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c2x3|區塊鏈藝術媒體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從為品牌,到為世界解決問題:AI 賦能下,探索創意產業的轉型路徑 — 曾繁皓 Hao Tseng

c2x3|區塊鏈藝術媒體
·
·
Creative Media Gathering #27 講座,分別由師靜筠(Celine, Ching-Yun, Shih)與曾繁皓(Hao Tseng)帶來的兩段精彩分享。本篇節錄由曾繁皓帶來的分享,關於如何請團隊成員使用 AI 製作客戶的影片、Hao 對 vibe coding的觀察、以及自己興起想要創造更多價值的念頭。

Hao 在半年前原認為 AI 在文字生成上已經成熟,圖像生成技術還需要兩到三年才能達到商用標準,具備美學判斷能力的設計師會更具價值。因此,他在 14 人團隊的配置中,安排了 6 位美術設計師,希望讓設計師透過 AI 工具減少執行時間,增加思考創意的空間。

半年後,AI 動態影片技術的進展速度超出他的預期。從靜態圖片生成快速發展到影片生成,使用門檻也大幅降低,一般消費者都能輕易使用。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對 AI 生成內容的接受度明顯提升。

因應這個變化,Hao 實驗性地請團隊成員中,兩位文案人員使用 AI 工具獨立完成了三支廣告影片的全部流程包含腳本撰寫、圖像生成、影片剪輯,整個過程沒有美術設計師參與。這個案例推翻了他原先「美術設計師地位會提升」的預測。這個經驗也顯示技術發展的速度已經壓縮到以半年為單位,而不是過去認知中的三到五年。這種變化速度對產業規劃造成實質影響。

Hao 的圖隊作品「紙紮器官」獲得2024 年 Cannes Lions 坎城創意獎 Health & Wellness Lions 康健創意獎金獅獎。(影片來源:李奧貝納youtube)

Hao 的第二個觀察,是關於 Vibe coding。Vibe coding 指的是使用 AI 輔助但不具備完整程式設計能力的人,也能開發出實用工具的現象。Hao 團隊中一位沒有程式背景的策略人員,使用這種方式開發出可以抓取 Facebook 特定貼文留言的工具,解決了團隊每天需要手動收集社群留言的工作需求。

這個案例引發了他對商業模式的思考:如果許多代理商都有類似需求,那麼將這個工具商品化,以較低的月費銷售給其他代理商,可能創造更大的收益規模。

Hao接著說明這想法的可能性,表示市場上已有類似案例。有商管背景的創作者使用 Vibe coding 開發 AI 名片掃描應用程式並上架 App Store,這類案例都印證了coding 執行門檻正在降低的趨勢。

Hao與團隊以「雨中美術館」的概念,向消費者傳遞產品的防水功能。(影片來源:時報金像奬 & 金手指獎youtube)

第三個觀察,Hao 分享了一個近期改變他思考方式的經驗。他觀察到高齡族群喜歡收聽網路上的 AI 語音小說,這些內容多為 AI 批量生成,透過流量獲得廣告收益。從這個觀察出發,他向客戶提案製作帶有衛教訊息的有聲小說,但客戶提出許多執行上的疑慮。

這次經驗讓他重新思考,既然已經發現消費者需求並構思出解決方案,為什麼不直接執行並面向終端消費者,而要透過說服客戶這個中間環節?

最後,Hao 也認為,當客戶逐漸了解 AI 製作的實際成本和時間後,廣告公司的專業性和收費方式都可能受到質疑,他認為:「這個黑盒子尚未被打開。」在這個黑盒子被打開之前,可以把握使用 AI 的黃金時期。

結語:Hao表示,自己與幾位 Creatibe Media Gathering  的重要成員都很熟識,每次碰面都希望帶來不同的內容。此次,他帶來了身在廣告業核心的「AI 焦慮」— 自己怎麼調整團隊的分工與工作流程,自己怎麼看待 Vibe Coding ,以及考慮著是否要自己直接嘗試做一些產品,直接面向市場。這些思維,展現了講者因應外在環境改變的應變力,並且也嗅到想要創造更多商業價值的企圖心。


欲關注Creative Media Gathering,請前往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cre...


 c2x3 除了會在 Matters 分享Web3相關資訊,也致力將台灣項目推向國際,如果喜歡這些內容,請不吝分享我們的文章讓更多人看見,我們也有 FacebookInstagramThreads 和英文版的 TwitterMediumfxtext 喲,歡迎大家來逛逛,未來還請各位多多指教囉!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