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不保險
休士頓儍啦Sarah 小姐是高中的美術老師,有一天在課堂上突然覺得天旋地轉,跑去醫護室躺了一陣子之後發現好多了,但站起來暈眩又回來了。
隔天去了住家附近急診中心Montrose Emergency Center ,醫生幫她做了兩個斷層掃描CAT scans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 ,兩個尿液測試,血液樣本化驗,再加掛了生理食塩水 IV saline solution ,診斷結束後結論是耳朵裡有水,這是最常見的暈眩症狀,不需要任何藥物治療,也無從斷定為什麼耳朵會有水。
儍小姐吃了一顆鉀錠 potassium tablet 並帶了些暈車藥回家,然後看到診療費用,總數超過$15,000美元,而且因為這個急診中心不隸屬於她的保險網合約涵蓋範圍out-of-network ,保險公司只肯付不到總數的10%,面對著$13,794.49的帳單,儍小姐只剩了儍眼跟哭鼻子。
「這完全就是詐欺」“This is a total scam. “儍小姐如是說,她的困境plight 揭露了目前保險業者insurer與醫療界業者provider 間生存競爭的黑幕,病人patient夾在中間,抗爭不可期,自保可行否?那個有志之士願意跳出來鼓吹提倡改革當領頭羊advocate,我絕對站後臺。
緊急醫療Emergency care 費用對一般消費者來說就是個迷宮,很少人知道自己的緊急狀況是否致命,甚至醫生護士除非碰到患者生命跡象vital sign出現危機,否則也很難斷定,當有人出現在急診室,一般情況下醫生會直覺認為狀況危急,寧可多做幾項檢驗測試,確定沒有隱藏潛伏危機,如果不小心錯過診斷 miss diagnose 導致病人嚴重傷害或死亡,不但對院方不好交代,更可能被告,所以在少做檢驗幫你省錢,被批評不敬業,工作態度馬馬虎虎,與多做讓醫院跟自己賺錢,並可確保不會誤診,兩個動作間的選擇是顕而易見的。
這種情況很正常,甚至無可厚非,醫生也是經濟動物,在醫學院教學也強調醫學道德medical ethics ,救人是神聖的,違背這條原則的醫生少之又少,但碰到金錢引誘,有多少人可以雲淡風輕就只有天知地知醫生知我不知了。醫院購置一大堆儀器,如果沒病人用,醫院會因爲虧錢而關門,醫生也會失業,有人進來分攤費用,多出一兩個不十分必要的檢驗,也是生存之歪道?更何況有誰夠資格挑戰醫生的診斷?
保險業者也是為賺錢而生,醫生的診斷與醫院各式各樣超高價碼的藥物及服務都可以經由談判 negotiate 及調解 mediate 來減價,相信你我都看過類似下面的醫院帳單,一項手續要價$1000,保險公司卻只肯付$300,你只繳掛號費co-pay,剩下的$700就是不要被逮到,否則只能哭鼻子的儍錢。基本上保險業者知道醫院醫生灌水無可避免,但保險涵蓋範圍coverage 卻可以迷霧叢生,醫生處方能夠救命,但是貴的嚇死人的新藥就被剔除在外,而且保險網裡的醫院醫生名單也會變換,病人如果不在就醫之前花力氣仔細查清楚,保險業者就可以變花樣逃避理賠,少賠就是賺。更何況在生命攸關的緊急狀況下,誰有時間?另一個生存之歪道?
儍小姐的帳單上除了醫生治療費外,有一條醫院設施費 facility fee $3500,這個收費十分耐人尋味,醫院設施費是依據醫生對病人狀況的判斷而定,這是5個數字的編碼code,最後一個數字代表病情嚴重程度,從1到5,1是輕傷,5表示病患有生命危險,醫生必需全力搶救,也代表治療方式複雜,可能使用醫院各項設施,但不管用了沒有,只要編碼出現了5,醫院的$3500就進了口袋。
暈眩是否會致命?我可沒有資格評斷,誰知道導致暈眩的背後原因是什麼,似乎醫生也只能在做完所有可能出問題的測試後才能給予診斷結論,否則一聽到暈眩就檢查是否耳朵有水,如果有水不必治療,直接送病患回家,這種醫生可以得到你的信任嗎?或是你乾脆自我診斷,耳朵用棉花挖耳捧Q-tip 擦乾了事,不必去看診,你安心嗎?
儍小姐個案應該是極端特例extreme case ,這件個案之所以浮出檯面,被記者追蹤報導,就是它凸顯了過度治療over-treatment 與編碼操作 code manipulation 來得到最高保險理賠 reimbursement 的存在。$15,000的帳單並不常見,否則老美被賣當勞熱咖啡燙到都可以告上法庭,這種一看就是非常不合理而且也是大多數人無法負荷的價格,醫院豈不是天天都要跟病人打官司。
鋭恰Richard先生養了一條拉不拉多犬Labrador,有一天狗躺在廚房地上睡覺,老鋭打算跨過它,沒想到狗突然驚醒站了起來,老鋭就失去平衡撞上流理台,鬢角割傷流血,他覺得傷勢不嚴重也不頭暈,所以自己當醫生隨便塗了藥包紥了事。
可老婆是隻擔心蜜蜂worry bee,嗡嗡吵了兩天,老鋭只好同意去看醫生,確定傷口沒有發炎,但家庭醫師的看病時刻表全都排滿了,擠不進去,只好去 紀念河面便利醫療中心Memorial Herman Convenient Care Center ,一進門接待員receptionist就保證不會等太久,果然沒幾分鐘醫生就幫他檢查了眼眶跟臉頰骨,確定沒撞傷,又問了些可能出現腦震盪的問題,最後告訴他傷口也不需要縫,只是要護士幫他貼上蝴蝶針縫片steri-strip (aka butterfly stitches) 就送他回家,前後約20分鐘。
兩個月後帳單上門,$1188.75,老鋭嚇了一跳,馬上要求醫院提供收費明細項目itemized bill,醫院給不出來,只是告訴他,醫生對這次的診斷編碼是3,依據醫院編碼指南 coding guideline,「沒有出現神經損傷症狀的頭部傷害」”head injury without neurological symptom”,中等程度的危險傷害,所以加上了醫院設施費。老鋭眼睛出火,鼻孔冒煙,直喊搶劫,有沒有出口三字經不得而知,但醫院拒絕評論,只是發文強調河面醫院盡其全力做到編碼正確,收費公平精準。
這種把身上傷口轉到口袋的大挪移神功是所有醫學院的必修課,否則當醫生的學費這麼貴,時間這麼長,每個畢業生都負債累累,不只學生,有時連家長都舉債供養,只希望有一天兒女富貴逼人,鷄犬升天,如果這麼簡單的功法都不上手,父母痛心疾首的不肖子啊!
據說,我沒花力氣去証實,醫院要求醫生每個月都必需達到一定的標準收費額業績,怎麼聽起來像是跑外務?否則雖然不至於被炒魷魚,獎金不見了,就等是烤成了魷魚乾,換成了你是醫生,請問你的傷口大挪移神功會不熟練嗎?
保險業者提出統計數據,2015到2017年急診室病患編碼3到5增加了25%,如果保險業者不質疑,直接付款,那麼這些錢就轉嫁到所有消費者身上,每一個人的保險費就要增加,從未去過急診室的人只好挨悶棍,哭訴無門?
醫生們不同意,每一個醫生都堅持診斷是正確合理的,檢測是必要的,也有人宣稱保險業者為了賺錢不肯理賠,嚇的人人不敢去急診室。只看到自己渾身是傷,病人一臉茫然,搞不清楚要把中指塞進那個太陽晒不到的地方。
在美國幾乎人人都有醫療保險,不同的保險公司跟不同的醫院醫生簽訂專屬合約,投保人必需知道那些醫院及醫生隸屬在你保險公司的合約網network裡面,跑去網外的醫院就醫就是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平常年度健檢及小病,家庭醫生可以處理,不是問題。如果情況特殊,需要專業醫師specialist,瞧瞧是否在合約網裡,萬一事態大條,非特定專家不能解救,只好認命,否則先確認口袋儍錢太多。
另一個住在聖安東尼San Antonio的老師,整理家裡草坪時手臂被生銹的釘子刺傷,他只需要打一針破傷風tetanus shot,但因為沒有家庭醫師,就去了浸信會醫院急診室Baptist Emergency Hospital,第一件事他就要求查詢他的保險是否涵蓋打破傷風針,接待員回答公司政策規定不能提供這項服務,他又是進了診療室後才被告知掛號費$200,他直覺反應想拒絕治療,但護士告訴他還是要付掛號費,因為他已經進去了,他只好接受治療。接下來醫護助理幫他打了針也給了抗生素藥antibiotic ,結束後他就離開醫院。
這家收費作業良好的醫院給出了帳單明細項目:破傷風疫苗vaccine $63.70,注射費shot administration $97.99,醫院設施使用費$1706.19,因為編碼寫了3。院方回答記者詢問,只要傷口需要注射疫苗並且吃抗生素,這種治療就是中等傷害,編碼3,沒有爭議。
這位老兄事後才發現,他的保險可以讓他去Walgreens 打破傷風針,一毛錢都不必付!
當你以為大挪移神功已經是魔鬼的極限時,事實証明你又錯到阿爾巴尼亞去了,一個媽媽帶著跌倒,太陽穴受傷流血的小孩進入相同的浸信會醫院急診室Baptist Emergency Hospital,她一再詢問她的保險公司 Blue Cross & Blue Shield (曾經當過世界首富沃輪巴菲Warren Buffett 旗下的子公司) 是否在合約網裡,曾經被烤過,傷疤未癒,醫院也給予確認,只需當場繳納掛號費$600。六個星期後收到來自餓嗨餓急診醫生會員公司Ohio emergency physician staffing firm 帳單$1200,理由是醫院在合約網裡,但主治醫師是合約聘請的,並不隸屬醫院管理,不在合約網裡,保險公司拒絕理賠!保險途上地雷無處不在。
借鏡,借鏡,再借鏡!無效,無效,又無效!除非立法修正,一切徒然?
台灣人擁有全球最好的全民健康保險,拜託好好珍惜,千萬不要濫用。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