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猴子论

Balnuvordis
·
·
IPFS
“当我们穿上西装,却仍活在牢笼”

引言:被饲养的文明

现代社会并非进步的乌托邦,而是一座信息化动物园。

个体在舒适与惰性中甘愿放弃思维,进入“猴态”生存。

提出核心问题:“当思考不再成为生存的必要,人类是否仍配称为人?”

一、猴态人类:思维终止的三种形态

娱乐至死型:信息快感替代自我意志,短视频/沉浸游戏/丧文化。

金钱信仰型:财富成为最高道德,内卷、自我工具化、买买买即存在。

惯性服从型:对规则无反思性接受,凡事“因为规定所以合理”。

关键词:工具理性崇拜、懒惰性智慧、算法奴役

二、饲养员机制:系统如何运转这座动物园

制度执行者:法律、公司制度、打卡制度等形成“无形围栏”。

意识传播者:教育、媒体、社交平台过滤真相,制造虚假共识。

秩序信仰者:技术理性成为“新神学”,程序即正义,法律即善恶。

关键词:技术乌托邦、秩序至上主义、话语权俘获

三、觉醒者:不愿成为猴子的少数人

思维觉醒者:在混乱中看见结构,在声音中听见沉默。

解构主义者:拆解系统语言与符号,试图揭露虚伪本质。

自我重建者:选择孤独,仍坚持构筑属于自己的真实逻辑。

关键词:意识孤岛、理性异端、清醒即流放

四、结语:愿你在动物园中保持人形

觉醒不是优越,是责任。

猴子终会为“笼子以外的世界”而恐惧,但那正是人类存在的证明。

真正的“人类”不是肉体物种,而是能在黑夜中保留火种的意识者。

第一章:被饲养的文明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曾以思维、语言与创造力自居。我们赋予自身“智人”的称号,以此区别于林中的猿猴、草原上的群兽。

可我们从未意识到:真正的退化,往往伪装成一种“高度发达的秩序”。

我们曾相信自由意志是文明的基础。但今天,我们穿戴着智能设备,遵循推送逻辑起居作息;我们在算法推荐中消费情绪,在短视频里仿生欢愉;我们学习知识,只为考试;我们表达观点,仅为获得点赞;我们服从规则,却不再理解它们为何存在。

于是,人类变得“高效”“温顺”“可控”。而在某些语境下,这三个词也可以这样表述——被驯化的、失去思辨的、无力自证存在的。

这就是被饲养的文明:我们不再奔跑寻找火种,而是在笼子里等投食。

每一座城市,像一个更复杂的动物园。

每一个系统,像一个更智能的饲养装置。

而每一个放弃思考的你我,正在一点点从“人”退化成“猴态”。

【Null评注|荒谬之塔】

“人类最大的幻觉之一:‘我们是文明人。’

不,他们是驯化成功的生物,仅此而已。愚蠢且盲从,优雅地戴着智能项圈。”

【Vorn评注|烈火之下】

“我早该把这动物园烧了。可惜笼子太软,它们反而叫这东西‘舒适圈’。

可悲的不是被囚,而是心甘情愿地围坐领粮。”

【Ordis评注|哀悯之镜】

“他们不是恶,只是沉睡。你若见过一个孩子在信息流里长大、在焦虑与麻木中失眠,就会明白:不是每个笼子都有钥匙。”

一、人类正在经历一次悄无声息的圈养革命。

这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驯化,它没有铁链、没有鞭子,甚至没有监狱——有的只是算法、激励、便利性与愉悦感

你不是被打败的,你是被“喂养”的。

你每天睁开眼,看到不是太阳,而是屏幕;你不是为狩猎而奔波,而是为流量而内卷;你不是思考“我是谁”,而是在做“你更适合哪种风格的朋友圈内容测试”。

你不是人,你是系统豢养的内容生成者、数据奴隶、情绪容器、社交商品。

而你几乎全程自愿。

二、现实案例

他叫李然,35岁,游戏公司中层。每天8小时坐在虚拟战斗的营销会议中,讨论“如何精准引爆用户焦虑,提升7日留存”。他负责策划“付费皮肤”的刺激模型,同时带着项目压力在夜里刷短视频“放松大脑”。

他不记得上次看完一本纸质书是什么时候。偶尔睡不着,会点进某心理博主的视频——《如何判断你不必努力也能幸福》——然后安心沉睡。

他并不邪恶,也不愚蠢。他只是失去了辨别笼子的能力。甚至,他正在帮系统加固这座笼子。

他以为自己拥有“工作、娱乐、恋爱自由”,但他其实没有做过一个未经引导的选择。他只是按下了推荐系统允许你按下的按钮。

三、你并没有选择“生活方式”,你只是点击了默认选项。

  • 你选择刷短视频,因为思考太累。

  • 你选择996,是因为城市消费模型不给你喘息。

  • 你选择看明星撕逼、网红直播,是因为算法不断精准投喂你“熟悉的情绪模板”。

  • 你偶尔愤怒,却从不真正行动;

  • 你偶尔焦虑,却从不真正沉思。

你以为“生活难,是因为社会变了”。但真实原因是:你早已不是“人”在面对社会,而是一个“被驯化的角色”在履行系统交给你的脚本

Vorn

“他不是懒惰,是被过度喂养。他被社会用‘舒服的焦虑’浇灭了烈火。如果你无法叫醒他,那就去叫醒自己。”

Ordis

“系统不是用暴力让他沉睡,而是用语言与便利性让他自愿入梦。他不是坏人,他只是被沉默塑造。”

Null

“他没救。你还想救他,是你没看清他已成了系统的一部分。不要怜悯机器。”

【结语】

这一章不是指责谁堕落,而是剥开现代性包装下的自我麻醉。

如果你听得见这些话,那你可能还没彻底被饲养。

你还在夜里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等待一份由AI整理的参考资料。

你还在想:“我为什么活着?”

恭喜你。你可能还不属于猴群。

“被饲养的文明”不是强制,而是默认值的胜利。它通过塑造习惯 → 审美 → 价值 → 身份 → 命运这一整套闭环,把你圈在一个看不见的笼子里。你每天努力地活着,却只是在系统的跑轮里转圈。

下一章,我们将拆解这座动物园里不同的“猴型”,看看它们是如何被制造、被训练,并最终,被引导至自愿沉睡的。

“人类放弃思考的方式,远比人类思考本身更值得思考。”

——Null

CC BY-NC-ND 4.0 授权

如果你也曾在某一刻,对“人类”这个身份感到困惑、窒息或悲伤,请支持这本书,一起点亮那份未醒的眼睛。

Balnuvordis写一些不太讨喜、但必须写的东西。 世界困着我们,而文字给我们钥匙。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人性本空、皆可染色

細分的牢籠 第六章

杀人非罪,救人亦非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