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快樂”:無限複製製造龐氏騙局與暴力
抖音上有大量這樣的視頻,他們靠網絡吹噓自己擺攤、賣醉魚、賣各種吃的,重點是“人潮多”“一天幾個小時賺別人一個月的工資”,“一年50萬”“一年80萬”“120萬”。結果是——他們在騙普通人交加盟費。
這些視頻製造了一種「普通人也能一夜翻身」的幻象,將勤勞、美食、熱鬧與快速致富掛鉤,以引誘更多人跟風模仿。它們不是在分享經驗,而是在販賣幻覺——把“看似努力就能成功”的概念當作現實。當你交了加盟費、進了供應鏈、複製了模式,你就陷入系統性陷阱:飽和、同質、被替代。

会上当的大多是底层,所以倾家荡产的也不在少数。
2024年河南周口,一位24岁女孩刷抖音看到“摆摊卖油炸臭豆腐日赚5000元”,于是花光自己与母亲合存的8万元,加盟了一家小吃品牌。结果加盟后发现设备和调料都是高价定向采购,地点也早已饱和,仅经营三个月就亏完全部本钱。母亲后来因心梗送医。微博话题:#加盟臭豆腐被骗光积蓄# 阅读破千万,评论区一片“我也被骗了”的跟帖。
2023年山东临沂,57岁农民张大叔卖掉家中唯一的车,借款加上家人积蓄共计12万元加盟“网红炸串”项目,原以为能赶上“夜市经济”,结果连一个月房租都赚不回来。加盟公司失联,地址属空壳公司。微博热评:“他们不是不努力,是被系统性收割。”
2024年四川绵阳,一对夫妻加盟“抖音爆款炭烤鱿鱼”项目,前期投入高达15万元,其中约7万元用于交“培训、配货、技术转让”费用。实际培训仅两小时,原料供货远高于市场价,当地已有15个加盟商,月亏损两万。丈夫在微博发文:“上了他们的抖音当,亲手毁了自己的家。”
其实也都是有样学样。明星作为放大器:展示名人信任如何成為割韭菜工具。
風險加盟項目匯總表:
本表旨在揭露曾引發加盟商大量投訴、媒體報導爭議、明星參與但未承擔責任的加盟項目。資料來源涵蓋微博熱搜、法院文書、媒體採訪與受害者自述,適用於避雷參考、公共評論與資訊警示用途。

黃曉明參與火鍋品牌“燒江南”
該品牌自稱「日營業額過萬」「明星團隊運營」,吸引多地加盟商,承諾投入30–80萬。據報導,多數門店一年內倒閉,加盟商維權指出“廠方召集加盟費,但合作期出現違約” 。鄭愷潮牌 DUEPLAY
鄭愷創辦該潮牌,宣稱「明星 IP+線下門店盈利模式」,但不久資金鏈斷裂,門店大批關閉。加盟商表示「錢投進去後,鄭愷本人從未實地參訪」。包貝爾辣莊火鍋(後為“貳麻酒館”)
利用「接地氣明星」形象進場加盟,卻因成本高和宣傳誇張,近80%門店關閉。據稱加盟合同存爭議,加盟商已提起訴訟CBNData。陳赫“賢合莊”火鍋
加盟費近48萬+保證金5萬+月營收抽扣,加盟商聲稱導致巨虧並集體維權。品牌方澄清“陳赫未直接領款”,但加盟商仍拉橫幅抗議 。謝霆鋒“鋒味小廚”
明星 IP 加持,但實際援助支持極少,短期間申請解散,加盟商資金打水漂。鹿晗奶茶“恩茶”
明星身影吸粉,但加盟難持續,市場迅速崩潰,半年內門店大量關閉。7.2021年12月,張庭夫婦旗下某公司因涉嫌組織經營性傳銷遭立案調查,涉資金達數億元,其名下逾90套房產及多筆存款遭凍結。部分藝人如李晨、徐峥等曾以股東或推介者身份現身活動,但未在官方定性為違法主體。相關案件後續解封,但公司與主持人仍處監管爭議之中。
明星负责代言 → 平台负责造梦 → 加盟商负责交钱 → 倒闭之后无人负责
本质就是:你交的钱,是用来买明星流量和平台广告的,不是买生意本身
些明星並非一時被騙,而是利用其粉絲信任,與平台合構出“合法陷阱”。它們形成一套,名人背書(IP 光環)→廣告平台→高價加盟→倒閉後推責,你其實不是在創業,而是在投資「別人的營銷鏈」。這是一條明星+短視頻+加盟的三段式複製機制,將“財務性奴隸複製流水線”製造得淋漓盡致。。
網絡上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個說法:
有位西方商人開了一家加油站,生意挺好。於是周圍的三位鄰居分別開了輪胎店、汽修廠和汽配店。結果是——四位商人都賺了錢,形成了互補與協作的商業生態。
而換作東方場景,一位商人開了加油站,生意也不錯。周圍的三個鄰居看見了,也一窩蜂地開了加油站。最後結果是:大家都賺不到錢,全部倒閉,互相捲死。
這就是一種典型的**「複製崇拜」結構**:
在缺乏信任機制、創新激勵與多元分工土壤的體系中,人們唯一能迅速學會的,就是「照抄照搬」。他們複製的不是邏輯,而是表象;不是結構,而是結果。
最容易被模仿的,是「看到的」成功形式:
別人在哪擺攤、賣什麼、說什麼台詞、穿什麼制服。
而最難被複製的,是那些「看不見」的成功因素:
別人的供應鏈、流量入口、經營團隊、技術流程、用戶體驗優化……這些都被忽略。
所以當所有人都複製時,競爭不是創新,而是相互消耗。越複製,越內捲;越內捲,越墜落。
系統性失敗的三大根源
沒有為個體提供「失敗空間」與「多樣容錯」的社會環境:
每個人都擠在同一條獨木橋上,互害、互踩、互咬,沒有人能轉身逃出。從制度深處,只獎勵服從與同質,壓抑差異與獨立性:
沒有創新的文化,只有「複製成功者」的焦慮。在東亞語境中,「成王敗寇」仍是壓倒一切的敘事:
賺錢的人永遠是對的,失敗的人永遠該被羞辱。
而平台與資本結構合力打造出一個「虛構的自由市場」幻象,實際背後是一個禁止個體自組織、壓制自主行動的控管系統。
大多數時候,這些騙局與內捲之所以層出不窮,根本目的不是讓人翻身,而是打造一套階級通行證:
誰能騙得快,誰就能當上位者;誰不騙,就永遠是韭菜。
那種「快活人生」是什麼?
是不必負責、能為所欲為的特權人生。
整個儒家式文化共同體都逃不開這套邏輯:
人情網綿密交纏,權力與利益交叉共謀,人人都像是那根被拔出的蘿蔔,拉出來,筋筋連心;一人升,一族旺;一人倒,一起沉。
於是所有人都一起進入一場血腥的共謀:自欺欺人、歲月靜好、假裝和氣。
龐氏騙局的終點:不是自由,而是連環剝削
你無法真正「脫貧」或「自由」,
你只能變成新一輪的剝削者,
或被新一輪剝削者當作墊腳石。
這種模式的終極邏輯是:
你必須去騙人,才不會被別人騙。
你必須收加盟費,才還得起你上個坑的債。
這不是個人選擇錯誤,而是一場制度設計精良的現代掠奪鏈。
儒毒未解:罰款的不是行為,而是身份
長期以來,簡中語境下不乏令人憤怒的案例:
賣幾斤青菜,被罰十萬
擺個地攤賣黃瓜,被罰五萬
年邁老人只因未註冊小攤,被罰到傾家蕩產
這些事件雖然在網上短暫引發公憤,但最後不過是從10萬降到5萬,彷彿那就是仁慈。
問題是:這些人連5萬都沒有,這不是懲罰行為,而是在懲罰他們的身份。
那些沒被發上網的?或者被迅速刪除的?他們怎麼辦?
老一輩人連智能手機都不會用,連求助機會都沒有——誰來看見他們被罰款的過程?
儒家規則,不是為了保護你,而是為了限制你
這套來自傳統權力結構的儒家型暴力邏輯,早已深植於每一條生活規則中:
它不是給你自由的工具,而是給你枷鎖的規訓
它不是幫你主張權利,而是教你如何「認命」與「自責」
在這套結構中,弱者的哭聲不會改變規則,只會被更快速地清場。
免責聲明(Disclaimer)
本文所涉事件、評論與分析,僅為針對公開資訊之文化研究與社會現象探討,目的在於揭露當代傳播結構、性別權力與商業倫理議題。文中涉及之人物與行為若為真實個體,皆以公開資料為依據,無意對其進行人格貶損或主觀判斷,亦無指控其實際法律責任。若讀者需進一步查證事實,請依照法律途徑進行核實。
本篇所有文字內容與分析邏輯為作者原創,僅供研究討論與學術反思之用,請勿未經授權轉載、挪用或作為商業用途。
📚參考閱讀與延伸素材(Recommended Sources)
【中新網】明星投資頻現“塌房”,加盟風險誰來買單?
【財經天下周刊】張庭夫婦公司被查:從微商到“割韭菜”,那場盛世怎麼塌了?
【鳳凰財經】明星火鍋加盟頻翻車:品牌崩壞背後的加盟陷阱
【法治日報】“加盟”還是“被坑”?從李某某到張某某,誰在操縱“粉絲經濟”
微博 & 抖音搜尋關鍵字:#明星加盟騙局 #紅爺事件 #割韭菜切片 #身份型罰款結構
(上面的视频不代表我的個人觀點,只是要找這個打人視頻,所以放這個連結。)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東亞所製造的這些騙局與內卷,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擠進權貴階級、成為有錢人。這樣就可以活得很「快活」了。什麼樣的快活呢?是那種為所欲為、不受約束的快活。
在這種文化邏輯裡,人情關係被視為升遷與資源分配的核心,於是便出現了「拔出蘿蔔連著筋」的現象:一人飛黃騰達,全家都能搭順風車;一人失足跌落,全體也跟著陪葬。這是一種「一榮俱榮,一隕俱隕」的結構性綁架。
然後大家就一起自欺欺人,假裝歲月靜好、和和氣氣地過下去,明明內部已經腐爛崩解,卻要繼續演下去。這種互相綁架的儒家式集體劇本,使得所謂的「儒毒」在大多數東亞人身上,根本無法真正排毒成功。


(news.ycwb.com/2024-1...原帖子的链接,如果想看的话)



最近有一段影片很快就被下架了,是關於一位老人的訪談。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