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What If 人生有如果 · 第一天

青年·在上海·我的大学(1)

WHitney
·
·
IPFS
2018年9月,我乘坐22小时的火车,第一次前往上海。

2018年6月,高考刚结束的我马不停蹄地坐上火车前往上海,参与上海财经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这次考试的机会是我用一张二等奖的证书和一封一千五百字的长信换来的,没有机构,没有老师,没有前辈的指导。

那个时候的我和现在一样,一旦遇见什么挑战,就不停地诉说自我,仿佛我头脑里装着多么惊人的智慧似的。虽然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就这样用毫无技巧的真诚换来了一次又一次机会,和最初那次一样,以至于我最终意识到,那种带点儿天真的鲁莽,大概是我生命构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从长春开往上海的火车要花22个小时,我和母亲在火车上度过了一天一夜的时间。

在车上,我们刚好碰见了一对父女,女儿也刚刚参加完高考。她的父亲是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他问我,将来想学什么专业?我想了想,回答他,“我还没想好要学什么专业,但是我想要为国家做贡献”。

他大概愣了一下,或者没有。我又问他的女儿想学什么方向。他说,“虽然我们没有那么好的成绩和那么大的理想,但是她已经有明确的目标,想学数学专业,将来成为一名数学老师。”

或许命运是荒谬的。总之我们下了火车,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上海。我没有手机,母亲的手机里没有地图APP。忘记我们是如何到达了酒店。这个城市如此陌生,以至于我不能一下子记得它。

上海的酒店和家乡县城的价格很不一样,小姨帮我们订了一间学校附近的酒店,大概也要几百块钱。但已经是附近最便宜的一家了。当我们走进酒店的电梯,墙上赫然出现了印着赤身露体美女的商业小广告。

虽然看得出上海这个城市各方面商业都很发达,但这次访问真不算妙。我精疲力竭,没有余力准备第二天的考试,也不知道要准备些什么。

到了早上,手机里没有地图APP,我们只好打车去考场。司机是本地人,但也不知道前往学校的路。他不耐烦地问着我们具体的地址,可我们也给不出回答。他说让我们拿出手机导航,但是我们连这个要求也完不成。

考试时间快到了,我很着急,又觉得丢脸。我不明白为什么母亲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到,而这件事似乎是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天生就会做的。那个时候我太年轻,不知道这是一个小镇青年想要融入大城市所必经的阵痛的一部分。这种阵痛即将持续很长时间,我尚未意识到它的开始。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