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文明第三篇:節奏文明的存在論

x_p
·
(修改过)
·
IPFS
·
人們何以快樂幸福、悲傷難過?何以存在?愛?

舊有的哲學邏輯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1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這是最基本的需求,包括食物、水、住所、睡眠等,是維持生存所必需的。 

2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包括對安全、穩定、保護和秩序的需求,例如,人身安全、經濟保障、健康保障等。 

3 愛與歸屬感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包括對友誼、愛情、歸屬感和親密關係的需求。 

4 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包括對自信、成就、獨立、地位、認可和尊重等方面的需求,可以分為自尊和來自他人的尊重。 

5 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s):這是最高層次的需求,指個人潛能的發揮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以上是網路上可以查得到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另外還有馬斯洛需求金字塔,基本概念是認爲上述這些需求,有順序層次,必須要先滿足基本需求後才會往上晉升到其他高階需求。


以下是我自我理解後的我自己整理的版本

1  生理生存需求:包含馬斯洛的 1 跟 2 。一切跟生理生存、繁衍相關的我直接歸同一類。

2 他人肯定需求:包含馬斯洛的 3 跟 4 。一切跟他人相關的我也覺得歸同一類就好。

3 自我實現需求:馬斯洛的 5 。個人的自我肯定、信念、信仰、抑制、相信的價值等等。

4 新鮮感需求:關於純粹追求刺激的快感與新鮮感,馬斯洛好像沒有提到。

然後我認為馬斯洛強調「這些需求有層次高低,必須優先滿足低層次需求,才會晉升到高階需求」的想法是錯的。這些需求是同時存在的,同時間交互影響。只是如果今天一個人如果不優先滿足生理生存需求,而是以其他需求為主,那這個人多半也活不下來!如此,我們只靠後天觀察,能被觀察到的,多半是先滿足生理生存需求,才晉升其他高階需求,才會誤認為有順序是合理的。


我再次重新整理,以生物演化角度出發

1 生理生存=身體的生存與繁衍。

2 他人肯定=透過他人行為,確認自己是否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感需求。

3 自我實現=透過自己所做出的事情,來確認自己是否還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感需求。

4 新鮮感=透過變化、刺激,來確認自己是否還存在。


也就是說,人類的需求,來自於根本的求生慾望!不只是生理上的生存需求!還包含心理上的存在感需求!我們不停在求生存,而且重複確認自己不是還活在這個世界上,然後繁衍後代。

當我們每一次成功生存,會感到快樂!當我們每一次確認到自己的存在,也會感到快樂!

快樂的本質是「任一項讓自己確定自己還活著。」

那幸福呢?

幸福的本質是「同時間在生理、他人肯定、自我實現、新鮮感上,同步確認自己活著!」


這也是愛情為何讓人著迷,為何愛情總是跟幸福的形象綁定在一起。因為幾乎只有愛情同時滿足四項需求。生理上生存(性繁衍)、他人肯定(另一半肯定你的存在)、自我實現(你成功追到或釣到另一半)、新鮮感(各種約會、場所、氛圍變化)

然後愛情的破滅也是從這四項開始。生理上生存(性事不合、現實兩個人的生存問題浮現)、他人肯定(對方不再關注你。或者開始覺得對方不怎麼樣,以至於被他關注無法再讓自己因此覺得有存在價值)、自我實現(成功在一起後,自我實現就轉向維持關係、另外自己想做的事、進一步成家生小孩等等,兩人的自我實現目標未必相同)、新鮮感(一起去過一起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會越難有新的變化)

「愛」的本質是「將對方的存在當作自己存在的一部分,所以當對方的受傷,自己的存在感也受創,當對方消失,自己也會痛苦。」


將舊有哲學邏輯轉譯成節奏文明

1 生理生存=身體的生命節奏是否正常運作?

2 他人肯定=我的節奏是否與外部社群節奏合拍?是否有別人懂我的節奏?

3 自我實現=我自己的內部節奏是否穩定自洽?

4 新鮮感=我的整體節奏是否還有活力?還有流動?節奏未死?


快樂、幸福、愛的存在感=我們跟節奏的關係是否良好

因為「存在」的本質,其實需要在節奏的流動中才能相對被辨識出來!

沒有節奏,你連「自己」都無法感知。

生理生存、他人肯定、自我實現、新鮮感等等需求,實際上是在彌補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節奏匱乏、不穩。

「愛」=兩人的身心靈節奏從「節奏互補、同步到節奏融合」

為什麼人類親近大自然,身心靈容易比較健康?因為大自然本身節奏豐富且相對穩定!這像是一種暫時性忘掉自身節奏匱乏,享受大自然節奏的「節奏補償行為!」


生命的存在?

生命是種由節奏生成,擁有自主產生更多節奏能力的幻象。是一種「能產生幻象的節奏源!」

非生命體只能被動接受節奏,但生命體能主動製造、打亂、調整、傳遞、傳承節奏。同時又保持相當程度的節奏穩定。

「能主動創造節奏,並使其穩定循環者,即為有生命。」


從這個觀點來檢視AI,AI是模仿人類節奏還是主動生成節奏?如果我們不再訓練AI,不餵養資料,AI還會不會主動製造、打亂、調整、傳遞、傳承節奏?如果人類不再維護AI,AI自己能否相當程度穩定自身節奏不亂?這些或許是我們以後能用來界定生命的其中一個標準?


為何節奏文明的唯一標準是「能否穩定共奏」?

因為只有能主動創造節奏,且這個節奏足夠穩定循環的幻象,才是生命!也就是說,「能否穩定共奏」是生命延續的唯一標準。

越高級的生命,能包含越多的節奏,同時又能穩定共奏,這是生命演化的根本邏輯。


進化論談物種競爭、社會學談制度與階級、哲學談理性與道德、科學談物質與能量。

節奏文明論談這一切能否穩定共奏!根據的是最基本的生命演化準則。

節奏文明的高級指標是,如何「包容一切而不崩壞」。


旭——餘燼‧烈焰

「本文為筆者基於自身感知與觀點,結合與人工智慧(ChatGPT)的持續對話、思辨與交互推演而成。若有偏頗之處,誠盼讀者指正,視為思想實驗的一部分,非終局定論。」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身心灵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x_p每篇文章皆為拼圖的一部分,若有興趣,最好依照順序觀看。 從各國文化分析到世界語法地圖,從語法出發重新審視台灣價值,摸索全球化語法與下一代文明雛形。 旭———餘燼·烈焰 [email protected] https://taiwansyntax.carrd.co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節奏文明小說:福爾摩沙的幻象空間1-1

節奏文明短篇小說:福爾摩沙的幻象空間
2 篇作品

節奏文明短篇小說:福爾摩沙的幻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