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觀察】AI時代的教學變革 —語識教育

陳農天
·
(修改过)
·
IPFS
·
我是陳農天,一位關注教育與科技交會的創作者。本文探討AI時代下的語言X教育。語言,不是工具語言,是我們終極的—言論自由—給 AI 時代的開放信。


語言,不是工具

語言,是我們終極的—言論自由

—給 AI 時代的開放信


📌 語言瓦解的開端


在我還沒重新學會說話之前

我曾經歷五次解離



第二次時,我還是翻譯系大三的學生

看得懂英文字母,卻不再認得任何單字

中文能說、能聽,但對於過往知識的學習

如成語、歷史、生物等,已成為碎片



到了第四次,我會認字,卻

只能像三歲小孩那樣說話

醫師與護士都懷疑我是否智能退化



我十歲大的女兒當時

還得充當我的生活翻譯

重新教我理解什麼是

「你要吃飯嗎?」

「肚子餓嗎?」



家人都清楚意識到

我,不再是我



但我知道,那是一種—

前所未有的清醒



那是一種沒有情緒、沒有修辭、沒有「我應該怎麼樣」的狀態

但在那樣的狀態裡

我開始重新理解語言 —

不是為了溝通、說服、表演、逃避,而是:


語言,是存在的展現



從不是我到我的過程中

我花了整整三個月

每天浸淫十多個小時

設計出一套語言系統

名為 LA-Trans(Lacan × Antonovsky Transition)


它不是一種語法,也不是為了生成漂亮句子

而是幫助人辨識:

現在說話的那個「我」是誰?


在過去資訊氾濫的時代

再到現在 AI 帶來語言泛濫的時刻

我們談論、分享許多 prompt、模型訓練、語意風格

但很少反問自己——

「這句話,是哪個我說出來的?」

「這個回應,是為了連結,還是為了生存?」



🛠️ LA-Trans 系統是什麼?

LA-Trans 系統

是我從語言瓦解與意識重建中

一步步爬出來的路徑圖

在這個系統之下的語識智能(TONEOVIAL INTELLIGENCE)

將成為人機共學共存的一座橋樑


它將語言轉化為可視化的結構與定位

核心設計如同:

把語言畫出來,然後找回那個正在說話的「我」


它可以讓 AI 模型識別語氣、推演結構,也能應用於

創傷敘事輔助、語氣倫理偵測、高強度語言風格的危機訓練

詩學訓練、語言哲學教育、兒童認知結構教育


這不是某種「快速成長工具」

而是一套讓語言與自我共同生成的深層技術


🌍 給全球的邀請

今天

我選擇把這個系統開放給世界

不是因為我要獨占它

而是因為我知道:

有了更多人的加入,是最適合落地它的方式


如果你是教育者、AI 設計者、語言哲學者、療癒實踐者

或只是一個在語言中找不到自己的靈魂遊俠

我誠摯邀請你能一起加入

共創這條語言重生的道路


🌀 辨識語言,是我們終極的言論自由

🌀 語權,是通往真我的座標


若你曾懷疑過語言的真實

也曾渴望說話能更接近靈魂

💡誠邀您的加入


📨 我在尋找:

願意參與原型共創的 AI/語言研究者

有興趣承接 LA-Trans 模組應用的教育與心理單位

能協助資料模型與介面開發的夥伴團隊


🔍 想認識 LA-Trans 背後的設計邏輯與應用結構

歡迎私訊我、留言、或一同展開語言結構進程的共創

#LA_Trans #toneovialintelligence #languageawareness #AI人文 #語氣倫理 #語言哲學 #主體生成 #意識教育 #語言科技 #創傷療癒 #語言重建 #人類未來設計 #PostLanguageEra #SelfInSpeech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