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判性工人维权行动模型 —— 风险博弈树
根节点(N0):工人提出合理经济诉求并存证公开
诉求范围:八小时工作制、双休、工资与消费水平挂钩、社保补缴、养老金达标等。
前提条件:
以《宪法》《劳动法》及意识形态文本为依据。
通过不可篡改方式(链上存证)固化证据。
提前预判所有可能的“欲加之罪”及其证伪逻辑。
预设最坏情形,包括非正式极端手段。
第一层:国家 / 企业初始应对策略
D:收买与分化(最低成本首选 🤡)
B:忽视与拖延(不回应或拖延程序)
C:压制与刑事化(行政/刑事手段或非正式强力)
A:制度性接纳(妥协、改革、政策调整)
第二层:各分支细化
D:收买与分化
D1:直接金钱补偿,买通代表。
D2:定向优待,分层解决。
D3:关系收买,通过亲友/人情瓦解。
风险:破坏内部信任链,群体犬儒化;但短期极高效。
B:忽视与拖延
B1:行政沉默,程序上无限搁置。
B2:个别和解,边缘化大部分诉求。
风险:若工人拥有证据链并扩散,长期积压 → 升级为 C 或被迫 A。
C:压制与刑事化
C1:轻罪化(治安处罚、行政拘留),低成本低公开性。
C2:刑事化(寻衅滋事、境外势力介入等标签)。
C3:非正式强力(威胁、监控、法外手段)。
风险:若存证已链上公开 → 长期合法性损失,国际风险放大。
A:制度性接纳
A1:全面接纳(完全兑现诉求)。
A2:部分接纳 / 试点妥协。
A3:象征性让步(小修小补)。
风险:财政/示范成本;但可换取稳定与一定程度合法性恢复。
第三层:工人应对策略
S1:坚持法律路径(诉讼、仲裁、透明谈判)。
S2:扩大动员(跨厂 / 跨行业联动)。
S3:阶段性退让(降低预期,保存实力)。
S4:对抗性升级(罢工、大规模集结 → 高风险)。
博弈路径的排序逻辑
(国家 / 企业的最优解选择序列)
优先尝试 D(收买):花钱或资源解决 → 最低代价。
若 D 失败 → 转 B(拖延):程序搁置与分化消耗。
若拖延失败且形成大规模集结 → 转 C(压制):快速终结,降低扩散风险。
只有当 D / B / C 成本过高或不可行 → 被迫进入 A(接纳 / 妥协)。
关键变量:存证与公开度的作用
无存证 / 低公开度:
D → B → C 顺利执行,工人诉求大概率被消解。有存证 / 高公开度:
C(刑事化/非正规)代价极高 → 国家更可能被迫选 B 或 A。
若工人维持内部信任链,D(收买)难以奏效。
风险博弈树的终极结论 🤡
系统总是先用钱(D),再用时间(B),最后才用暴力(C)。
只有在钱、时间和暴力都失效时,才会触发真正的制度性改革(A)。
对维权方而言,核心不在诉求是否合理,而在于:
能否避免被收买与分化;
能否保持诉求与证据的公开透明,从而提高压制成本;
能否在高风险环境下维持群体的非暴力一致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