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屋談心時間:我該繼續求學還是先找工作?

Yu, Chin Mei
·
·
IPFS
·
每年到了畢業季與求職季,許多年輕人就開始為了「該求職或是該繼續念書而感到迷茫」。如果您願意,讓我們陪你走一程,陪伴您找到您的人生方向。

許多年輕人都會問自己:我該繼續念書?還是該直接投入職場?
在這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其實還有個更重要的問題是:

我未來要成為怎樣的人?我想要做怎樣的工作?我想過怎樣的生活?

在我們一起尋找答案之前,請永遠記得:

你永遠可以隨時回到校園,重新學習。你永遠可以重新開始,尋找下一份工作。

人生是一場漫長的旅程,絕不會因為您選了「就業」或是「就學」就平步青雲ㄧ生無憂,或是落魄街頭永不翻生。在現實的世界中,永遠允許我們邊學邊做,並隨時調整人生的方向。


1. 評估自身狀態_認識自己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 許多焦慮來自於對自己不夠了解
    如果你對未來就業方向感到焦慮,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與專業對口在哪裡。誠心建議與系上的教授多聊聊,多到系辦走走,因為他們最清楚學長學姊畢業後去了哪些單位服務。通常系辦都會請學長學姊返校演講,大學也會舉辦就業博覽會,多走走看看。如果您已經畢業,尋遍工作但都不盡理想,台灣官方就業輔導單位,也為您開設許多免費課程可供學習。只要您踏出第一步,開始了解自己,開始學習,開始多方嘗試。生命沿路永遠都有繁花盛開。

  • 價值觀與動機
    問自己:「念書,是為了延後就業,還是為了學習更專業的知識?」
    問自己:「就業,是為了經濟獨立,還是想先累積經驗?」

👉 建議:寫下您目前最重要的 1–2 個目標,這會讓選擇更清晰。

譬如:我要存到十萬塊。譬如:我要拿到碩士文憑。您再接著考慮這兩件事,是否能同時進行?您會很驚訝,其實許多人唸書與工作其實是同時進行的!

譬如:我要考十所大學的研究所。譬如:我要投遞一百個履歷。您會很驚訝,當有數字做依據,您每跨出一步,都會長出打怪升級般的無比力量,而且您很可能在一百個履歷投完前,便已找到適當的工作了!

👉 建議:如果想進入一門完全沒有接觸過的領域,建議先上網找尋免費的課程學習,先確認自己是否真的要進入這個領域,而非忙著投注金錢與時間去念一個學位。


2. 環境資源_跟著上升的氣流才能飛得高

  • 經濟再不能限制您學習
    如果家庭能支持你念研究所,這是一種優勢。
    如果需要立即經濟獨立,那麼學貸和先就業累積工作經驗與存款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 由於許多頂尖大學提供免費線上課程,包括史丹佛與哈佛,而谷歌微軟等公司也都有提供相關證書與課程,讓網路能抵達的地方就能學習。對很多公司而言,工作經驗加上證書可能比一張碩士文憑還有用。

  • 人脈與機會
    學校提供學術資源和同儕交流的環境,對研究與學術領域特別重要。
    但如果您想要進入職場,每個職場的環境與需求皆不同,您必須要找機會切入。若您甚至想進入國際職場,與該職場的專業人士多聊聊是絕對必須的,要長時間追蹤該領域的公司網頁,把握實習機會,參與該公司的活動。

  • 若您想成為獵人,您必須跟最好的獵人學習,跟在獵人的身邊,走進獵場。

👉 建議:盤點一下您手上的資源。追蹤您想要進入的公司,仔細讀完公司張貼的所有訊息,搜尋公司職員的學經歷背景,您會找到您需要的答案與下一步。


3. 職涯發展的不同考量

  • 產業特性
    醫療法律等專業領域:專業學歷與執照,教授與校友勢力是門檻。
    設計領域:得獎作品集可能比學歷來得更重要。

    科技新創業:好點子、創業的勇氣、錢,缺一不可

  • 現在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試錯與創業的成本很低:學生可以邊念書邊實習、打工,甚至創業。
    無盡的免費線上資源:已經工作的年輕人,也能利用線上課程進修或準備轉職。

    AI的時代來臨:您永遠不知道您正在做的工作何時會被取代,也無法準備成為市場上四年後會需要的人才。

👉 建議:未來的人生不再是「求學 VS 工作」二選一,而是思考如何能同時學習與增加收入,雙軌同步進行。


4. 小實驗比大賭注更重要

很多人誤會,以為「求學 VS 工作」是一個會一次定生死的選擇,但每個人的人生都告訴我們,人生絕不是這樣。

您完全可以用「小實驗」的方式來嘗試並拓展:

  • 如果您還在學校 → 去實習、接案,選擇喜歡的領域與環境,拓展人生的寬度。

  • 如果您已經在工作 → 試試線上課程或鼓勵自己每半年拿一張證照,增加人生的籌碼。

👉 建議:行動永遠比空想帶來更真實的答案。


心理師的結語

與其害怕「選錯」,不如接受人生是一場持續試驗。
您可以先工作,再回學校;或念研究所時,尋找實習與創業的夥伴。

重點不是路徑,而是:您能不能在每一次選擇裡,持續調整自己,並累積獨一無二的經驗,為您人生的下一段累積足夠的能量。


下一步,您可以做的事

如果您正陷入「求學 VS 工作」的糾結,您不必一個人承受。
和心理師聊聊,協助您釐清自己的想法、分析您永遠的資源,陪您一起走過人生的每一段。

👉 [立即預約免費心理諮詢] (行動按鈕區)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Yu, Chin Mei曾在臺灣與英國求學,曾被臺灣外交部/僑委會/國合會/教育部外派從事國際合作計畫數次。 在非洲、亞洲、拉丁美洲與歐洲都工作過。
  • 来自作者

心理諮詢的服務分類與未來文章方向

老先生,您還是回家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