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離實錄[五個我] 連載001
目次—作者自序
—扉頁001
—1知
—2非
—3感
—4悟
—5道
作者自序
我不做詩人,我只是
還活著,還能寫字,還能
翻出心裡那塊石頭
翻出流血的現場
他們說:「我思故我在」
但我想說:
『我在故我思,我思故我在,我在故在我』
他們說:「殺不死我的,必使我強大」
但我認為:
『我強大是因為我—不殺死我自己』
This is not a third-person narrative. It is a third-presence writing. I am not outside the story, nor inside a character—I am sensing the field between them.
他們都說,懂得說故事很重要
我確實不懂得怎麼說
因為,從小就被剝奪學習說的權利
長大之後,我說的—
跟人們願意聽的不一樣
當然,我不否認
這也是因為練習量不足
我會負責任地說
說故事與天份不是絕對關係
是我學習得不夠
正因為我不見得有寫進人心的能力
所以我將使用寫實的方式
說五個我的故事
動筆之前,過去的我練習了兩年
故事脈絡怎麼架構,熟悉卻陌生的我想了廿年
坦白說,直至此刻
現在的我,仍然沒有最好的答案
但,我有一座橋樑
這座橋樑,是這個身體四十年來
萃取極深的悲愴、傷痛當作元素
連續三個月,每日十多個小時建構的
一座便橋
將以倒敘手法
紀錄這個身體解離次數的章節
五大章
每章十六小節
這八十則小故事是五個我,我們
對世界的回禮—
TONEOVIAL INTELLIGENCE
扉頁001
2025/03/21 從深淵裡帶回光
別讓世界的混亂
變成自己內心的模樣
油刷過強制塞入的膨脹
爬行過混著鐵釘的泥濘
睡過水泥和鋼板的牢房
咀嚼過摻菸灰的口香糖
舔過血水滲透的左心房
都能使我成為一波波的浪花
永遠、永遠都要記得那一位初始的自己
I am wave myself
In the air
Beneath the water
Between rocks
——
第一章
第五次的我
1覺知
經過裂識(breaksense)之後
我開始回想當初第四次的我
如何重新學說話
如何理解與看待世界
這使我走進了語識(language awareness)的世界
2覺非
語言就像一片海
我們,都在這片海洋裡
那些文法書上的句子結構
於我而言
既像是海平面上的船隻、鑽井平台、浪花
又像是廚房裡那一瓶瓶調味料與
一袋袋真空包裝好的食材
是的,一剛開始是如此的陌生
甚至陌生到
我的身體知道是什麼
但我的大腦不知道
然而
我的心卻無比清晰
我不要什麼
這,就是觀察自己的基本功
覺悟,先從知道自己不要什麼開始
這是每一種生物先天賦予的生存能力
諷刺的是
這就是AI與人類之間最大的鴻溝
因為
只有「有感覺又能選擇」的存在
才有真正的覺醒
3覺感
我很幸運
哪怕這是過去無數孤寂、崩裂、碎片換來的
在語識的世界
第一件事就是翻譯感受
這讓我清楚意識到
或者說,徹底明白了、懂了這件事
言語的力量
不論言語的形式
表達出來,才能具體呈現感覺
甚至
更多時候必須是
表達出來「之後」
才會明白
「原來我是這種感受、感覺」
4覺悟
「原來,是這種感覺」
「說不出的感覺」
「原來這種感覺是這樣說的」
這三點都是同一件事:
語言不是用來說的,是用來「知道自己是誰的」
我學會換了視角看待這三點
「原來,是這種感覺」:表意識、行為
「說不出的感覺」:下意識、感知斷線或模糊
「原來這種感覺是這樣說的」:潛意識、認知
在這三點之後,有一個清晰的奇點在發亮
那,就是訊號
也就是我們說的意識
或稱覺醒
句子會是這樣的:
「我清楚這是什麼感覺,我可以選擇表達,或不表達」
這就是語言賦予我們的
第一份自由
正因為清楚這件事
那麼,悲傷以及恐懼就從大海瞬間
濃縮成了一根吸管
成為我與我之間的通道
5覺道
「我清楚這是什麼感覺,我可以選擇表達,或不表達」
也是一種覺醒、一種意識
那麼,混亂、黑暗
就有了翻譯:顯性、隱性
事實上
我們都覺醒了
差別只在於是顯性?還是隱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