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換線|薩提爾輕鬆入門體驗工作坊
IPFS
這兩天參加了薩提爾入門體驗工作坊。這類經驗、系統取向為主的課程,大部分是透過體驗來學習。薩提爾核心有四大目標:
提高自我價值(自尊)
對自己的感受負責
覺察自己溝通姿態,為自己做出選擇
改變應對模式,學習一致性的溝通
在面對壓力時,我們通常會陷入四種溝通姿態:指責、討好、超理智、打岔。工作坊中,透過「家庭雕塑」的體驗,以具體的身體姿勢呈現互動模式,藉此覺察彼此間的動力關係,這可視為一種簡化版的心理劇。接著,再透過練習一致性的溝通姿態,去感受其中的差異與轉變。
一致性溝通是一種整合自己、他人與情境的狀態。我曾問老師:「在使用一致性溝通時,是否會感覺到某種抽離感?」老師回答,一致性溝通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一種「覺察」能夠「選擇」的狀態。
這讓我進一步好奇薩提爾所說的「覺察(awareness)」與「正念覺察(mindfulness)」有何不同?我得到比較滿意的答案是:mindfulness需要以awareness為基礎,但awareness不一定達到mindfulness的狀態。
課程最後,有同學問:「學了薩提爾之後,對生活能帶來什麼改變?」老師說,人與人的關係是連動的,當一個人覺察到自己固有的模式並選擇改變,整個系統也會隨之不同。兩日體驗下來,我感覺薩提爾取向相對溫和,沒有心理劇那樣強烈。
對於這種經驗取向的學習,我最感謝的是一起參與的夥伴。這種安全空間的建立十分有趣,就像心理諮商一樣,你知道,在相遇時間之外的生活中彼此不會有交集,因此更能放心地分享,互相走進對方的生命歷程。我認為,這種相遇的短暫關係正是療癒的關鍵所在,但這種短暫關係功能的弔詭,也格外耐人尋味。
2025.10.05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