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配啤酒

@zychai1227

《地方會死,但不是我來救》

我從來沒想過回家鄉發展——這是我看了Youtuber窮奢極欲最近的節目《30年人口消失5分之1!南韓第二大城釜山 為何正肉眼可見消失?》的第一感受。 沒有惋惜,沒有後悔,沒有遺憾,只有麻木。 不,我並不是討厭我的家鄉。 相反的,對那片土地的味道、方言、熟悉的街道,我至今都懷有溫情。但若說要把人生的長期發展建立在那裡,說服自己放棄城市的機會、收…

《哪一代人最難活?ChatGPT vs Grok 雙視角對辯》

老一輩如我爸總喜歡把想當年掛在嘴邊,反復強調自己年輕的時候多麼不容易,我阿公的時候那時候下南洋更加辛苦,而現代的年輕人各個身嬌肉貴。 反之我們卻從來不覺得自己有多麼的幸運,想要往上爬卻發現階級固化,想要躺平AI卻來勢洶洶,更別提還有換不完的貸款,那種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心滋味更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公說公有…

《被神格化的民意》

民意長久以來被視為民主正當性的基石。 從選票制度、民調指數,到社交媒體的輿論聲浪,政治領袖、政策制定者乃至媒體普遍相信:「人民的聲音就是天意」。這套共識在幾乎所有政治體制中都能成立,無論是選舉制的民主國家,還是聲稱「代表人民利益」的威權政權。 某種程度上,民意就是政治世界的「顧客至上」——另一種版本的Customer is King。 但這種信仰,真的…

粗口,是語言的照妖鏡

我們都罵過粗口。 老師在課堂上循循善誘,家長在孩子面前字斟句酌,經理們開會時侃侃而談,政客們在鏡頭前高風亮節——但到了人後,不少人罵得比路邊的 8+9 還要精彩豐富。 這一點也不奇怪,反而非常正常。 畢竟大家都是人,有情緒就有出口。私下講得再難聽,只要當事人沒聽到,就等於沒發生。這幾乎是跨文化、跨語言的通則——全世界的人,嘴巴都…

MIT说AI让人变笨?

近日,多家媒体引用MIT的一项研究,纷纷抛出耸动标题: 「使用AI让人变笨」、「AI腐蚀大脑」、「人类智力退化进行中」、「小心大脑變廢」。 听上去仿佛AI成了毒品,是压垮人类大脑的最后一根稻草。但问题是——这真的是MIT原本研究的意思吗? 你是不是真的看過了MIT的完整研究文章? 或則,在AI工具橫行的時代,用一用ChatGPT、Perplexity、Grok 等工具幫你完整總結文章的要點? 我明…

從館長的上海行,看東亞社會的宏大敘事癖

在館長訪問上海引發兩岸輿論的背後,這篇文章深究的是東亞社會對「宏大敘事」的迷戀:從教育到媒體、從城市設計到語言政策,我們的情緒如何被訓練、動員、甚至自我馴養?作者透過中、韓、日、台、新的案例比較,拆解宏大敘事如何滲入日常生活,又如何激發一波靜默的反敘事潮流。本篇觀察冷靜、觀點多元,提出一個關鍵問題:當你不再為國家榮光…

通膨的不止是物價,還有語言

想必大家必然非常熟悉『通膨』這個詞,畢竟我們活在一個每天都要面對物價越來越高企的世界,以至於我們都選擇性忽視了通膨在經濟學上的好處。 當然,我沒有要提通膨說好話的意思,作為一個普通人,一個社畜,一個背負著龐大房貸的男人,說自己不厭惡、不煩躁、不痛恨通膨,恐怕是連自己都說服不了。 然而今天我並不是想要探討通膨的好…

Arsenal P3: 我们真的需要 Rodrygo 吗?

rsenal 的名字又和一位大牌球星联系在一起,這一次是皇马的巴西边锋 Rodrygo。 传闻Rodrygo身价高达 €100m,而且看起來這個簽約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繼Rice之後,我們又再一次能夠在市場上『豪』了,而不用像以前溫格時代一樣,年年賣隊長,想到此處真是令人感慨萬千。 然而,我又想問了:Arteta 是在为争冠补强,还是又一次“买信仰”? 在Saka 累得像跑了马拉松,Martinelli 和Trossard 在左…

Arsenal P2: 哪一顆才是我們的「渦輪」?Šeško、Gyökeres與Arsenal的前鋒選擇清單

文接上文:《差一口氣的 Arsenal:Arteta 的戰術困局與前鋒難題》 ———— 現在盲眼的人都知道Arsenal需要一個前鋒,但是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前鋒? 我這個21年來不去Emirates體育館的死忠,也只想知道:下個賽季,是不是終於輪到我開始查機票的時候了? 那顆 Arsenal 夢寐以求的「渦輪+氮氣」,到底長什麼樣?是 Šeško?是 Gyökeres?還是藏在巴西,西甲某間小球會的未來9號? 同樣的要回…

Arsenal P1: 《Arteta 的戰術困局與前鋒難題》

嘿,上一次 Arsenal 拿下英超冠軍,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嗎? 對吧!你不可能忘記的,就好像我也不可能忘記那個溫格在任時,巔峰的2003–04 賽季——傳說中的「不敗之師」。 那時候海布里還在、Henry 還是頭號殺手、Lehmann 還沒有發瘋、Vieira還在和Roy Keane對幹,Bergkamp還在翩翩起舞…Wenger 的風衣還能飄起來。 那一年,我才14 歲。一個青春期的屁孩,人生第一次立下終身大志: 「等我畢業出來…

你怎麼打球,就怎麼活著

你打球的方式,其實透露了你怎麼面對世界的節奏與混亂。從《獵人》西索的念能力性格分類說起,延伸到羽毛球的球風、足球的位置偏好,這篇文章提出一個不太科學但可能有點準的觀察——你球場上的選擇,就是你性格的縮影。

《綿綿》

那是一場細雨綿綿的青春長夢。

《十年社畜生涯,我越來越疲憊》

分享段落 今年是我成為社畜的第十年,也是我加入現在這間公司的第二年。 好消息是,在各行各業被AI大風刮得東歪西倒,處處傳出裁員災情的今天,我的飯碗依舊相對穩固。 現在這家公司的文化,其實相對不錯,我的經理不僅沒有羞辱我,還相當看重我。在努力給予我工作的信任和自由之餘,也在努力的培養我。 簡而言之,我理應對自己現在的…

一個沒有鄉愁的人

不想家,不想誰,也不需要被誰想念。

《魔鬼的計謀2:談談為什麼鄭泫揆的悲情策略,雖然聰明卻讓人反感》

鄭泫揆在《魔鬼的計謀2》中靠悲情策略操控人心成功翻盤,卻讓人極度不適。這篇文章深入剖析他如何利用人性、善意與情緒操控,並探問觀眾的雙重標準與情感自欺。

《放過父母也放過自己,請讓他們慢慢變老》

他們不是不講理,而是不知如何再適應這個變得太快的世界。我們想愛、想照顧,卻一次次碰壁。與其焦慮地改變父母,也許更需要的,是練習放過他們,也放過自己。

《魔鬼的計謀》觀後感:我們都喜歡河錫辰和李世石,但我們都不敢當河錫辰和李世石

節目裡,孤狼可以逆襲翻盤;現實中,孤狼只會被釘在牆上。我們喜歡英雄,但不願付出代價;我們討厭小圈子,但無法拒絕歸屬感。你真的認為自己不結盟、很獨立嗎?或者——你只是把「不敢選邊站」說成了中立?

《理性的混沌,我們的選擇》

理性真的能拯救世界嗎?從全球貿易戰到日常選擇,這篇文章探討在多重理性導致混沌的時代,普通人還能做出怎樣的選擇。

抓不抓癢,看得出你們感情有沒有救

別再以為愛是講出來的,有時候只是「那一抓」到不到位而已。

《長子不能嫁,長女人人搶?我們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長子不能嫁,長女人人搶?她不是沒得選,而是太早就被教會「先撐起來,再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