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的服務分類與未來文章方向
IPFS
建議的服務分類與文章方向
1. 青少年階段 (15–22 歲)
服務主題:成長與自我探索
常見需求
升學壓力、考試焦慮
自我認同(性向、性別、價值觀)
親子溝通衝突
校園人際關係與霸凌
文章標題建議
《面對升學壓力,如何找到自己的步調?》
《青春期的自我探索:我到底是誰?》
《與父母吵架吵不停?心理師教你打開對話的第一步》
2. 青年階段 (23–30 歲)
服務主題:職涯與人際關係
常見需求
求學與求職,該怎麼選?
尋找工作的焦慮
剛進職場的不安、工作倦怠
感情關係的困惑(曖昧、分手、承諾恐懼)
孤獨感、社交焦慮
對未來方向的迷惘
文章標題建議
《我該繼續求學還是找工作?》
《我想裸辭去尋找詩與遠方,可以嗎?》
《初入職場的壓力,為什麼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愛情裡的不安全感,從哪裡來?》
《當朋友越來越少,如何調適孤獨?》
3. 成家與事業階段 (31–38 歲)
服務主題:家庭與自我平衡
常見需求
婆家、娘家、我家的三角習題
婚姻中的衝突
育兒壓力、親職教育困擾
職場與家庭的平衡
中年危機初現,對未來的焦慮
文章標題建議
《婚姻不是童話:學習健康的伴侶溝通》
《當父母的焦慮,如何影響孩子?》
《在家庭與工作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
4. 壯年階段 (39–45 歲)
服務主題:人生再定位與壓力調適
常見需求
職涯停滯感、轉職焦慮
子女成長與親子疏離
照顧父母與夾心壓力
健康與老化的擔憂
文章標題建議
《中年壓力山大?心理師教你分清楚哪些才是重點》
《當孩子長大了,親子關係該如何轉型?》
《夾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照顧者的心理調適》
《長照真的只能犧牲單身的孩子嗎?》
網站架構建議
首頁:簡介免費三次諮詢服務,標語如「陪你走過人生不同階段的心理挑戰」。
服務分類頁:按照年齡段或主題(學業、職場、關係、家庭、壓力)來區分。
文章專欄:每個分類放入對應的文章,讓訪客能快速找到共鳴。
預約諮詢 CTA:每篇文章最後提醒「可立即預約免費心理諮詢,讓專業陪伴你」。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