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格萨尔王的源头(二)

从玛多到玉树的路上,看到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海子,有些可能只能称之为水塘。这很超出我从前的想像,这样高的地方,白天的阳光又这么猛烈,这些看上去彼此隔开的水塘竟然不枯竭。我在一处地方爬上了一座小山头,于是便像是身处千岛湖的高处。(千岛湖我没去过,这类比纯属望文生义。)我还看到几百米外的河流中饮水的鹿,我停下车拍照,它们很机警,越过河流跑走了。后来,在路边的山坡上,近距离的,又看到藏原羚。另一回,想走近一个湖泊边去拍成群的水鸟,才走几步他们也全扑楞楞飞走了。大概也是因为水系丰富,玛多才有那么多的野生动物。因为人口稀少,才给了野生动物生存空间。有人停车在路边架起相机,可惜我只有手机。
玉树是个很小的城市,广场名字也叫格萨尔文化广场,中央是骑着马的格萨尔王。广场旁边就是玉树藏文化博物馆,应该去的,可惜忙工作到后来忘了。巴塘河穿过玉树城,汇入通天河,成为长江的源头。通天河,便是《西游记》里那个,河边甚至有个晒经台。但玄奘的取经路线,实际和玉树南辕北辙。我想,要是放到现在,有位作家想写一本有着历史原型的小说的话,地名怕是不能再这样随意附会了。我后来在结古寺里,还看到一尊通体洁白的玄奘雕像,这是头回在一座藏传佛教寺庙里看到汉人僧人先贤的塑像。我想,大概是旅游经济需要,再加上某种民族融合叙事吧?实际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那年,唐玄奘还在周游印度,后来藏传佛教的初具规模,主要是藏人自己从尼泊尔和印度取经的成果,和玄奘的关系不大。不知道藏人文化中,有没有类似的取经故事。不过我想不太会有,西藏近水楼台,去尼泊尔和印度都比中原方便太多,旅途艰辛,几乎不值一提,没有多少想像空间。在万马才旦的电影《静静的玛尼石》中,小喇叭被《西游记》的电视剧吸引,心心念念“悟空喇嘛”,恐怕也单纯只是孩子对于超级英雄的崇拜。
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之间的的交流多吗?彼此认同对方不同的修行方法吗?有相互融合吗,还是互斥?藏传佛教里,有像释永信那样的“大师”吗?我的好奇心很重,可惜还没找到人帮我解答。
我在玉树住了两天,不是贪恋这里的美景,是因为有工作要做,加上我一路颠沛,也着实有些累了。玉树的充电桩也紧俏,我专门找个可以充电的酒店,但那充电桩第一天一直被占着,直到第二天一早,才腾出位来。我也是直到第二天傍晚,才做完工作,爬上就在酒店几百米外的山头,那里耸立着一座萨迦派寺院:结古寺。寺院居高临下,在那里可以俯瞰整个玉树城。

玉树的新寨还有个据说是世界最大的玛尼堆,始建于1715年,三百年来不断扩大,如今已达长长约400米,宽约100米的超级规模。我去的时候是早上九点左右,已经熙熙攘攘,人们扶老携幼绕圈朝圣。我突然想,如果我们村子里也有一个,老人们闲来便结伴去走几个圈,一边聊天,一边念经,日子会不会更好过些呢?

(待续)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