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和平的必要”-簡短感想

NoGlutbutTony
·
·
IPFS
·
人生路漫漫,終歸向何方?

最近讀了天下獨立評論翻譯和編譯的學者Pascal Lottaz的〈想像和平的必要〉的精選中文版,以及其後郭彥伯先生的編譯。文章點出一個我們或許不願面對,卻極為真實的前提:在當下,我們能追求的可能不是童話般的「完全和平」,而是一種「不訴諸武力的持續性衝突」。而這場衝突的核心,正如其底下同行評議所補充的,與其說是關於未來走向的根本分歧,更是我們想選擇生活方式的集體意志。




這就帶出了一個深層的兩難,也是我讀後最深的感觸:身為在軍事上相對弱勢的一方,若完全關閉溝通,無疑是將自己推向險境。但任何善意的嘗試,是否會被對岸視為示弱,進而落後就要挨打?讓對岸認為對臺就要打的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更令人不安的是,當對方掌握了論述的詮釋權(例如將過去的默契重新定義),並將任何不符其設定路徑的行為,都視為在挑戰其根本原則時,那善意又該如何安放?對面的鴿派(若有)是否也會被證明為鷹派對臺政策顯得更加有用(畢竟軍事壓力下換來了如今成果),而使得其較和緩的政策逐漸消失?


這種只要不照其劇本走,就算不想衝突也會被劃為另一方的困境,正是何去何從的真實焦慮。


而這一切,又被置於中美大國博弈的巨大壓力鍋中,讓人動輒得咎,彷彿被兩股力量撕扯,當不了棋手,但現在連當棋子都會被踐踏嗎?


讀完文章與評議,心情是複雜的。一方面看見了跳脫框架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更清晰地意識到現實的重重限制,那種各方都在「自我實現預言」的無力感,相信很多人都有。


文章的重點之一就是「自我實現預言(自證預言)」,就好比兩個人都懷疑對方不喜歡自己,於是彼此態度越來越冷淡,最後真的就變成了互相討厭的陌生人。放在國際上,就是各方都預期衝突可能發生,於是開始積極備戰、言辭越發強硬,而這些舉動本身,反而一步步將大家推向了最初只是「可能性」的衝突之中。


Lottaz教授提出的「中立」構想,正是在此背景下尋求自主空間的勇敢嘗試。但其同行評議也提出了一個最致命的提問:在缺乏堅實國際承諾下,一個中立的台灣,其安全由誰保障?當然,臺灣要自己保衛自己沒錯,但是事實上,如果沒有所謂的後臺,在現在一超多強甚至兩超多強的現況下,臺灣不選邊站想必是很難撐下去的。但選邊站又很難算是「中立」了,瑞士的永久中立可以參考,但是時機和歷史脈絡以及地點等等都導致我們不能直接仿效,私以為這點出了理想框架與殘酷地緣政治間的巨大鴻溝,也是任何和平方案都無法迴避的現實拷問。


在看似無解的困局中,放棄思考才是唯一的絕路。持續深化這類討論,尋找理想和現實的妥協點,才能讓我們在風雨中走得更穩健更長久,最後還是希望現況能夠不要惡化。(讓結尾能夠正面一點)


註:寫完心得後請Gemini 優化和修改(自主和諧,沒辦法,放到多平台不想被祖以及添加一些內容。)圖片: Imagen-4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时事・趋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NoGlutbutTonySeven times I have despised my soul: The first time when I saw her being meek that she might attain height.-Kahlil Gibran, Sand and Foa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遊戲王卡片自創效果2

八月初的意外談話

【關心?引爆長官的地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