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夠用嗎 ? 年過45歲妳該做的5個理財決策

四十爾後
·
(修改过)
·
IPFS
台灣65歲以上退休者每月基本開支約需3至5萬元,代表舒適退休生活至少需要900萬至1500萬元儲備金。45歲是財務規劃的關鍵分水嶺,距離退休約有15至20年,避免財務缺口,妳可以選擇這樣做......

45歲,是財務規劃的關鍵時期!這時,妳距離退休可能還有15到20年,但退休金是否足夠?是否還有負債?資產是否配置合理?這些問題皆關係到妳晚年的生活品質。

根據安聯財務調查報告超過65%的亞洲中年受訪者擔心退休後的財務壓力。而台灣主計總處的數據顯示,65歲以上的退休者每月基本開支約3至5萬元,這意味著如果要維持舒適退休生活,至少需要900萬至1500萬元的退休儲備金

但問題來了,多數人存得到這筆錢嗎?如果你45歲還沒有明確的退休規劃,現在就是行動的時候!財經專家表示:「45歲後的財務管理應該強調穩健性,並開始關注退休資金的成長,而非高風險投資。」哈佛大學退休研究中心指出,許多美國中年族群在50歲時才意識到財務缺口,而台灣也有類似的情況。45歲是理財的重要分水嶺,此時若缺乏完善的財務規劃,未來恐面臨龐大的經濟壓力。

本篇報導綜合專家意見,解析45歲後五大關鍵理財決策,幫助讀者提早掌握退休規劃方向。

決策一:檢視你的財務現況,確保資金配置合理。

盤點現有資產與負債

首先,你需要明確知道目前的財務狀況,包括:

  1. 收入來源(薪資、投資收益、被動收入)

  2. 每月支出(房貸、生活費、保險費、醫療費)

  3. 目前存款與投資(銀行存款、股票、基金、保險)

  4. 貸款與負債(房貸、車貸、信用貸款)

這時可以使用「50/30/20理財法則」來檢視收支是否健康:

  1. 50% 必要開銷(房貸、生活費、保險)

  2. 30% 投資與儲蓄(退休金、股票、ETF)

  3. 20% 休閒娛樂(旅遊、興趣、學習)

有空時不妨花點時間,拿起紙筆記錄所有收入與支出的大綱,計算淨資產,設定未來15~20年的財務目標,並分階段實現。

決策二:加速退休金儲備,避免未來財務缺口。

退休金不僅來自存款,還包括投資與社會保障。你需要計算未來的退休資金缺口,並找出適合的儲備方式。

計算你的退休需求

假設你65歲退休,預計活到85歲,每月花費4萬元:

  • 20年總花費 = 4萬 × 12個月 × 20年 = 960萬元
    這還不包括通膨、醫療費、意外支出,因此建議退休金準備目標為1200萬以上

退休金來源

你的退休金可來自:

  1. 政府勞保、勞退(可領終身年金,但金額有限)

  2. 個人退休儲蓄(定存、基金、股票、ETF)

  3. 投資收益(房租、股息、債券利息)

  4. 保險年金(終身年金險、儲蓄險)

根據財經專家建議:「退休資產應該分為”短、中、長期”三種存放方式,確保資金的流動性與成長。」

行動建議

  1. 透過定期定額投資ETF、指數型基金,讓退休金穩定增長

  2. 開立「退休專用帳戶」,避免日常花費侵蝕

決策 3:穩健投資,確保資產長期增值

45歲後,你的投資策略應該更保守穩健,避免過度冒險導致資產縮水。以下是適合這個階段的投資工具:

低風險投資選擇

  1. ETF(指數型基金) — 長期穩健增值,如0050、006208

  2. 高股息股票 — 提供3~6%的穩定現金流,如台灣金融股、電信股

  3. 債券基金 — 風險低,適合退休資產配置

  4. 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 — 讓你擁有房地產收益,而不需買房

建議45歲後的投資應該注重”現金流與資本增值並重”,確保資產能夠支持未來退休生活。

行動建議

  1. 調整投資組合,降低高風險比重

  2. 每月投入定期定額ETF或高股息股票,增加未來現金流

決策 4:降低負債,提前規劃醫療與長照費用

退休後的最大風險之一,就是突發的醫療與長照費用。根據健保署數據,台灣平均每人退休後的醫療花費恐超過300萬元,這筆支出往往超出預期,成為許多家庭財務上的隱形負擔

如何減少醫療與長照負擔?

專家表示,醫療與長照是退休財務規劃中最常被忽略的部分,但卻是最容易拖垮財務的關鍵。45歲後,應積極檢視這二部分,建議如下 :

  1. 購買實支實付醫療險、癌症險,降低未來醫療費風險

  2. 考慮長照保險,避免高額長期照護開支

  3. 降低負債,提前還清房貸、信用貸款

行動建議

  1. 45歲後優先清償高利貸款,避免利息負擔

  2. 選擇適合的醫療與長照險,確保老年醫療無虞

決策 5:發展被動收入,讓錢幫你工作

被動收入來源

  1. 投資收益(股息、基金配息、ETF)

  2. 租金收入(投資房地產或REITs)

  3. 網路事業(經營部落格、自媒體、顧問服務)

  4. 兼職或興趣變現(授課、寫作、電商)

財務管理專家認為,退休後的收入不該只來自存款,應該建立多元化被動收入,讓金錢持續流入,確保退休生活的財務健康。

專家提醒,退休財務規劃不能等到60 歲才開始,45歲是關鍵期,應儘早調整資產配置、建立穩健投資策略,並確保醫療與長照資金無虞。現在開始執行這五大關鍵決策,確保你的退休金足夠,讓晚年生活過得更自由自在!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四十爾後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 ___余秋雨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熟齡時代:聊聊我們的更年期,那些睡不著、腸胃怪怪、情緒失控的日子

熟女的新愛情主義 從「找對象」到「找自己」

長照2.0:銀髮新生活,1966開啟全方位照護的便利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