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台灣文化分析第一篇:浪流連
風風雨雨的社會,欲怎樣開花?

猶太人民族的內省敘事2:真正強的不是賺錢,而是語法創造!
猶太人是世界上最懂語法創造的種族

《紅唇國度》
作者:詹青
不是我不孝,而是我不再願意做那個文化的犧牲品
在東亞家庭的照顧場景裡,有個結構性問題常常被忽略:我們以為自己只是在「照顧一個年邁的親人」,但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是在對抗整個文化遺留下來的控制系統。這不只是親情問題,而是制度與價值觀的問題。我現在五十歲了,終於理解,為什麼我會這麼痛苦,會這麼生氣——因為我不是只是在對抗我媽,而是在對抗一整套根深蒂固的文化。 傳…

《欽山雲深》
作者:詹青
《薄甘古城吟》
作者:詹青
《南北市意舊書》
作者:詹青
《孟邦海濤》
作者:詹青
《緬甸百年夢》
作者:詹青
哪吒二冲榜本来就不是给外国人看的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東亞“快樂”:無限複製製造龐氏騙局與暴力
——從擺攤神話到罰款現實,內捲的盡頭不是幸福,而是傾軋

中國的「命運共同體」:為什麼難以產生共鳴?
從《流浪地球》看中國語法的困局與全球語法的斷裂

《當愛是迷戀權力的方式:東亞斯德哥爾摩式浪漫與工業悲劇》
從特斯拉到天水,從月薪3000到鋰電霸權——儒毒如何讓我們跪著喊“他是好人”

簡中快樂:紅爺與衛男女們
別裝高冷了,我在紅爺影片裡看過你!每一個「紅叔的男人」,都是父權文化孵出的怪物。他們不是彎了,是見到男人不用演了!

養兒防老?為什麼要制定這個代代相傳的咒怨!
世界的酸雨,有多少人沒有傘,淋了一輩子的酸雨,挨了一輩子的冰雹。換來老無所依!從出生到老死,我們都被困在一部叫《咒怨》的片子裡。

潮汕话还在,记忆没了,她只记得她恨她爸
她是我前女友的奶奶,第一代从潮汕移民到泰国的女人。她年轻时扫寺庙换饭吃,靠放贷和买房一点点翻身,但一生最执念“男孩才传家”的她,最终却是靠女儿和孙女送终。她的人生,是残酷又真实的一个时代缩影。

茶与老龄化社会中的人文关怀:秋日茶馆的一段相遇
茶与老龄化社会中的人文关怀:秋日茶馆的一段相遇
粗口,是語言的照妖鏡
我們都罵過粗口。 老師在課堂上循循善誘,家長在孩子面前字斟句酌,經理們開會時侃侃而談,政客們在鏡頭前高風亮節——但到了人後,不少人罵得比路邊的 8+9 還要精彩豐富。 這一點也不奇怪,反而非常正常。 畢竟大家都是人,有情緒就有出口。私下講得再難聽,只要當事人沒聽到,就等於沒發生。這幾乎是跨文化、跨語言的通則——全世界的人,嘴巴都…

性愛錯頻:觀點補充
柏拉圖式的愛

戀愛錯頻:從早洩、性冷感、少子化走向文明語法
所有單身狗,都是文明改革的候選人;所有寧缺勿濫的女生,都是文明改革的推動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