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走就走,不是浪漫,是能力——生活中的小旅行與決策自由
IPFS
【一】回診的行程,卻變成一場旅行
我本來只是想回診。
最近一直覺得自己太久沒出門,心裡其實蠢蠢欲動,卻一直沒有明確的行動理由。於是就想說,這次台中的例行回診,就早點搭火車過去,當天來回,結束就好。
但事情沒有我想得那麼簡單。
【二】火車難搭,逼我轉向
查火車票的時候才發現——現在的台鐵班次真的變了。
快車少得可憐,上午都是3000自強號或是普悠瑪,一定要事先買票才有位子。否則,就只剩下跑很久的慢車。
我一邊查票,一邊想:要不要乾脆下班後就先去?住一晚,隔天早上再慢慢看診?
一猶豫,就不小心發現一件超荒謬的事:從雲林出發的高鐵票,竟然比嘉義出發的台鐵票還便宜。
這下子,突然有點被推著走的感覺。
既然如此,那就走吧。
【三】臨時決定,什麼都沒帶
因為是臨時成行,幾乎沒什麼準備。
到了台中才買換洗衣物、牙刷,還好我平常包包裡就放了一條毛巾和一條長褲,算是救了自己一命。
晚餐吃了意外美味的炸蝦套餐,住進一間平日人不多的背包客棧。環境安靜,浴室乾淨。沒有行程安排、沒有景點打卡,卻意外地舒服自在。
【四】我想以後可以這樣回診
這趟經驗讓我想到,以後的回診也可以這樣安排:
變成一種「生活間的短旅行」,
不再是匆匆忙忙地搭車、看診、再趕回家,而是一種溫柔地對待自己的方式。
吃一頓飯,睡一晚好覺,第二天再去醫院。
原本緊湊的醫療行程,居然也可以有一種度假的質感。
【五】說走就走的自由,其實是能力
昨天的臨時行動讓我想到一件事:
我應該在車上準備一份「緊急過夜包」——放一套簡單換洗衣物、牙刷、洗面乳、毛巾等等。這樣不管什麼時候需要臨時改變計畫,都能輕鬆應對。
說走就走,其實不是浪漫,是能力。
不是什麼都不顧地衝動行動,而是你夠了解自己的節奏、需求,願意為自己負責,也願意照顧當下的狀態。
它需要一點彈性、一點決斷力、還有一點對不完美的容忍。
但換來的,是一種踏實又安心的自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