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有不行都不行!」
「你所有不行都不行!」在夏日炎炎漫長排隊的隊伍中,心浮氣躁的人群低聲交頭接耳,但大家無聊的不行,卻依舊保持警覺,一個男孩聲音傳了出來。
男孩這麼說的時候,是一種模仿,一種假扮權威的姿態。他的語氣堅決,語言卻還軟,像是在排演,像學大人說話。他不是真正知道「不行」是什麼,只是知道這樣的語氣可以結束一場討論。單純從這句話聽起來這樣有點去脈絡化,如果能稍微有時間聽他完整表達,那是在假裝讀懂告示牌的說明,用一種似是而非的句式,模擬那段警語可能出現的內容,只是詞彙量以及經驗不夠,因此只好藉由這樣無厘頭的語言,來角色扮演。
小孩沒有語言暴力,那只是一個小小的權威練習。他複製大人的句型、語調,可能來自某場被制止的經驗,或某段被忽略的吶喊。當他說「不行」的時候,或許想的是「我可以這樣說了」。
解讀一:是的,他在玩規則,也在創造規則。遊戲裡他說了算,這是他的王國,他的句點。
解讀二:也因此,空間被拉得很大,語言本來就有縫,有人會鑽。惡意者可以裝成孩子,藏身於模糊裡。語言如果不帶上下文,就容易成為一把鈍刀,握在誰手裡都能砍人。
解讀三:但更有可能的,是這個聲音根本沒有抵達任何人。他的「不行」太輕,落在世界邊緣,只迴響在他自己搭建的紙箱堡壘裡。他以為他說得夠大聲,其實我們只是沒聽見。
而他也不知自己在模仿誰。語言穿過一層一層的教條與服從,最後到他嘴裡,變成玩具。這樣的語言沒有罪,只有演練。暴力從來不是一句話開始的,而是沒有人去解釋它結束在哪裡。
他不是要傷人,他突然站上了舞台,擁有了麥克風,只是想說一句能讓別人停下來的話,有去的話,就像我們經常想當聚會裡那個最幽默風趣的人氣王(也許成功經驗讓人著迷、也許失敗經驗讓人退縮),孩子就是講了那樣有意思的話,而被記錄下來(來到這篇無聊的文章)。而那句話不一定有邏輯,不一定有根據,但他見過這樣的句子有用。他知道某些語氣會讓空氣凝固,讓對方閉嘴。他模仿的不是語意,而是效果。
他還不知道語言會留下痕跡,也不知道語言不只是聲音,它還是一種動作。那些「不行」像無形的手,一揮,什麼都不見了:對話、可能性、甚至彼此之間原本好好的理解。
而大人說「不行」時,即使語氣更平穩,甚至不需要抬高音量,都是有效果的。因為那裡有體制撐腰、有經驗作證、有年齡加冕。語言變成一種不需證明的統治,甚至不需再舉例,它自己就是例子,在每個反覆的NONO裡,就已經在扮演權威了。小孩不是學語言,他是在學怎麼用語言立一堵牆、設立界線。換句話說,在更早之前,對他來說不行更加簡單,無論效果如何,他就是知道心怎麼想:知道身體的需求,需要切斷、需要結束、需要解釋。他不懂意涵,只記得效果。他不明白為什麼這句話有用,但他記得媽媽說完後爸爸就沉默了。
語言的力,是他學習來的魔法,也是他用不熟的。
我們有時候太快責怪孩子的語言暴力。其實他根本還沒拿穩這把工具。他用得粗,用得生硬,像是拿著一把長大了的刀,小手指頭還來不及握緊。我們聽見那句「你所有不行都不行!」也些大人會皺眉,會想糾正,但更該問的是,誰先說了這句話?誰給了這樣的句型,這樣的判決方式?
語言自然生成,它是被傳遞的。每個「不行」的背後,都藏著一個早已習慣說「不行」的大人。
那樣的語氣,那樣絕對的語句,是不是一種求救?如果一個孩子反覆說著「你所有不行都不行」,是不是因為他的所有都已經被說過「不行」?那是一種逆轉,一種嘗試贏回空間的說法。他不是真的想讓別人閉嘴,他只是怕自己再也不能說。
所以他說得更大聲,語氣更硬,因為裡面其實沒有信心。每一句「不行」的背後,都有一個「我行嗎?」的問號,只是他還沒學會怎麼問。他從來沒聽過大人怎麼問,只聽過大人怎麼結束。
他站在那裡,小小的身體背對陽光,影子被拉長,語氣卻是巨大的。他以為那樣可以撐出一個輪廓,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不那麼容易被忽略。其實他連自己是誰都還沒說完。
我們都曾經是那個孩子,我們不是沒說過那句話。只是我們說的現在,語言更圓滑,權威更安靜。我們早已習慣語言是一種姿態,而非一種詢問。我們說「不是現在」、「你不懂」、「等你長大就知道」,其實都和那句「你所有不行都不行」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只是多了幾分溫柔的刃。我們以為我們的語言不是暴力,因為它語調平緩,帶著理性。但語言真正的暴力,不在聲量、不在重複,而在它是否拒絕理解。在語言的終點,只剩下誰可以說話,誰不能反問。
他練習用語言防禦、說服、主張。他模仿的不是壓迫,而是生存。他學著怎麼不被無視,怎麼讓人停下來聽他。他手上沒有別的工具,只有幾個背下來的句型,和一點點膽量。他還不知道,語言也可以打開,不只用來封口。他還沒學會怎麼說「我想要」,「我可以嗎」,「你可以幫我解釋一下嗎」。那不是他不願意學,會不會還沒有人對他這樣說過。
回到蒼白無力的浮躁隊伍,有人因為規定撰寫不清而吵起來,但很快就消融了,因為每個人都是自願來到這裡排隊,而這裡也有這裡的規矩,若是不願意,大可以早點做出決策,但這種理智,也許都是從男孩那般練習開始的德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