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格物三步吹》导读:天朝知术的我武威扬

弗语是
·
·
IPFS
【摘要】本导读概述《大学》“格物致知”在华夏文化中的演化与扭曲,指出其表面为求知之道,实则为驯民之术。从孔子格天地社会以设尊卑,到《大学》构建“格物—致知—平天下”的飞跃链条,逻辑荒谬却自洽于礼教体系。本文结合“格物三步吹”三篇杂文,揭示“格物致知”如何由观察万物,演变为编织权力与服从的牛皮哲学,最终吹出“我武惟扬”的天朝幻象。

《大学》格物三步吹1:牛顿与孔子——格物致知的分道扬镳

从表面看,是中西思想的比较;从本质看,是“格物”话语的第一次拆解。作者以牛顿的科学探索为范例,揭示真正的“格物”是无预设、求实证的自然观察;而孔子的“格物”则是一种社会等级的确立术,观察万物,归于尊卑,格出“犬伏”、“男尊女卑”、“天尊地卑”的礼制模板。于是,同样一句“致知在格物”,一边导向真理,一边导向伏首——天差地别,却被儒家合称为“早有科学精神”。

《大学》格物三步吹2:知行的陷阱——“格物致知”逻辑链的荒谬与训诫》

聚焦儒家道德系统如何伪装成知识论结构。该篇指出,“格物致知”的逻辑链并非推理系统,而是责任转移的“道德甩锅链”:天下不平,不怪制度失灵,而怪你没修好身;修不好身,是你心不正;心不正,因为你未致知——无限倒责,永不怪“道统”。这是儒家最大魔术:用个人德性掩盖结构性失败,把一切灾难都解释成“你不够儒”。

《大学》格物三步吹3:吹牛致知——华夏牛皮哲学的千年操作术

从“格物平天下”的德性跳板,到“孙悟空早已飞天”的文明自恋,该文揭示了儒家文化如何将模糊术语、套娃语言、价值偷换化为“话语幻术”,最终建构出一种无需实证、不许质疑、人人膜拜的“神圣知识”。它不仅拒绝真实知识的生成机制,还通过话语优越感固化民族自恋与反智氛围。真正的“格物致知”,不是祖宗的神授,而是实践的锤炼;若“格物”成了牛皮起点,则“致知”只剩自嗨终点。

四、结语:三步一拜,万世吹牛

“格物三步吹”的核心揭示是:知识不是儒家的本意,服从才是;真理不是目的,尊卑才是;逻辑不是工具,训诫才是。

这三篇杂文既是对传统文化神话的一次总破拆,也是对当代知识意识的一次拷问:我们究竟在相信什么,又为何如此轻易相信?

如果一个民族能靠“格物致知”吹出“平天下”的神话,那么在“孙悟空早已有之”的语境下,连牛顿也只能算个“中学末流”——这不是幽默,这是一种深刻的文明警报。

                           2025年7月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弗语是以逻辑为刃,真实为骨,抽丝剥茧,溯源求真, 直探传统文化被掩藏的真相。 人们总怕真相,真相却不怕人们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孔子用夏历写《春秋》:乱臣贼子兴——一场被儒家掩盖的造反宣言

慕容复的执念与孔子的复礼:两场不同的旧梦

孔子的“职位说”:一套用来堵嘴的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