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懦夫文化7.1:骑墙与最坏的人——从孔子到柏杨

弗语是
·
·
IPFS
【摘要】骑墙,本是人类最卑劣的投机行为:等局势分明,再对弱者落井下石。它是阴损、缺德的代名词。令人震惊的是,这样的行径竟然体现在满口仁义道德的孔子身上——“居是邑,不非其大夫”,正是弃权、骑墙的始祖教条。正因如此,柏杨才会说,中国人最坏,因为这种文化让最坏的品质被粉饰为智慧,被传承为传统。

一、骑墙的本质:投机与缺德

骑墙不是智慧,而是懦弱与阴险的合体。

  • 懦弱:当局势未定时,不敢发声;

  • 阴险:一旦局势明朗,就迅速站队,并且补刀失败者;

  • 缺德:这种背刺行为,比敌人更毒,因为它往往来自身边人。

因此,骑墙者不仅不可靠,还会主动成为最危险的背叛者。

二、孔子与骑墙的圣化

最令人讽刺的,是孔子把这种卑劣行为纳入了“礼”的体系。

  • 当子路问“鲁大夫练而床,礼邪?”孔子先说“吾不知也”,再承认“非礼”,就是要表达:“居是邑,不非其大夫”。

  • 这就是典型的骑墙:装糊涂,承认原则,却禁止批评。

  • 孔子等于告诉弟子:正义要藏在心里,嘴巴要顺着权力。

于是,最无耻的投机方式,被涂抹成“礼”,被包装成“智慧”。

儒家从一开始,就在制造一种伪装:外表仁义,骨子里骑墙。

三、骑墙的文化遗产

这种文化逻辑一旦植入,就会代代复制:

  • 官场:明哲保身成了“处世之道”;

  • 士人:噤声观望成了“智慧之举”;

  • 社会:人人骑墙,人人怕死,人人准备补刀。

正义者孤立无援,恶者却得到骑墙群体的合法化支持。

四、柏杨的断语:中国人最坏

柏杨说“中国人最坏”,很多人愤怒,却很少有人追问“坏在哪里”。

答案其实就在骑墙文化里:

  • 当最坏的投机术,被圣贤包装为“礼”;

  • 当最坏的懦弱,被社会赞美为“明智”;

  • 当最坏的背叛,被群体默许为“常态”;

那么,“最坏”就不是个体问题,而是文化结构。

坏,已经成为一种被美化、被传承的集体性格

五、结语

骑墙,是人类最坏的行为;

孔子,把这种行为变成“礼”的一部分;

于是,柏杨才会一针见血地说:中国人最坏

这句话的力量,不在于骂人,而在于揭示:

当“骑墙术”成了文化的基因,社会必然阴损,正义必然孤立,群体必然失德。

这正是柏杨所说的“中国人最坏”——因为国人早已把懦夫的智慧当作了生存之道。

——2025年9月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弗语是以逻辑为刃,真实为骨,抽丝剥茧,溯源求真, 直探传统文化被掩藏的真相。 人们总怕真相,真相却不怕人们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