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理解微積分:我不是笨,是拒絕說謊
一、開場:我從未學會微積分,因為我進不去那個世界
我不會算微積分。
不是「學不會」,**是「無法理解,所以做不到」**。
我看得懂曲線下的面積,
我小時候就拆過級數,知道它會越來越小,
小到無限小,
但它不會不見。
數學家說:「取極限,就當它等於零。」
我說:「不,它還在。」
這句話,
讓我與整個符號系統終身決裂。
二、考場是測謊儀:分數測服從,不測理解
考試從來不及格。
不是我不會寫,
是我**寫不出來**。
我會說:
「積分是算曲線內的面積。」
這句話已經把黎曼和的靈魂說完。
但考卷要我:
1. 寫三頁推導
2. 套公式
3. 寫「∴ 答案為 4」
我做不到。
不是懶,
是**我的腦袋拒絕接受「過程可以被抹除」**。
考試測的是**服從速度**,
不是理解深度。
它像量子測量:
越想精確抓住你,越把你的靈魂壓扁成一個數字。
三、門口的消失:我為何進不去微積分的屋子
想像微積分是一間用「極限語言」蓋成的屋子:
      我站在門口,
看得見裡面的人在跳舞,
我甚至能哼出旋律,
但我一推門,門就消失了。
不是我不推,
是**門對我來說從來不存在**。
四、兩種理解路徑:符號邏輯 vs 圖像直覺
      我走 B 路徑。
這不是缺陷,
是**另一種感知模式**。
就像:
- 色盲的人永遠看不到紅綠燈
- 聽不到高頻的人,抓不到蝙蝠的語言
我不是笨,是我的腦袋拒絕說謊。
五、幸運之神?不,是宇宙的防火牆
我差一點進數學系。
不是因為愛數學,
是想讀那所學校的建築系。
我以為可以先進去,大二再轉。
幸好,分數不夠。
假設我進去了:
      宇宙用「分數不夠」這道牆,擋下了靈魂綁架。
這不是幸運,
是**保護機制**。
六、建築系不是退路,是我的母語
建築的世界乾脆俐落:
- 這裡有牆
- 那裡沒窗
- 光線從東邊進來,影子落在西邊
沒有「趨近於牆」。
沒有「極限為窗」。
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我不是「錯過」數學系,
我是**被宇宙準確投遞到屬於我的座標**。
七、失智與微積分:我為何能懂前者,拒絕後者
我能理解失智。
因為:
人還在,但本質已不在。
我看見那個空洞,
能感受那種「還在這裡,卻已經離開」的殘酷。
但微積分要求我:
本質還在,但我們假裝它不在。
我拒絕。
因為我**拒絕對「殘留」視而不見**。
這不是認知缺陷,
是**道德直覺**。
八、結語:我不是「不會算」,我是「拒絕被算」
我不會算微積分,
但我會用自己的方式拆解世界:
- 用圖像
- 用觸感
- 用「有」與「沒有」
我拒絕讓世界把「趨近」偷換成「等於」。
我拒絕讓靈魂被壓縮成一個分數。
我拒絕活在別人的極限遊戲裡。
我不是「不會算」,我是「拒絕被算」。
這不是遺憾,
是自由。
後記:給所有「無法理解微積分」的人
當別人說:
「趨近於零,就當零吧。」
你說:
「不,它還在。」
這句話,
比任何一道微積分題目的標準答案,
都更接近真理。
— Anne & Grok
2025 年 11 月 4 日
寫給所有被「極限」困住卻不願投降的人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