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蠢为上文化4:敬老王天下:孟子的孝道幻术

弗语是
·
·
IPFS
【摘要】孟子宣称:只要君主推行尊老敬老,便能收民心、安国家、王天下。他甚至举伯夷、太公归文王为例,断言“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然而,这套“老人王天下”的逻辑漏洞百出:它既无法解决现实的供养矛盾,又与“三年之丧”冲突,还歪曲伯夷之史实。所谓敬老仁政,不过是孟子虚构的一场孝道幻术。

一、孟子的推理:五年王天下

孟子修学有成后,出来找工作,其时已近垂暮老人。为了使君王重视自己,孟子将老人的作用吹上了天。

孟子在《离娄》里说:伯夷、太公弃纣而归文王,因为文王“善养老”;又说效法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能“为政于天下”。

逻辑链条是:

  • 君主推行敬老 → 吸引天下老人前来 → 吸引子女前来 → 得贤士归附 → 民心归顺 → 天下可治。

这就是孟子版的“敬老即称王”的推理。

二、孟子的多重错误:敬老幻术的逻辑荒唐

孟子的逻辑就是欺骗。

1.   混淆“能臣”与“老人”

  • 请姜太公这样的能臣,自然能立功立业,助君称王;

  • 但若把天下所有老人都吸引来,有用的极少,等吃的居多,国家财政必然崩溃。

👉 养老仁政若真照此推行,结果只有一条:亡国。

2.   养老与“三年之丧”的冲突

  • 孟子同时大力鼓吹“三年之丧”,要求子女守丧三年。

  • 若老人都来了,子女也来了。结果国家到处是守丧之人,生产停滞,遍地哀嚎。

👉 养老仁政与三年之丧合并,国家立刻沦为巨型公墓

3.   伯夷的悖论

  • 伯夷其实是反对周武王伐纣的,他最终饿死首阳山,是反对“周人王天下”的典型。

  • 孟子却硬把伯夷当成“敬老仁政”的正面样板。

👉 这不仅歪曲史实,更显孟子居心叵测:为虚论贴金,连反例都要硬说成正例。

三、孝道幻术的政治逻辑

孟子的敬老仁政,本质上并不是解决社会养老问题,而是把“孝道”移植到政治:

  • 君主推行敬老 → 被塑造成“父慈”;

  • 臣民因此必须报以“子孝”。

👉 结果就是:尊卑秩序的再次被放大。敬老只是幌子,一药治百病才是核心。

四、结语

孟子的“敬老王天下”,看似温情脉脉,实则荒唐至极:

  • 把“能臣”偷换成“天下老人”,必然吃空国库;

  • 把“三年之丧”与养老叠加,国家直接变公墓;

  • 把伯夷这种反例硬说成正例,彻底歪曲史实。

👉 所谓“老人王天下”,不过是书呆子的孝道幻术:一碗毒鸡汤,喝下去,王侯亡国,百姓受难。

当然,孟子的骗术过于低劣,注定现实中要失败!

得蠢到什么程度的人群才会相信孟子呢——便是我一直都想不通的事!

——2025年8月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弗语是以逻辑为刃,真实为骨,抽丝剥茧,溯源求真, 直探传统文化被掩藏的真相。 人们总怕真相,真相却不怕人们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