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我那空了的一颗心

张阳
·
·
IPFS
这是近期困扰我的烦恼,不知道何时能找到答案?

“你有没有探索过你的性取向?”这是我的心理辅导师憋了很久才问出口的问题,因为她的直觉告诉她:我的空虚感也许和性取向有关系,但她不敢百分百肯定。

我曾经对女生心动过,也认认真真喜欢过一个女生。但是,说实话我不清楚那究竟是喜欢还是欣赏。网上说有性冲动便是喜欢,我对女性有欲望,也对男性有欲望。

那么,我大概率是双性恋,但矛盾的是我精神上能够接受和男性谈恋爱,却无法接受和女性谈恋爱。我从未见过女性之间的恋爱是如何的,也想象不出来。更让我迷茫的是,我对女性的喜欢是否出自于对男性或多或少的厌恶?我对男性的喜欢是否也受到异性恋至上的社会的影响呢?

市面上的同性电视剧多数聚焦BL,GL作品相对来说少得多,也甚少有作品深入刻画性取向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即使我开始接触GL,但我依旧无法想象身为同性的我该如何追求女性、如何开始一段同性恋爱。

我渴望与女性恋爱,但是只要一想到和女性谈恋爱,我就觉得好难。我不知道对方是不是和我一样,能接受和同性谈恋爱,更难的是我处在的环境不允许同性恋的存在。

心理辅导师说也许我有着内化恐同(Internalised Homophobia)。我第一反应是绝对不可能,作为看过无数部BL和GL作品的我怎么可能恐同呢?经过了解后,这并非不可能。

我在马来西亚出生,这是一个肛交犯法的国家,没有多少同性情侣敢在大街上牵手散步;我成长于传统家庭,妈妈认为同性恋是神经病。当我认清自己是双性恋后,每每听到她说同性恋有病时,我的心宛如刀割。

我多么想大大方方地向朋友和家人出柜,我想让我在乎的人接受真正的我,我不想要一辈子都隐藏这个身份直到死去。

我喜欢LGBTQ friendly的泰国,我更喜欢自由、勇于表达自我的泰国人。在泰国生活的五个月是我最充实和平静的五个月。那里没有人认识我,我可以作为“我”重新生活。

我在泰国买了两套无性别服装,但回到马来西亚后,我再也没穿过一次。

和心理辅导师聊了之后的第二天,我把它们翻出来,穿上身的瞬间仿佛看见了全新的自己。我并不排斥女性化服装,只是偶尔也喜欢无性别服装。

我的朋友看见我的装扮后,脱口而出“你好Thai哦!”。这或许就是我为什么回来后再也没想起它们的原因,因为它们不属于身在马来西亚的我,不属于一向循规蹈矩、优秀、乖巧、聪明的我。

长久以来的身份认同缺失造就了内心深处怎么也填不满的空虚。我是不是从来都没认识真正的自己?我是不是从来都不曾做过自己?

我时常都能感受到一股莫名的力量要冲破我的胸膛,可是它被卡着了,最终化为一记拳头轻轻地锤在我空荡荡的心口上。

我常常都有疯狂的想法,“我想丢掉智能手机,换成当初只需RM99的Nokia,没有人能够随时随地联系到我”;“我想到一个很遥远的地方生活,没有人认识我,没有人能找到我”;“我想要交女朋友,埋在她的肩颈深吸一口气,一起过完下半辈子。”

这些想法是隐藏在深处的“我”想逃出来的努力,可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忽略他们。如今,我看到了他们,身边却一个能够和我讨论相关话题的对象都没有。

我已经向亲密的朋友出柜了,但他们个个都是直女,甚至有一两个有一点恐同的。我没办法安全地将“我”展示在他们面前。有那么几次我挑起这个话题时,随之而来的是沉默和迅速转移话题。渐渐地,我也对这个话题闭口不谈。

所以,我要怎么做才能突破这层障碍?我要怎么做才能不伤害到家人?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性别/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张阳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但经常因思绪过多而陷入情绪低谷。期盼自己能越活越张扬。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随笔
13 篇作品
有趣文章摘要
2 篇作品

【文章摘要】什么是男性圈(Manosphere)?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