨立的第三方才能發現這些與治理相關的問題?審計的真正目的又是什麼?據「商業與人權資源中心」2022 年的一份報告,超過 60% 的第三方社會審計未能檢測到嚴重的勞工權益侵犯。

那個應該引起警覺的 €53 手袋

Dior 的子公司因支付低至 €53 的價格製作售價超過 €2,000 的手袋而遭制裁。這引發一個問題:這是否僅僅是第三方審計的失敗,還是該公司內部審計員與會計部門也應該提出警示?

不合理的交易應該受到質疑。內部審計員有責任檢查價格是否反映公平市場價值。如此低的成本可能意味著利潤轉移或財務數據錯誤陳述,這兩者都是嚴重風險。

奢侈品牌以高利潤率聞名,但異常低廉的生產成本,尤其是在標示為「義大利製造」的產品上,仍應該引起警覺。審計員必須確保成本與收入皆被準確記錄並合理解釋,以防止詐欺或操控。

員工是否有權力將問題上報?或者,他們是否害怕在公司內部舉報問題?企業文化與激勵措施在治理機制能否發揮作用上起著關鍵作用。

瑞士芝士治理的運作

瑞士心理學家 James Reason 在 1990 年提出的「瑞士芝士理論」指出,複雜系統中的失敗往往發生在多層防線各自存在小漏洞或「洞」時,而當這些洞重疊時,就會導致事故。這一模型廣泛應用於風險管理、醫療與航空領域,但同樣適用於企業治理與 ESG 監督。

在 Dior 的案例中,有三層主要防線失效:
• 會計部門沒有質疑低至 €53 的成本
• 內部審計團隊未能將問題上報
• 外部審計公司沒有提出異議

當三層全數失效,治理便徹底崩潰。

修補系統,而不只是支付罰款

Dior 同意支付 €200 萬作為和解的一部分。但這筆錢若用於聘請合格的駐場審計員、制定更強的供應商準則、建立新的供應鏈追蹤系統,以及投資員工培訓,是否更有價值?

值得肯定的是,Dior 的母公司 LVMH 一直在推動將區塊鏈技術融入奢侈品產業,透過 Aura Blockchain Consortium(奧拉區塊鏈聯盟)。Dior 參與 Aura,強調其致力於運用區塊鏈進行產品驗證與追蹤。這也符合即將上路的歐盟法規,要求自 2026 年起在歐盟銷售的所有時尚產品都必須具備數位產品護照(DPPs)。

建立更強治理以創造真正影響

奢侈品牌的產品不僅僅是物品,更是地位、工藝與某種生活方式的象徵。消費者購買的不僅是一個手袋,更是一套價值觀與對獨特性和品質的承諾。展望未來,奢侈品牌必須加強治理結構以維護其價值,因為年輕世代愈來愈重視價值導向。這包括與當地社區互動、採用更好的風險管理措施,以及擁抱能帶來即時透明度的工具。

唯有這樣,ESG 才能從行銷口號走向可衡量的影響,透過填補瑞士芝士的漏洞來實現。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时事・趋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