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色相》
(修改过)
IPFS
《論色相》
世人皆言「好色」。登徒子之好,在皮肉,其相在外,故為人所指摘;君子言「無色」,其相在內,故示人以威儀端莊。然《中庸》有云:「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獨。」內外之相,真能如此涇渭分明?
一、皮囊之下,心相紛呈
「世人都掛相」。皮囊雖是天成,神情氣韻卻是後天心境的投射。忠厚者,眉宇間自有憨態可掬,因其心無旁騖;坦蕩者,雙目中必有精光,因其中氣充沛。而心術不正者,縱使五官俊秀,也難掩那份閃爍游離的淫邪之氣。
所謂「相由心生」,非玄學,實為科學。終日所思所念,會刻於眉梢眼角:內心焦慮則面容緊繃,長期算計則眼神精明,豁達開朗則神態舒展。
二、偽君子與真小人
衣冠楚楚的「君子」,必然唾斥那些形於外的「色相」。此舉一來可劃清界限,昭顯自身德行;二來可藉此打壓,將內心存在的同樣幽暗投射於外,從而完成自身的淨化。他們的憤怒,何嘗不是一種恐懼?恐懼那赤裸的慾望,照見了自己華麗袍服下的蝨子。
而那些「滿臉淫邪」者,他們瞧不上前者的「假正經」,那種矯飾與壓抑,在他們眼中更為不堪。坦然地壞,比不過虛偽地善。同一顆心,兩種畫皮:一個精心描摹,光耀門楣;一個率性塗抹,遺臭萬年。
三、本質同源,殊途同歸
一個相在外,一個相在內,本質都一樣。
修心
真正的修行,在於「端正內心」,常照心鏡。修心不是為了無相,而是與外在和諧統一,超越對皮相的執著和對無相的強求。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